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初期的百年复国史,只为后世说明了这一个问题

Posted 后羿

篇首语:别总是羡慕别人光芒万丈,却忘了自己也会发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夏王朝初期的百年复国史,只为后世说明了这一个问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夏王朝初期的百年复国史,只为后世说明了这一个问题

元代名臣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语道破天机似的将历代王朝兴衰更替中,人民百姓的苦难,总结的赤裸裸,血淋淋,入木三分。 其实,老百姓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这同样是对统治者的「 ”残忍”,因为一个不小心,就成了「 ”无德者”,就成了「 ”失国者”。 一、太康失国 大禹治水十分不易,十几年来风里雨里雪里泥里,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这才有了不世之功,继承了天子之位。 官二代「 ”启”携父亲大禹治水之功,靠母亲涂山氏整个东夷部落的最强军事实力,再加上自己的任贤用能,收服群臣,团结诸部落,灭掉有扈氏,震慑诸侯国,终于是建立大夏王朝,将「 ”公天下”变为「 ”家天下”。 但「 ”启”的儿子「 ”太康”刚把帝位坐到第二代,就坐不下去了,就「 ”失国”了,兄弟五人被人赶到洛水边,连家都不能回,无比凄惨。《史记·夏本纪》:「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为什么会这样?堂堂「 ”太康”帝,大禹王的亲孙子,夏朝开国君主「 ”启”大帝的亲儿子,怎么就落到了这步只能在河边唱歌的田地?《史记集解》中引用孔子十世孙——孔安国的话说明原因:「 ”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 就是说,太康这人天天沉迷于游山玩水,郊游打猎,根本不关心民事,就被「 ”羿”给驱逐了。不是喜欢在外面玩吗?那就别回来了。 二、后羿代夏 太康「 ”失德”是被「 ”羿”驱逐出国的。这个「 ”羿”就是后来的「 ”帝羿”「 ”夷羿”「 ”后羿”。关于「 ”后羿”,流传最广的就是「 ”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故事主要出自《淮南子·本经训》: 「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按《淮南子》的说法,后羿是「 ”尧”时代的人。正是因为「 ”尧”派后羿把天上的十个太阳全部射了下来,而且把为害百姓的一系列怪兽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全部杀掉,然后「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等于是「 ”尧”的帝位取得,后羿功不可没。 关于后羿射日的传说,《山海经·大荒南经》和《山海经·海外东经》也有相关记载。其实,透过这些传说的现象,我们能够看到事情的本质。那就是,「 ”后羿”这个人,是个「 ”为民除害”的英雄。 而且,关于「 ”后羿”这个人,到底生活在什么哪个时间段,我们也不必纠结。因为据《通志·三王纪》记载:「 ”羿之祖世为射官,天子赐之弓矢,使司射。”等于是「 ”羿”或「 ”有穷”这个部落,历代都是射官。 那么把几代人的「 ”神射”功劳,都杂糅传说到一个人身上,也不是不可能。甚至就像「 ”扁鹊”是神医的代名词,「 ”后羿”也成了「 ”神箭手”的代名词一样。 接着往下说,后羿废掉「 ”太康”帝之后,又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帝。《尚书·胤征》:「 ”羿废太康,立其弟仲康为天子。”后来「 ”仲康”死了,又立仲康的儿子「 ”相”为帝。 其实这个时候,立谁为帝,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后羿已经取代了夏的政权。《左传·襄公四年》的记载是:「 ”昔有夏之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而代夏政。” 后羿为什么能够夺取夏朝政权呢?《左传》这部可信度很高的历史典籍写的清清楚楚,那就是「 ”因夏民”。等于是完全依据夏民的要求,顺应夏民的意愿取代夏朝的政权的。 一边是对百姓不管不顾的「 ”太康”公子哥,一边是从尧舜禹时代就开始南征北战,保家卫国的「 ”羿”族部落,英雄部落里又出了个能「 ”上天入地”为民除害的超级大英雄,你是夏民,你选谁? 三、寒浞篡权 后羿完全是因为有德于人民,有功于社稷才被推举出来,准备带领夏民共同富裕奔小康的。但立德立言三五十年,失德只在一瞬间。像所有坐稳了江山的君主一样,后羿也开始了享乐。 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是「 ”仲康之世微弱,政出于羿”,「 ”相之世政,出于羿”。无论是「 ”仲康”为帝,还是「 ”相”为帝,都是他后羿说了算。 怎么享乐的呢?《左传·襄公四年》:「 ”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龙圉,而用寒浞。” 先是做事上,后羿越来越不想管事,只是沉迷于打猎。其实,他本来就是一个战将,又以「 ”善射”著称,你不让他打猎,让他干嘛?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后羿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当然了,武将出身的他,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欲望,他要真有那么大的权力欲望,早就夺取天下,直接改朝换代不就行了,还立什么「 ”仲康”和「 ”相”。 但是百姓无罪,怀璧其罪。后羿不想当老大,但实际早就坐上了老大的位置,那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得有个老大的样子,因为要为天下作表率。显然,后羿做不到。 呆在朝堂上呕心沥血,绞尽脑汁为国为民,哪有在原野上奔腾驰骋,猎杀猛兽来得痛快,来得过瘾?但支持他的那些元老们,当然不允许他这么干,那就不用这些人了。 再说用人,元老们忠言逆耳,已经不用了,开始用新人寒浞为相。为什么要用新人寒浞为相?因为寒浞会来事儿,尽说好听的。《左传》:「 ”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 寒浞不光尽说后羿想听的,而且「 ”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等于是既「 ”媚上”,又用金钱开路,团结于「 ”下”。这就恐怖了,等上上下下都说寒浞好的时候,后羿也就被架空了。 等寒浞彻底掌握了实权,于是就有了「 ”虞羿于田”这个典故,就是在田野里对后羿公开进行嘲笑和愚弄。然后不久,后羿就死了,有说是寒浞直接杀的,也有说是寒浞教唆后羿的徒弟逢蒙杀的。 反正,后羿死后,还被做成饭,让他的儿子们吃,「 ”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后羿的老婆也被寒浞给霸占了,还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 ”浇”(《史记正义》上说叫「 ”慕”),封在过国;一个叫「 ”豷”,封在戈国。 四、少康复国 寒浞虽然是篡权夺政的,但也并不是杀后羿就能夺后羿之位那么简单。《左传》上说他「 ”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 等于说当时,寒浞起码表面上还是很得民心的,叫「 ”外内咸服”。这其实一点儿也不矛盾,因为后羿失德,他寒浞公开嘲笑后羿一介武夫,只知道打猎,这让后世看不惯寒浞这种小人嘴脸的「 ”正人君子”们很是不爽,但当时的百姓却听着很爽。 「 ”就是啊!你看你后羿,是我们把你推上来,成为我们夏民首领的,你看你天天都干了些什么?打猎,打猎,打猎,就知道打猎,那你跟天天就知道游玩的太康又有什么区别呢?”百姓的这种想法,又何尝不是一种民心? 继续接着说,就这样,一恍一二十年过去了。寒浞和后羿妻子生的儿子「 ”浇”也长大了,「 ”浇”力大无比,能「 ”荡舟”,寒浞就命令他儿子「 ”浇”作为军事统帅,「 ”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等于是把夏朝开国君主「 ”启”帝的亲孙子「 ”相”帝直接给杀了。 「 ”相”的妻子趁乱跑回了娘家「 ”有仍国”,偷偷地生下了儿子「 ”少康”。一二十年后,少康长大成人,成为「 ”有仍牧正”。「 ”浇”一听说,什么?夏朝还有后代活着?立马派人去抓。 少康则赶紧逃到了有虞国,并娶了有虞君的两个女儿,成了有虞君的上门女婿。有虞君把有虞国的「 ”纶”地封给了他,从此少康「 ”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也就是有了地盘和兵力。 虽然有了地盘和兵力,但就这三五个人,七八条枪,想复国又谈何容易?想当年,哦不,想那后来,刘皇叔有诸葛孔明相助,占据天府之国,三分天下有其一了,也是歇菜,到第二代刘禅而亡,只留下那「 ”此地乐,不思蜀”的笑话。姑苏慕容氏,世世代代以复兴大燕国为己任,机关算尽,人事做尽,也成了小说里的笑话。 但大禹的后代少康,可没有看过《天龙八部》,可不会受那些失败案例的影响。他只管「 ”布其德”「 ”兆其谋”,一改他爷爷太康、仲康的恶习,重用贤人,团结夏众,收罗被寒浞灭国的残余部落,慢慢地,被打成一盘散沙的「 ”夏”,又重新有了自己的势力。 而随着这股势力如滚雪球般地不断壮大,再加上寒浞失德,慢慢也失掉人心,终于在夏朝大臣「 ”靡”的带领下,夏众一举打败寒浞,正式拥戴少康为帝。少康又率兵把寒浞的儿子「 ”浇”给灭在了他的封国「 ”过”。 最后,少康又派儿子「 ”杼”把寒浞的另一个儿子「 ”豷”,连同他的封国「 ”戈”都给灭了。就这样,丧失了几十年的夏政权,又重新回到了大禹后人的手中。少康复国的历史,又被称作「 ”夏朝中兴”。 五、小结。 据「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纪年表推算,从公元前2170年太康失国,到公元前2079年少康灭浇于过,再到后来少康之子帝杼灭豷于戈,完成统一,这中间刚好是整整一百年的时间。 夏王朝刚刚建立,从第二代开始就失国,中间虽然名义上仍有「 ”仲康”和「 ”相”为帝,但实际上却是「 ”后羿”和「 ”寒浞”统治。直到最后少康复国,这才结束了百余年来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乱局,算是给刚刚建立起来的「 ”家天下”续了一条命。 当年太康「 ”盘于游田,不恤民事”,因失德而失国,终被后羿所逐。后羿「 ”因夏民而代夏政”,随后也「 ”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终被寒浞所杀。寒浞虽然政治手腕极强,愚民政策做的也好,使「 ”外内咸服”,但也终被夏臣所杀。 总之,无论是后羿,还是寒浞,之所以能够成功上位,无一靠的不是「 ”德”。即使是寒浞,后羿不修民事的时候,他也是在代替后羿修民事的,要不然光靠收卖贿赂,也是无法做到外内咸服的。尤其是能够成功复国的少康,没有他的「 ”能布其德”,你问问有人愿意给他卖命不。 而无论是太康、仲康,还是后羿,寒浞,之所以被逼被杀,从帝位上跌落,也无一不是因为「 ”失德”。所以,《尚书》上讲:「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左传》上也说:「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看客曰:德之不修,福之不至。国之运如此,人之运亦然!为政以德,则不令自威;齐家以德,则妻贤子孝;修身以德,则内圣外王。 看客读史,往期一些原创文章精选,感兴趣者可继续阅读。 1、尧杀了鲧,为什么还要重用他的儿子禹?大禹又是如何夺权上位的? 2、还原「 ”达摩”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3、六千字写尽少林寺1500年历史:这里如何成为圣地?

相关参考

中国历代不缺忠臣,为何秦国毁灭以后,却无人出来复国

当年秦帝国消失以后,为何却无人出来复国?这3点原因是关键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很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王朝,因此每到国民生死之际,总会出现很多的忠臣,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坚守着对于往昔王朝的信念。遥想当年宋朝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其后人却从未想过复国

秦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仅仅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便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壮举。由此可见秦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非常之强的。可是这个强大的王朝在被灭亡后为何没有老秦人复国呢?一.秦国存在的时间太短暂

晋献公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晋文公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其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欧洲小国即将覆亡,逃兵率领16位美女隐居山林,百年后再度复国

说起欧洲的保加利亚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个位于欧洲的小国家,在中世纪时期频频遭到拜占庭帝国的侵略,甚至一度亡国。但是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一位从前线逃亡回来的保加利亚逃兵却率领着16名寡妇在附近的村庄

唐朝国都被攻破6次为何还能复国

唐朝国都被攻破6次为何还能复国?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其实也不是说唐朝六次都没有事情,每一次国都被攻破,唐朝的统治力度都下降一次,边关不听调遣的节度使也就多一些,宋朝也不是一

为什么自周朝以后,各个王朝的寿命很难超过三百年

在先秦时代,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的寿命都很长,一个四百年左右,一个六百年左右,最后一个八百年左右。但自从秦朝统一天下,中国进入封建时代以来,各个王朝的寿命都极少超过三百年的,这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自进入

存在上百年的东晋,为何历史上对其正统性的评价不一

司马懿不知道自己的子孙会是如此的无能,整个晋朝被司马家族弄的支离破碎,西晋建立初期,就开始了大肆分封诸侯王,在历史上这或许也是一个倒退的措施,在「”八王之乱”发生后,这个王朝的也只能是苟延残喘着了,而

夏、商、周之前还有一个朝代,你居然不知道

夏、商、周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朝代更替顺序,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还有没有其他的王朝的存在呢?今天历史故事菌就带大家来扒一扒。关于夏朝之前到底有没有其他王朝存在,这个疑问至今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论。通过

历史上西晋灭亡的惨烈程度远超过靖康之耻,为何后世却很少提起

在中国历史上,朝代的更替非常频繁,很多王朝都很难度过三百年的「”魔咒”。提到王朝的更替,便免不了说到亡国之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多历史爱好者认为,凡是汉人统治的王朝都是能够让人接受的,可如果是边境少

曹操的成功绝非偶然,看看他临终的这两句遗言,说明了一切

提起曹操,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争议颇多。有人说他统一了北方,稳固了政权,阻止了外族入侵,可称为英雄;有人却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谋权篡位,该称为奸臣。由此可见,曹操一生纵马驰骋征战四方,有功有过,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