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却没能等到东晋建立的那一天

Posted 司马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这两人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却没能等到东晋建立的那一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两人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却没能等到东晋建立的那一天

魏蜀吴三家争斗多年,最终的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家归了晋。而在灭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蜀国时,最大的功臣有两个,这两个名字在《三国演义》中经常出现,也是读者极为熟悉的,一位是邓艾,一位是钟会。他们是三国后期的翘楚之辈,邓艾的奇袭阴平之计则是灭蜀国的关键一战,正是这一战让曹魏获得了对蜀国征伐的决定性胜利。 殊不知,钟会和邓艾还是司马氏能够代魏的重要功臣,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狗腿子。正是邓艾和钟会多次相助,司马氏才能将反对自己的势力异议翦除,最终建立晋朝。说起来,邓艾和钟会也算是晋朝的开国功臣,如果他们能活到那一天的话,不过他们和绝大多数的开国功臣一样,下场都非常的惨。 两人的下场也证明了那句非常有道理的古话:自作孽,不可活。 发迹于司马懿赏识,屯田立大功 邓艾这个名字并不是他的本名,他曾经是个放牛娃,十二岁的时候,读到「 ”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两句,因此给自己取名邓范。但后来由于宗族人有同名者,所以改名叫邓艾。 邓艾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但终究因为没钱没势,在基层干了二十多年,直到到洛阳汇报屯田事宜的时候,才被司马懿看中,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邓艾为司马懿献上了屯田策,司马懿非常满意,于是魏国开始在淮南、淮北屯田,可以说邓艾的屯田策略非常的有效,不仅解决了魏国抵御吴国军粮的问题,还让淮南淮北出现了一片富庶的景象,魏国在三国中保持不败,邓艾的屯田居功至伟。 其后邓艾对司马家族忠心耿耿,无论是翦除反对势力,还是抵抗边疆的入侵,邓艾都立下汗马功劳。尤其是在灭蜀的战争中邓艾说出奇谋偷渡阴平攻入了成都,灭亡了蜀国。可以说在灭蜀的战争中,邓艾立下不世之功,但最终难逃身死的下场,那么邓艾为什么会被杀呢?这其实是邓艾自己在作。 第一,邓艾在取得对蜀胜利以后,过于恃功自傲。《三国志》记载到: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以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通过史料记载,我们可以看到邓艾犯了大忌,他竟然敢私自承制拜宫,这是犯了天子忌讳的。司马昭都警告了邓艾,他令卫瓘传话给邓艾:「 ”事当须报,不宜辄行”。可是邓艾并没有领会,还上诏说:「 ”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邓艾如此不识眼色地为自己辩驳,只会招致奸恶小人的诋毁,他自身原因是他最后惨死的重要原因。 第二,遭人诋毁陷害,邓艾本来属于钟会辖制,但却抢先灭蜀,这就犯了职场大忌,因此遭到钟会的嫉妒和陷害,史书记载到:「 ”钟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正是这几个人向朝廷告邓艾的黑状,想把邓艾置于死地。邓艾之前的行为已经对司马昭形成挑战,加上有人陷害,刚好给了司马昭口实,邓艾的死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邓艾的死一点都不冤,即使邓艾没有造反的意思,但是邓艾的种种行径,都在刺激这司马昭那根敏感的神经,司马昭也知道邓艾是被人陷害,但是谁让邓艾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呢。 生于权贵之家,受信于发小 相比邓艾小时候的境遇,钟会就要好太多了.钟会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其父亲是太傅钟繇,而且天资聪颖,受到了了士林的一片好评,因此钟会的仕途起点还是比较高的,第一次出任的官职就是秘书郎,虽然官职不大,但是非常重要,属于中枢部门,五年后就被赐封为关内侯,可谓做着火箭升迁。 邓艾是受到司马懿赏识,而钟会则与司马师和司马昭属于发小,即使不是发小,那也是同一个圈子的人,加上钟会本来就很有才能,因此非常受到司马师和司马昭的重用。 钟会被人评价为「 ”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这样的评价说明钟会有谋略与野心,钟会的职场更多的是参谋,只有灭蜀的时候才成为主帅.而钟会本身的家境,让钟会不必像邓艾一样一定要依附某个势力,因此也就滋生了钟会的野心。有野心是好事,但是一旦膨胀了,就会给自己灾祸。 他的谋略在于平定诸葛延与毌丘俭之乱,他的制约在于他入蜀的称王野心,这导致了他的灭亡。钟会在入蜀后,势力不断坐大,诸葛绪与邓艾都已经不再是自己的障碍,又掌握精兵强将,于是决定反叛自立为王,并与姜维联合在一起。加之他得到来信说贾充率步兵和骑兵万余人入斜谷,驻扎在乐城,司马昭也驻兵在长安,于是他被迫加快反叛速度。 可惜的是他长于谋略,短于政治和谋划,还没有准备好就用拙劣的手段起兵,底下的众将领也表示不服。促成钟会失败的是他手下丘建,他把钟会叛变消息传给了胡烈,胡烈便对外造谣说钟会要坑杀将官,于是军心动摇,加上钟会对杀将官犹豫不决,使得军队作乱,钟会便在兵变中死亡。 由此可见,钟会的死一在于他自己策略的错误,缺乏果断,准备不足,没有联络广大士兵。二是手下的叛变,让自己腹背受敌,加上卫瓘的讨伐,使得自己在兵变中被杀死。 钟会和邓艾的死都不冤,他们两个人都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或许是三国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事情多了,滋生了邓艾和钟会的野心,因此他们虽然为东晋立下汗马功劳,却没等到东晋成立的那一天,同样也就没能成为开国功臣,他们的死更多的是咎由自取。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李通,为东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人物生平因谶辞官李通家族世代以经商著名。李通的父亲李守,身长九尺,容貌与常人特别不同,为人严肃坚毅,居家如处官廷。李守开始时跟着刘歆办事,喜好天文历数和预言凶吉的图谶之学,担任新朝的宗卿师。李通也担任

历史人物 这些人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死后竟连个全尸也没留下

历史上总有些名人才华绝伦,或遭人嫉恨,或触动了别人的奶酪,或情商太低,或政治斗争失败......这些大人物最终陨落,死状极惨。接下来,就让我们盘点一下史上死状最惨的十个大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死状

历史人物 雍正处死年羹尧后,年羹尧的家人是什么结局

年羹尧,在清朝时期那是著名的大将,可惜这位大将虽然立下汗马功劳,可是自己却没能得以善终,家室也世世不得安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说年羹尧这个人啊,本来就非常渴望权利,当时雍正帝还没登基的时候,自己

历史人物 曹操留下了两大虎将,可惜没等到司马家族篡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除了重用宗族兄弟之外,多次颁布招贤令,广纳人才。从而为其南征北战,一统北方,奠定了曹魏的基础。在曹操的麾下,有一人不得不提,此人人是曹操重点培养的武

司马错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后真的被赐死了吗

司马错和白起两位都是秦一统天下的功臣,两人各司其职,一个负责排兵布阵,一个负责带兵打仗,两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司马错的远见卓识,没有白起准确的战术执行能力,是不成立的;同样要是没有白起的用武,和他的

司马错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后真的被赐死了吗

司马错和白起两位都是秦一统天下的功臣,两人各司其职,一个负责排兵布阵,一个负责带兵打仗,两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司马错的远见卓识,没有白起准确的战术执行能力,是不成立的;同样要是没有白起的用武,和他的

历史人物 她一生经历了三立两废,可是却为南宋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宋朝,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王朝。令谁也没想到的是,宋朝后期的重新建立还是靠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隆祐”太后,她的一生有着独特的传奇色彩,她贤德温顺,才智过人,曾被两次废掉皇后之为,三次被立

为啥所有朝代灭亡后都有人为复国而奔走, 唯独这两朝

朝代的发展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交替是必然的,所谓的新朝换旧代在封建社会格局的两千多年中,有一个很特别的是当前朝覆灭时有很多的人会想着复辟,所以被人认为也是忠诚的举动。就好比当年的西汉败落时,刘秀建立东汉政

历史人物 邾武公简介,为西周南征北战立下功劳

经营大国邾武公夷父颜为邾君訾父的长子,叔术的长兄。父子三人为国君之时,正是邾国的国力上升时期。邾作为鲁国的附庸,常为周王室效力,《公羊传》说,夷父颜“尝有功于王室”,曾服从周王室的调遣,为西周王朝的安

历史秘闻 相士:你命不久矣

东晋权臣桓温,仗着自己娶了皇帝最疼爱的女儿,且带兵灭掉成汉,立下显赫战功,逐渐把皇帝架空,把持朝政十余年。桓温不是省油的灯,始终有称帝之心,却受到王谢两大家族势力制约,至死也没能坐上皇位。然而,儿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