”六斤半”

Posted 鲜卑

篇首语: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 ”六斤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斤半”

北魏 石雕孝文帝礼佛图 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诏,进行全面汉化改革,令鲜卑姓氏全部改为汉姓。 拓跋宏自己率先垂范,改皇族姓氏「 ”拓跋”氏为「 ”元”氏,更名为元宏。 鲜卑贵族姓氏拔拔氏改为长孙氏、达奚氏改为奚氏、独孤氏为刘氏、乙奚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勿忸於氏为於氏等等。 鲜卑贵族与汉族的门阀家族——崔、卢、郑、王四大家族联姻,形成北魏新的贵族阶层。 拓跋宏的汉化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缓解了民族矛盾,推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拓跋廓 西魏大统二十年(554年),元廓即位,开始恢复鲜卑姓氏,更名为拓跋廓。 在这一时期,一些鲜卑人恢复了老姓。 鲜卑姓氏中有个「 ”宿六斤”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期,改为「 ”宿”姓,后又恢复了「 ”宿六斤”氏。 权臣杨素 《太平广记》记载: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1年——600年),有个姓「 ”宿六斤”氏的鲜卑人,要觐见权臣杨素。 按照当时的官场惯例,要委托门人递上名刺,也叫名帖、名纸,类似现代的名片,上面要写上求见人的姓名。 这个鲜卑人可能是不会写汉字,恰巧遇到了秘书监侯白,就请他代笔写上姓氏。 那位姓「 ”宿六斤”氏的鲜卑人汉话说得也不标准,「 ”宿”说成了「 ”出”,侯白听成了「 ”出六斤”,他闷头琢磨:六斤出头,那就是六斤半的啦。 于是挥笔写了个「 ”六斤半”。 鲜卑人进门拜见杨素,杨素看他的姓氏很奇怪:听说过姓宿六斤的,没听过有姓六斤半的啊! 于是就问他:「 ”卿姓六斤半?”——你真的姓六斤半吗? 鲜卑人回答说:「 ”是出六斤。”——回大人,小的姓出六斤。 杨素很纳儿:「 ”那这名片上为啥写了个六斤半呢?” 鲜卑人 陶俑 鲜卑人也一脸懵:「 ”向请侯秀才题之,当是错矣。”——方才在门口遇到侯秀才,请他代笔,兴许是他弄错了。 杨素命人找来侯白说:「 ”卿何为错题人姓名?”——你为啥把人家的姓氏写错了? 侯白说:「 ”没错啊!” 杨素心想,你这人真犟:「 ”若不错,何因姓出名六斤,请卿题之,乃言六斤半?”——你说你没弄错,为啥人家说出六斤,请你代笔题写,你就写成了六斤半? 侯白一脸无辜状:「 ”白在省门,会卒无处觅称,既闻道是出六斤,斟酌只应是六斤半。”——方才俺在门口,心里琢磨,这出六斤是多少啊,也没法称量检验啊,于是就自作主张,写成了六斤半! 杨素笑得胡子乱颤,鲜卑人「 ”六斤半”和侯白也陪着呵呵傻笑,这事儿闹的,好像谁都挺有道理的哈!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