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恩仇录——德国为什么敢赌上身家性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Posted 希特勒

篇首语: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欧洲恩仇录——德国为什么敢赌上身家性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欧洲恩仇录——德国为什么敢赌上身家性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闪击波兰 1939年9月1日04:45,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从参战各国综合实力对比来看,德国胜算并不大:1939年,仅英法两国便拥有33倍于德国的海军;100倍于德国的海外殖民地;6.5倍于德国的人口;法国更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陆军强国;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可以源源不断提供珍贵的物资、人口等,而德国一旦被封锁,就会失去了大部分的外部物资供应。 而且更重要的是英法等国拥有美国这个当时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支援,生产武器装备就如同下饺子一般;而德国却只有工业发展不平衡的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盟友以及一众贫弱的仆从国,即便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这个欧洲工业强国,与美国的差距依然巨大。 既然胜算不大,为什么德国还敢赌上身家性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战德军 一战德国损失也很重,协约国报复性惩罚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直接军费支出约800亿马克,相当于其同期国民收入的40%以上,国内工业生产下降43%;军事人员死亡177.3万人,连同负伤和被俘失踪者共714万人;因饥饿、贫困、瘟疫、战争而死亡的人数高达630多万人,接近全国人口总数的9.5%,德国整整一代人也死在了战场上。 《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时,协约国除要求德国撤出军队,遣返所有协约国战俘以外,还要交出大量战争物资,包括5000门大炮、2.5万挺机枪、3000门迫击炮、1700架飞机以及5000台机车、1.5万节车皮和5000辆卡车,交出公海舰队的全部舰艇和150艘潜艇。 加上此前被美国夺得的50余万吨德国船只,德国可以说是倾家荡产。 而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丧失了13.5%的领土和12%的人口,16%的煤矿产业和一半的工业;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殆尽;军队仅保留自卫武装,不得进出口武器,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同时出口商品额外征收26%的费用。 同时条约规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金马克(约合113亿英镑),在美国斡旋下,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金马克。 而且在条约谈判期间,德国被排除在外,一直到条约内容确定,才通知德国过来签字。 凡尔赛条约的讽刺漫画 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德国人的感情。得知《凡尔赛条约》内容后,德国大臣齐默尔骂道:「 ”威尔逊是一个伪君子,《凡尔赛条约》是历史上最卑鄙的罪恶。” 而愤怒和屈辱感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许多德国人包括军政官员认为并不是德国主动挑起的战争,德国是为了防止被法俄夹击,并为抢得战争先机,才决定执行施利芬计划。 同时他们认为德国不可能失败。在条约签署之前,德国已经击败苏俄,签订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获得了苏联大片粮食以及工矿原料,从1918年3月到10月,德奥从乌克兰就取得的农产品有5.2万吨粮食和饲料,3.4万吨糖,4.5亿只蛋,5.3万匹马和3.9万头牛,大量的煤铁等物资让德国已经处于停工的工厂再次发动起来。 此外德国也能够抽调东线军队前去增援西线;而西线德军仍在法国和比利时境内准备发动春季攻势,德军一定能够获得最终胜利。 尽管实际上西线德军在1918年发动的春季攻势已经是强弩之末,而且缺乏增援补给,不过在同盟眼中这次失败被归罪于后方的罢工和动乱,是那些「 ”11月罪人”在背后插刀子。 即使必须求和,他们也相信协约国会根据美国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宽待德国。 德国人反《凡尔赛条约》游行 在这种国内一致反对的情况下,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魏玛临时政府总理谢德曼也拒绝签订条约选择辞职,他说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德国最高统帅部甚至考虑废除停战协定,重燃战火,但兴登堡表示德军已无再战之力。 1919年6月28日,一直得不到回复的协约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法国强势地称如果德国不同意签订和约,那么盟军的部队将进入德国本土。最终魏玛政府总统弗雷德里希·艾伯特在裁决期限的最后一日决定接受条约,同意在和约书上签字。 卡普政变期间的军人 而因为签订条约,德国国内爆发了「 ”卡普政变”,德国全国一度来到内战的边缘。 苛刻的条约和强迫签订在德国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在德国人看来这是列强强加在自己头上的不平等条约,是对德国无情的压榨,德国实际上并没有失败,所有一切都是列强的错,是叛国者的错。 总有一天这些强加在德国身上的枷锁都会被一一打破,失去的一切终将被夺回。 凡尔赛四巨头,实际上意大利就是打酱油 英法美三国各怀鬼胎,埋下危机伏笔 在《凡尔赛条约》谈判中,原本有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与谈判,最终的谈判却由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意大利在旁边打酱油。 法国强烈要求德国支付高额战争赔款,削减军力确保以后都不会构成威胁;还希望控制德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工业,并且借此机会在欧洲大陆重新崛起;同时法国不希望美国借此机会插手欧洲,威胁自己的利益。 英国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法国在欧洲大陆崛起,必须保证德国继续制衡法国;也不希望美国插手威胁英国的利益;同时过于苛刻的条件会激起德国强烈的复仇心理,德国还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过分削弱德国的经济同样会使英国经济受损。 美国认为过分削弱会造成德国的复仇心里,不仅无法继续贸易,也令贷款颗粒无收;所谓「 ”民族自决”也是希望借此机会削弱英法列强的势力,建立国际联盟,方便美国在「 ”孤立主义”盛行的时候插手、主导世界事务,赢得大国地位,实现他们的「 ”天定命运”。 凡尔赛三巨头 三大国各怀鬼胎,相互勾结又相互挖墙脚,如同妇女在菜市场讨价还价一般进行激烈争吵,完全忽略了德国。 历史学家安东尼·伦廷在著作《劳合·乔治、伍德罗·威尔逊和德国的罪行》中说,《凡尔赛条约》是「 ”女巫调制的适应人口味的什么成分都有一点的药剂。。。威尔逊主义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安抚德国;克里孟梭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威慑德国;威尔逊的成分足以招人轻视,克列孟梭的成分又足以激发仇恨” 三大国相互妥协相互削弱,又没有让德国参加,结果就是三大国的要求都没有满足,德国既没有彻底削弱也没有足够安抚,容克军国主义没有彻底根除,致使战后成立的「 ”凡尔赛体系”脆弱不堪,德国成为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温床,欧洲大陆深埋战争危机。 法国元帅斐迪南·福煦在条约签订后愤怒地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苏联缔造者列宁也表示:「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1923年德国的一百万亿马克,没错,就是一百万亿 通货膨胀、经济危机 一战期间,德国就曾经以印刷钞票和出售公债的形式筹措军费。战争结束后,为了支付赔款,解决财政危机,德国政府又开始印刷钞票。 在1922年底,法国和比利时指控德国未能按时支付赔款为由于1923年1月初出兵侵占了工业重地鲁尔区。为了偿还债务和支付工人工资,德国政府再次印刷货币。 从1923年5月起,纸马克的数量开始失控。它从4月的8.61万亿猛增至5月的17.34万亿,8月更增至669.703万亿,1923年底流通的纸马克的数量达到400.39万亿。 结果导致夸张的通货膨胀。1923年6月1升牛奶为1440马克,到10月为540万马克,到11月底达到了3600亿马克,工资周发,每个人都得背麻袋,最终在地产抵押马克取代所有货币时,兑换率已经成为了夸张的1:1万亿。 堆积如山的纸币早上刚发,下午就贬值得一塌糊涂 随着纸马克濒临绝境,失业率于1923年10月达到了19.1%,11月23.4%,12月则是28.2%。恶性通货膨胀使绝大多数的德国人状况恶化,而用地租马克兑换纸马克的1:1万亿的比例更加伤害了原本持有纸马克的德国人。 而这并不是结束。1929年10月24日,以美国股市暴跌为开端,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德国也难逃厄运。 从1929年到1932年,德国工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业生产下降了40%,其中铁产量减少70%,造船业产值下跌80%;对外贸易额下降60%,物价下跌30%,农业生产下降了30%,大批小农破产。 经济危机中的德国 经济危机使工厂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农民破产,还不上银行贷款,又导致金融危机和银行挤兑风潮:1931年7月,德国达姆斯达特银行倒闭,柏林九大银行减为四个,国家黄金储备由23.9亿马克减少到13.6亿马克 经济危机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1932年高达43.8%,加上半失业者22.6%,全国近一半人口没有工作,造成了空前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魏玛政府拿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反而力图把危机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肩上,致使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不断动荡,德国人民心生怨恨,不仅怨恨当时的魏玛政府,也怨恨凡尔赛条约及缔约国,以及一切从条约获利的国家,纳粹党借机上台,走上了法西斯扩张道路。 容克阶级 容克阶级、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结合 从普鲁士时代开始,德国便拥有非常浓厚的军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色彩,激进民族主义分子大多也是军国主义者。在签署《凡尔赛条约》之后,同时得益于美国在德国推行的民主改革,各类民族主义组织和政党如雨后春笋一样成立起来,偏激性的民族主义成为当时众多民众的政治口号,纳粹党也在此时成立。 而容克阶级则是德国主要的掌权阶级,容克阶级同时又经常掌握军政大权,因此容克阶级与军国主义可以说是紧密一体的。 《凡尔赛条约》并未削弱容克阶级,也没有根除军国主义,当德国第一次通货膨胀爆发之后,以兴登堡为代表的容克阶级获得政权,军国主义、民族主义在国内开始抬头。 希特勒上台 也是因为经济危机,在偏激的民族主义基础上,催生了更加激进、更富侵略性的纳粹主义,在容克阶级、军国主义与狂热群众的支持下,纳粹党开始控制国会。随着希特勒担任总理,纳粹和容克阶级、军国主义纠合在了一起。 也正是因为有军队和富裕的容克阶级支持,结合民间对魏玛政府的失望和对欧美列强强烈的复仇心里,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终于掌控国家,开始积极推行他的纳粹政策,民族复仇思想成为当时的主流,渴望对外扩张。 亨利福特和纳粹合影 美国的支持助长了纳粹扩张气焰 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39年二战爆发,在德国扩军备战的6年时间里,杜邦财团与化学公司、洛克菲勒财团和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财团及它控制的电报电话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先后跟德国签下了巨额的战略原料和军工项目的订单。 仅仅飞机一项,1934年8个月中美国对德国的出口数量就比1933年增加了不止5倍。33年到39年间,在纳粹德国的军事机构中营业的美国公司超过60家。 在技术输出贸易上,杜邦公司通过I.G.法本把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的技术卖给德国;坦克润滑油的技术是从美孚石油公司得到的,希特勒发展空军的重要帮助来自于美孚在德国设立的一家飞机专用汽油厂;电报电话公司参加了德国新型飞机的研制。后来在战争中,连美国的海军部长都承认是美国向希特勒提供了最先进的飞机发动机。 亨利福特接受勋章 而亨利·福特本人则是纳粹德国忠实支持者,不断为希特勒摇旗呐喊,甚至因为1938年福特公司在柏林开了一家组装厂为德国陆军提供卡车,被希特勒授予德国之鹰的大十字勋章。 而根据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查尔斯.海厄姆的调查,纳粹盖世太保反间机关头目瓦尔特·舍伦贝格当时实际上是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的负责人之一,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老板索斯特内斯·贝恩曾亲自到欧洲为德军研究改善通信系统的问题。 瑞士国际银行的美国老板托马斯·麦基特里克去欧洲主持1944年年会期间与希特勒代表研究如何保存德军从被占领国掠夺来的金锭(总价值3.78亿美元)等。 相比日本而言,德国更加希望与美国保持贸易来往而不是开战,不过德国对美宣战也得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了,目前来说,美国为德国的扩张出了大力气,也是希特勒敢于率先发动战争的重要原因。 纳粹阅兵 德国已经无路可退 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了解决当时的经济危机,喊出了「 ”要大炮不要黄油”的口号,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国民经济军事化等,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扩军备战。 1932年,德国的军费支出为6.7亿马克,约占当年国家总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国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备战期间,德国全部备战支出在400亿马克以上,约占同一时期国家预算总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国民收入的10.6%。 巨额的军事订货使德国垄断资本集团获得了高额利润。以军火工业蒂森克虏伯公司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从国家接受的军事订货总值由930万马克猛升到1.45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时期,公司的纯利润额则由650万马克上升到1.22亿马克,提高了近18倍。 狂热的集会 希特勒各项措施确实在短期内提升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老百姓也确实得了许多实惠,但着重发展军工造成了德国经济发展失衡,狂热的扩军备战使得德国出现严重贸易逆差。1938年,德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达到了4亿马克,德国、日本、意大利三国的黄金储备加起来还没有瑞士多,看似强大的德国实际上已经是危机四伏。 容克阶级与军国主义加上纳粹主义使得当时的德国侵略性十足,停止扩张意味着德国将会再次崩溃,因此唯有侵略扩张才能维持现有的空中楼阁。 张伯伦与希特勒 绥靖与祸水东引,让德国产生错觉,可以赌一把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就曾经干涉苏联革命,史称西伯利亚干涉,可惜干涉没有成功。 一战结束后,英法等国元气大伤,又遭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国力锐减。可几大国既想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又想镇压人民运动,因此绥靖政策应运而生,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德国崛起来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同时祸水东引,好坐收渔翁之利。 针对希特勒毁约扩军的行为,英法意三国于1935年4月11日在意大利北部斯特莱沙城召开会议,对德国毁约行为表示遗憾,不过并没有采取什么实际措施。 1935年6月,德国与英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规定:「 ”德国海军军力与英联邦各成员国总的海军军力应为35:100的比例,德国应有权保持潜水艇吨位相当于英联邦各成员国潜水艇吨位的总和。” 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内战爆发。尽管后来德国也签署英国牵头的《不干涉协定》,但是视该协定为无物,大力支持弗朗哥。对此英法等国毫无作为,甚至在1939年2月27日西班牙内战尚未结束,马德里还在人民阵线的手中,英法就迫不及待承认了弗朗哥政府。 1937年11月19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派枢密大臣哈里法克斯到德国,恭维希特勒说:「 ”元首不仅对德国本国有伟大功绩。。。德国的确可以算是西方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暗示如果希特勒侵占奥地利和捷克,英法不会出面干涉,极力怂恿希特勒东扩,祸水东引。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并在布拉格举行阅兵式 1938年3月12日,德国占领奥地利,13日德国正式吞并奥地利。 1938年4月初,英法美相继承认德国吞并奥地利,只有苏联谴责德国的侵略行径,要求召开国际会议,却遭到了英法政府的拒绝。 1938年9月30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缺席的情况下英国和法国在《慕尼黑协定》中同意让整个苏台德地区与德国合并。而德国于1939年3月占领捷克。 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极大助长了德国的扩张气焰,出色缜密的情报工作让德国的试探一次次得逞,侵略野心也不断扩大,也让德国产生了严重误判:此时英法列强已是强弩之末,而美国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就参与战争,德国可以赌一把,快速拿下欧洲,做好准备然后同日本一起与美国掰手腕。 二战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当时的德国实现民族复仇、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走上了积极的侵略扩张的道路,并且赌上身家性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可惜德国跟日本一样打错了算盘,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国战争机器全力开动,德国的战争计划一个接一个的失败,陷入两线作战,最终整个德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开占领,开始了长达31年的东西分裂,德国人民饱受家园分裂之苦。 德国的侵略扩张不仅没能让德国重回巅峰,反而让德国跌落地狱,所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断引发世人对「 ”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也在时刻提醒我们: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相关参考

范睢的传奇恩仇录

范睢出生于乡间草野,生长于贫寒之家,曾找魏王谋职未果,退而求其次到魏国中大夫须贾家做事。公元前283年,也就是周赧王三十二年秋天,魏王派须贾出使齐国,范睢为随从一同前往。盖因齐国的不断强大让魏王坐卧难

德国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换来东德与西德的统一

  德国,欧洲头号经济强国,在近代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曾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破坏和灾难,战后为了彻底消除德国的威胁,英法美苏四国对德国和柏林进行了分区占领,一个实力弱小的德国更符合欧洲的利益。然而,东欧剧变

日本和德国对待二战的态度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做为欧洲最强大国,再鉴于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劣迹,遭到欧洲国家的警惕,各国一致对德施压,同时各国联合起来也具有这个压倒性的实力。反观日本,由于二战前的政府,在美国的庇护下没有得到清算,日本现政府依旧

一个五十人的组织,对欧洲侵略国发动报复计划,毒死六百万人

就二战的反省程度来说,德国人已经做的非常好了,不像东亚的日本,对当年的历史种种拒不承认,德国总理当年的一跪,跪出了忏悔,跪出了诚意,虽然这换回了不少人的谅解,但是600万犹太人民的死哪是一次忏悔能够被

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最高领袖都有怎样的生理缺陷

众所周知,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对其他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而德国自己也是损失惨重。有意思的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最高领袖都存某种生理上的缺陷。而因生理缺陷形成的执政思维也成为德国发动世界大

德国为什么能够连续发动两次世界大战

德国为什么能够发动二次世界大战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诞生了人类史上的许多科学巨匠,涌现出了不少饮誉世界的学者和艺术家。德意志人民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成就,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德国为什么能够连续发动两次世界大战

德国为什么能够发动二次世界大战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诞生了人类史上的许多科学巨匠,涌现出了不少饮誉世界的学者和艺术家。德意志人民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成就,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德国想与奥地利合并,为什么欧洲国家普遍反对

德国的厉害,不用我多说,大家都早有所耳闻。近代史上,连续反动了二次世界大战。每次战败之后,又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国力军力,重新崛起为世界强国。可以想见,德国的工业多么的发达,科技水平多么的先进。奥

日本明知打不美国,为何还要偷袭珍珠港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很有野心的民族,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及资源,曾不惜牺牲一切代价的发动了战争,而这无情的炮火更是让各国许多无辜的百姓丧失了性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利用自身强大的

奇葩的法国轻机枪,流传到中国成为抗战主力,坑惨了德国人

谈及世界军事,必然绕不开欧洲,谈及欧洲军事,则必然绕不过英法德三国。而在英法德三国之中,又以法国最为著名。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规模庞大的法国陆军更是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可惜名气和实力实在不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