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鸿胪

Posted 礼仪

篇首语: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鸿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鸿胪

  大鸿胪(汉语拼音:Dahonglu;英语:Chamberlain for Dependencies),中国古代朝廷掌管礼宾事务之官。秦及汉初本名典客,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大鸿胪。新莽改为典乐,东汉时复称大鸿胪。

  秦汉时凡诸侯王、列侯和各少数族的君长,以及外国君主或使臣,都被视为皇帝的宾客,所以与此有关的事务多由大鸿胪掌管。如诸侯王、列侯受封或其子息嗣位,以及他们因有罪而夺爵、削地,都由大鸿胪经手处置。诸侯王进京朝见皇帝,大鸿胪典掌礼仪;诸侯王死亡,大鸿胪遣使吊唁,并草制诔策和谥号。臣属于汉的少数族君长,在接受汉的封号或朝见皇帝时,以及外国使臣来贡献等,属于礼仪方面的事务,都由大鸿胪承办。

廷尉

  郡国派属吏到京师上计,大鸿胪要为他们安排馆舍。大鸿胪秩为中二千石,有丞。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武帝时改行人为大行。又设郡邸长、丞,主管各郡在京的邸舍。东汉时只留一大行,余皆省去。大行之下有治礼郎47人,专门管理各项具体的礼仪事务。

  魏晋至明清,大鸿胪职掌屡有变化。魏晋及北魏,大鸿胪在掌一般殿廷礼仪的同时,仅负责夺爵削地事务,其余权力分归尚书省吏部、礼部、刑部。梁、陈称鸿胪卿,改掌赞导一般殿廷礼仪而不负责封爵事务。唐、宋鸿胪卿恢复礼宾事务,兼主皇室、大臣之凶仪。金、元不设此官。明代基本恢复梁、陈之制,鸿胪卿专掌一般殿廷礼仪。清代沿用不改,宾客事务则转归理藩院管理。

参见条目

“大鸿胪283971” 4

相关参考

韦贤的事迹都有哪些 西汉大臣韦贤都做过哪些事情

韦贤(约前148年-前67年)西汉大臣。汉族,字长孺。鲁国邹(今邹城东南)人。性质朴,善求学,精通《诗》、《礼》、《尚书》,号称邹鲁大儒。征为博士,给事中,进宫授昭帝《诗》,迁光禄大夫詹事、大鸿胪。宣

西汉大臣韦贤是怎么死的 西汉大臣韦贤生平简介

...为博士,给事中,进宫授昭帝《诗》,迁光禄大夫詹事、大鸿胪。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徙为长信少府。生性淳朴,对于名利看得很淡,一心一意专注于读书,因此学识非常渊博,兼通《礼》、《尚书》等经,并以教授《诗经》...

曹嵩又是怎么死的 曹操的父亲曹嵩的生平简介

...,为人忠孝,开始为司隶校尉,汉灵帝时,曾当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位列三公之一。220年(黄初元年),曹嵩被他的孙子魏文

曹嵩又是怎么死的 曹操的父亲曹嵩的生平简介

...,为人忠孝,开始为司隶校尉,汉灵帝时,曾当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位列三公之一。220年(黄初元年),曹嵩被他的孙子魏文

买卖能挂上末科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合写的四条屏才叫有面子

备受尊崇的状元公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状元成为了一个历史性的名词,随后刘春霖留学日本,归国后做官,但均不甚突出。民国之后,他曾一度受大总统袁世凯的青睐,任大总统府内史,组织过「”中央农业试验场”。徐

清朝的法令有什么不好?

酷刑款待犯人.不管有没有罪进到衙门就先打大板打到到屁股开花认罪为止.清朝的书状依照当时法律必须具有讼师或官代书身分的人,才有为人撰状的资格,但起诉前应注意事项也是有的,而且会特别胪列在书状状尾中,只是

九品中正制到底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九品中正制属于荐举性质的一种选拔人才方式。荐举制由来已久,《史记》一开篇就记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尧帝年老,咨询四位辅政大臣(四岳)谁能继承他的帝位,四岳表示没有人可以当此大位。

古人为葬礼习俗创造了两个字,都不适合用在名字里

中国古代,事死如生,葬仪有很多规矩。今天我们只说其中一个。先看几个例子。《庄子》中说,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未解裙襦,口中有珠。”(百家争鸣的时代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