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才实学与哗众取宠

Posted 孔子

篇首语: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真才实学与哗众取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真才实学与哗众取宠

每篇文章展示出来的都是《传习录》的译文和原文,《传习录》是最接近王阳明主张的形式,内容虽看似枯燥,用心学起来,收获却是最多的。 徐爱就当下哗众取宠的跟风风气和明道之士的标新立异,与先生进行了讨论。恰如现在的流量文化与实干文化的碰撞。 王阳明 传习录十三 真才实学与哗众取宠 徐爱请先生比较一下王通和韩愈。 先生说:「 ”韩愈是文人中的英才,王通是一位贤能大儒,后世之人仅凭文章遵从韩愈,其实相比之下韩愈比王通差得多。” 徐爱问道:「 ”那么,王通怎么会有模拟经书这种错误的呢?” 先生说:「 ”模拟经书的是非对错不能一概而论,你姑且讲讲后世儒学人士编著的目的与模拟经书有何分别?” 徐爱说:「 ”后世儒者的编著不是没有求名之意,但明道是最终目的。而模拟听书完全是为了求名。” 先生说:「 ”以编著名道,仿效的又是什么呢?” 徐爱说:「 ”孔子以删述‘六经’的途径来明道。” 先生说:「 ”既然如此,模拟经书不就是效仿孔子吗?” 徐爱说:「 ”编著须对道有所发明阐释,模拟经书仿佛只是仿照经书的形式,大概于道无补。” 先生说:「 ”你所谓的明道,是指返璞归真,使道在平常生活中落实呢?还是指华而不实,借此哗众取宠呢?天下纷乱,主要是因为重虚文、轻实行。天下之道倘若光明,如此也就无所谓删述‘六经’。孔子对‘六经’的删述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自从伏羲画卦,到文公、周公,其中论述《易经》的就有《连山》《归藏》等著述,可谓纷纭繁复,种类数不胜数,史《易》道乱作一团。孔子发现天下一天天盛行文饰之风,认为如此延伸只会目无纲纪,所以效法文王、周公关于《易》的论述,认为只有他们的主张才把握住了《易》的宗旨。于是便将其他众多的观点废弃,天下论《易》始归一统、《诗》《书》《礼》《乐》《春秋》无不如此。《尚书》自《典》《谟》之后。《诗经》自《周南》《召南》之后,如《九丘》、《八索》,许多淫邪妖冶之句,达成百上千篇。《礼》《乐》的名物度数不计其数,孔子均作了删削述正,自此其他说法才终止。在《书》《诗》《礼》《乐》之中,孔子不曾增添一句话。现今《礼记》中的解释之词,大多是后世儒生附会而成,不再是孔子的原本了。以《春秋》来说,虽称是孔子之作,但都是在鲁史之旧闻上笔削而成。所谓‘笔’, 亦即照抄原文;所谓‘削’,亦即删减繁复,这样只会少而不会多。孔子传述六经,担忧繁文扰乱天下,虽想简略却不能彻底做到。他要求人们不要死抠经典中的字句,应当追求经典的本质,他并非要用文辞来教化天下,《春秋》之后,繁文日益盛行,天下一团漆黑。秦始皇因焚书而得罪天下,由于他是出自私心,更不该焚毁‘六经’。秦始皇当时若志在明道,把那些离经叛道的书全拿来烧掉,就会正合孔子删述的本意。从秦汉以来,著述之风愈演愈烈,要想彻底废止根本不可能了。只得效仿孔子的做法,对那些和经书道理接近的加以表扬,那些荒诞无稽之论也就慢慢消失了。我不明白文中子当初模拟经书是何意图,但我极力赞成。我认为,圣人即便再复出,也是不会否认这种观点的。天下之所以混乱不堪,就在于浮夸的人太多,而实干的太少。人们各抒己见,争奇斗异,喧嚣于世,这指挥混淆人们的视听,蒙蔽世人的耳目,使他们只去争相修饰文辞,力追声明,而不再懂得还有崇尚真实、返璞归真的切行。这些都是著书立说的人所导致的。” 摘自《传习录》 王阳明著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获得三次二战产生巨大影响的情报人员

一位出色的特工,足以改变一场战争的走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绝不是哗众取宠的言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中共情报之父”之称的周恩来同志一直与一位中共英雄特工保持着单线联系,这位了不起的情报工作

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杜甫作诗到底是不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呢

前几天回覆了一个问题:杜甫的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如何懂得?是哗众取宠吗?媒介首先要说的是,老杜“语不惊人死不休”当然谈不上哗众取宠。这首诗出自他的七言律诗《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原诗为:为人道僻耽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鸡鸣狗盗与谁有关

成语典故_鸡鸣狗盗与谁有关?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鸡鸣狗盗,学雄鸡啼叫,装狗进行盗窃。成语故事源自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学鸡啼叫,骗开城门”。后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鸡鸣狗盗与谁有关

  鸡鸣狗盗,学雄鸡啼叫,装狗进行盗窃。成语故事源自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学鸡啼叫,骗开城门”。后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下本领的人。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领或偷偷摸摸的行为

同为乾隆的宠臣为何积怨 揭纪晓岚与和珅结怨之谜

纪晓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文宗,他以真才实学和幽默风趣机敏的言谈传世,而和珅也凭借其口齿伶俐、办事机敏、善于应变的能力著称,两人同为乾隆的宠臣,然而却积怨至深,何故?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

同为乾隆的宠臣为何积怨 揭纪晓岚与和珅结怨之谜

纪晓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文宗,他以真才实学和幽默风趣机敏的言谈传世,而和珅也凭借其口齿伶俐、办事机敏、善于应变的能力著称,两人同为乾隆的宠臣,然而却积怨至深,何故?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

历史秘闻 字字应验

朱棣做皇帝之前,在谋士姚广孝的举荐下,认识了相士袁珙,被他过人的相术所折服,将其奉为座上宾,二人经常秉烛夜谈。袁珙与江湖术士不同,他的确有真才实学,所算之事无不应验,也因此备受朱棣的赏识。俗话说,虎父

没真才实学,官场生存技能却很强

中学课本《范进中举》一文,让「”考神”范进成为家户喻晓之人物,几十年奋战科场,期间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受尽世人白眼,终于在54岁这年中了举人,逆转人生。范进,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领导谋略 领导谈修身

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建立外功。武侠小说中,武林高手都是内功极为深厚的人,内功修炼好了,外在的一招一式才能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领导干部修炼的内功是一个人内在的能力与素养,是真才实学。只有内功足够强大,

历史秘闻 没真才实学,官场生存技能却很强

中学课本《范进中举》一文,让「”考神”范进成为家户喻晓之人物,几十年奋战科场,期间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受尽世人白眼,终于在54岁这年中了举人,逆转人生。范进,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