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斌

Posted 理学

篇首语: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汤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汤斌

  汤斌(汉语拼音:Tang Bin,1627~1687),中国清代初年理学名臣。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历任国史院检讨、潼关道副使、江西岭北道 参政。十六年乞假归养。康熙五年(1666),从学于明清之际的著名理学家孙奇逢,成为当时程朱学派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把朱学理论见诸于实践的倡导者。十七年,康熙帝为了更有效地笼络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决定举办博学鸿词科。次年,汤斌应试取中,授翰林院侍讲,参修明史;主持过浙江乡试。二十一年充明史总裁。二十三年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 侍郎。这年,江苏巡抚出缺,颜元康熙帝因汤斌有操守,派他就任。汤斌上任后,整顿吏治,打击豪强,蠲免苛赋,建立义仓社学,宣传儒家经典,毁弃五通神淫祠等,从而受到康熙帝的宠任而被尊为“理学名臣”。二十五年再充明史总裁。次年改任工部尚书。十月病死。他在朝以敢于争议出名。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1736),谥文正。所著有《汤子遗书》(一作《汤文正公全集》)传世。

“汤斌359043” 4

相关参考

潼关城计送赖兵

  顺治年间的一天,陕西总兵陈德之率领两万人马过潼关开赴前线作战,潼关副节度使汤斌忙出城迎接。一番寒暄后,陈德之提马要进城。汤斌却横在马前,问陈德之要在潼关驻扎多久。陈德之不高兴了,说:“这是军中机密

清朝 李之芳生平简介?李之芳历史评价?

李之芳贤良祠是清代祭祀有功德大臣的祠宇,建于雍正八年(1730),位于北京地安门之西。雍正帝曾谕示:“凡德行如汤斌、功绩如李之芳的大臣即可入祠受祀。”汤斌(1627—1687)是河南睢县人,字孔阳,顺

为何死时身上只有八两银子 他是康熙朝的名臣

康熙帝时代,有位理学名臣,名字叫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顺治九年进士,做过翰林院侍讲,学问不错,很得康熙欣赏。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汤斌出任内阁学士,这一年,江宁巡抚的职位空缺了。按照制度,康

汤潜庵是一个怎样的人

汤潜庵即清代八大文正公之首的汤斌,雎州人,顺治九年中进士及第,康熙时任江苏巡抚,一生政绩卓著,为官清廉,颇受百姓拥戴。汤潜庵胸怀宽广,极能容人。有一事为证。汤前往江苏赴任时布衣牛车,仅一老仆相随。途遇

实为清王朝的掘墓人 曹振镛是谁?三朝为官52年

清人笔记《名人逸事》有篇文章《曹振镛之误清》中记载:整个清朝,重臣死后谥号为‘文正’的共有七人(实际上是八人,另一人是刘统勋):汤斌、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清人评价说这七人中汤

实为清王朝的掘墓人 曹振镛是谁?三朝为官52年

清人笔记《名人逸事》有篇文章《曹振镛之误清》中记载:整个清朝,重臣死后谥号为‘文正’的共有七人(实际上是八人,另一人是刘统勋):汤斌、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清人评价说这七人中汤

此人官居一品,去世后只留下8两银子,朋友出钱将他安葬

历史上有过不少清官,最有名的莫过于宋代的包拯和明朝的海瑞,他们的事迹至今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清朝康熙年间,河南睢州人士汤斌,其清廉程度不逊于海瑞,曾做过工部尚书,这在当时为从一品文官,官居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