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知日本偷袭珍珠港
Posted 密码
篇首语:有时候总感觉别人忽略了自己,想想可能是自己太闲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预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预知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林迈可到达华北抗日根据地,为晋察冀军区无线电技术高级训练班学员授课 最近,有一系列抗战剧上演,其中有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亮点,那就是在关键时刻破译日军的密码,从而使我军转败为胜。回读辉煌的抗战史册,你会发现这绝非虚构。其实,这一细节的背后,确实有相当一大批奇才用这种手段屡立战功。其中不乏外国人,也有八路军方面和国军方面的。 林迈可 林迈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世代书香门第。1937年他受北平燕京大学聘请,担任燕大的经济学导师,并领导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林迈可带着妻子和班威廉夫妇驾驶校长的汽车,逃出北平。经地下工作者和游击队的护送,到达晋察冀平西根据地。 在平西,受聂荣臻将军的邀请,林迈可担任通讯部技术顾问。他给部队技术员讲授无线电工课程,由于没有教材,很多课程内容不得不从最基本的电学第一定律开始。林迈可的妻子李效黎也在通讯部工作,任英语课教员。他们发现,用中文发报会有许多的麻烦,一个数码错了,就会译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字,英语是以字母形式构成的语言,拼错一个字并不会影响理解原意。于是,他们共同帮助部队用简单的英语来传递信息。 从1942年到1944年,林迈可一直在晋察冀军区,从事电台设备的整修改进和教学工作。在晋察冀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电讯界的高级干部、技术专家和骨干。在延安,林迈可一方面为延安的通讯和新闻事业尽力。另一方面,他还主动撰写稿件报告边区概况,请经过和离开延安的外国人带走,或发送给合适的报社、政府机关,或任何对抗日根据地感兴趣的人。 林迈可在中国战斗和生活了8年,他的一儿一女都出生在抗日根据地。他用刚到北平时购买的一架德国造的蔡斯伊康照相机,把自己和平西、晋察冀、延安军民的抗战生活拍摄下来,从战争年代一直保存至今。 亚德雷 1938年11月,化名为「 ”罗伯特·奥斯本”的「 ”美国密码之父”亚德雷经香港抵达中国战时陪都重庆。国民政府授予他少校军衔,并安排30多名留日学生,组成专职破译小组。 1939年5月3日和4日,抗战历史上悲惨的「 ”五三”、「 ”五四”惨案发生了,其中一个现象引起了亚德雷的注意:国民党在重庆市区花大力气部署的防空部队为什么竟没有打下几架敌机?这其中必有玄机。 经过密切跟踪,亚德雷发现日本间谍发出的新密电中开始混杂一些英文字母。通过重新的排列,他发现电报中开始出现诸如「 ”her(她的)”、「 ”light(光线)”、「 ”grain(粮食)”等具有实际意义的单词,可是这些单词从何而来,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一份密码中出现了「 ”hesaid (他说)”的字眼,这引起亚德雷的注意,因为这样引起对话的词组一般出现在小说中。亚德雷推测日本间谍采用了「 ”书籍密电码”的编制方法,密码底本是一本英文长篇小说,它的前100页中必有连续三页的第一个词分别是her、light、grain,可上哪去找这本小说呢? 就在此时,国民党军统局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有一位驻守在重庆的国民党某高射炮团的营长,绰号「 ”独臂大盗”,他有时公然使用附近一个川军步兵师的无线电台和他在上海的「 ”朋友”互通密电,他很有可能是一名汉奸。亚德雷把目光放在了「 ”独臂大盗”身上。 亚德雷和同事徐贞商定周密计划,到「 ”独臂大盗”家去拜访。在拜访过程中,两人巧妙周旋,经过一番困难丛生的波折,徐贞终于在「 ”独臂大盗”的书房中发现一本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的长篇小说《大地》,该书的第17、18、19页上的第一个词用笔画过,它们果然是亚德雷推导出来的那三个英文单词。 亚德雷回家后,立即寻找到一本《大地》,连夜组织破译,根据密电看来,「 ”独臂大盗”是汪伪政府政权安插在重庆的耳目,他与国民政府中的德国籍顾问赫尔·韦纳等人组成间谍网,密告日军轰炸机保持3660米的飞行高度,以避开射程仅达3050米的国民党军高射炮的射击。 密码的秘密终于告解,「 ”独臂大盗”等内奸被逮捕枪决。 宋兆宜 我党在延安时期也有专门的破译密码小组,宋兆宜就是其中一位。 宋兆宜同志1921年9月13日生于河北蠡县一个爱国绅士的富裕家庭。抗大毕业后,宋兆宜被分配到延安军委二局,在隐蔽战线整整工作了10年。1940年底,从事对中统密码破译工作就剩下宋兆宜一个人,真可谓是「 ”一夫当关”。 二局在六年时间里破译了无数敌方密码,截获了成百上千份情报。毫不夸张地说,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即「 ”中统”总部使用的密码,基本上全部被破解了。 1944年夏,「 ”中统”系统密码突然出现了改变,几个重要的密码破不开,政治情报大大减少,中央也催促迅速解决。于是领导决定,责令宋一个月内完成破解。 在研究过程中,宋兆宜发现几处可疑的数码,相隔一定距离就会重复出现,于是萌生出一个念头,能否用数学中的某个方程式计算出它的规律呢?宋兆宜在中学只学过小代数,其中无此类方程式。他请教了厦门大学毕业的江贞(苏开宏)。说明来意后,江告知他大代数中有一个「 ”不定方程式”,可以试试解。经领导同意,江贞教他解不定方程式的方法。宋兆宜虽是初中文化,但在实践中已有提高,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基本掌握。他运用此法,结合具体情报,终于破译成功了。 那个时代全军没有立功这个词,而叫「 ”特等模范”。隐蔽战线的这一殊荣奖给宋兆宜,确实来之不易。当初评选时虽有不同意见,但经叶剑英参谋长亲自报请毛主席,毛主席说:「 ”这个人不简单,同意,同意。理由之一,他开创了未来用数学原理破译密度更大的密码,为破译工作探索到新的方向。” 池步洲 中统里边,也有一个密码破译奇才,名叫池步洲。他是中国著名的密码破译专家,因破获日军密码而获取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 1908年,池步洲出生在福建省闽清县一个农家。日本东京大学毕业后,池步洲在中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署任职,并娶了出身望族的日本姑娘白滨英子为妻,婚后育有一儿二女,一家人其乐融融。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池步洲回国,经同学介绍,到「 ”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统计科机密二股”(「 ”中央调查统计局”的前身)去做破译日军密电码的工作。 从1941年5月起,日本外务省与其驻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总领事馆之间的密电突然增多,这引起了池步洲的注意。这些情报,主要是珍珠港在泊舰只的舰名、数量、装备、停泊位置、进出港时间、官兵休假时间等情况。外务省还多次询问每周中哪一天停泊的舰只数量最多,檀香山总领事回电:「 ”经多次调查观察,是星期日。”这也是后来日军选择12月8日(星期日)偷袭珍珠港的主要依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文中还频繁报道夏威夷的天气,说是当地三十年来从来没有暴风雨,天气以晴为主。──当时世界各国还没有「 ”天气预报”这一学科,因此军港的天气如何,也属于军事秘密范围。 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截获了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驻日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断然行动。 国民政府将这一情报立即通知给了美国驻重庆使节,至于罗斯福总统接到情报后为什么未采取任何防御措施,一说麻痹大意,一说忍痛牺牲,究竟为什么,只能说是「 ”历史的偶然”了。 转自《人民网》相关参考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偷袭美国位于夏威夷瓦胡岛内的太平洋海空基地珍珠港的事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不久,在中国人民的打击下,很快就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同时,日本同美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在美国的日本人惨遭疯狂报复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是大国瓜分世界的手段,但是战争最后的受害者还是百姓。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不宣而战,偷袭了美国重要的军港珍珠港。虽然当时美国民众
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
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
美国事先知道日本要偷袭珍珠港吗?珍珠港位于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的南端,东距美国西海岸2090海里,西距日本3200海里。1940年5月,美国政府为了向日本施压,迫使其放弃对美开战的计划,将原驻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
偷袭珍珠港未解之谜: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出动6艘航母和350余架飞机偷袭美国在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上的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在两个小时内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炸毁飞机200多架,导致2402名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珍珠港,在350多架日本飞机的攻击下,毫无防备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这场先发制人的袭击仅仅90分钟即告束,日本炸沉美军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
拉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早晨,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炸弹爆炸声。短短几分钟内,整个珍珠港浓烟滚滚,成了一片火海。停泊在珍珠港内的美国军舰,一艘接
1941年12月7日,日本神风部队偷袭了美国珍珠港,虽然不至于让美国伤筋动骨,却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此一战,日本以极小的代价重创了美国,可谓是猖狂的不得了。也因此,本来还在中立的美国,被迫对日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