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东北空军不战而散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Posted 张学良

篇首语: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学良东北空军不战而散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学良东北空军不战而散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921年秋,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10年前,张学良受其父张作霖之命,前往东瀛参观日本空军。当张学良亲眼看到日本空军那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装备、高超的训练后,暗自痛下决心一定要建起自己的东北空军。回国后,张学良向张作霖如实报告了赴日参观空军的情况。

其实,张作霖早已经认识到,要巩固东北非建立强大的空军不可。早在此前的1920年7月,张作霖就设立了东三省航空处,并拨出巨款在奉天东塔农业试验场修建了飞机场。据史料记载,此时的奉系已拥有4架大威梅双翼360马力旅客运输机,4架小威海单翼360马力侦查教练机,均为张作霖在直皖战争中从皖系军阀段祺瑞手中缴获来。

1923年9月,张学良担任东三省航空处总办。他一上任,就把东北航空处整编为五个大队:飞虎队、飞鹏队、飞鹰队、飞豹队,张学良兼任“飞鹏”队队长,为了把这个航空处办得更好,张学良不仅从日本、俄国高薪聘请外国教官,到奉天航空学校开展起航空飞行技术业务培训,积极充实东北航空的技术力量。同时,他还把一批优秀的青年送到国外深造学习飞行驾驶技术。

到1925年7月,由张学良领导的东北三省航空处已拥有各种飞机50多架,仅飞行员就达到100多人。随后,张学良先后从意大利、德国、英国、日本等国购进侦察机9架、水上飞机8架、轰炸机9架、战斗机5架、教练机8架,基本上组建起了东北空军。

张学良不仅舍得花费巨资培养飞行员,而且还自己带头学习航空飞行技术,专门请来专家辅导他学习飞行理论和实际操练。据说,张学良本人能够熟练地驾驶飞机在营口与丹东之间飞来飞去,甚至还能够自己驾驶飞机到南京去开会。

在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张学良的奉系东北空军损失惨重。事后,张学良花费巨资又从法国进口了一批新式飞机,并进口了一批飞机散件,自行仿造组装了一批战斗机。据记载,东北军自己组装的战斗机被称为辽F1式,为双翼型,它吸收了德国和法国战斗机的优点,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战斗机型。此外,还有辽FH1式、作为轰炸机可载4枚100公斤的航空炸弹,是一种航程比较远的轰炸机,大大提高了奉系军阀的军事地位。

1931年9月初,面对日军在沈阳的种种侵略迹象,当时留守在沈阳的奉系东北空军长官陈海华给远在北平的张学良打去了请示电话。然而,得到的回答却是张学良“命令全体空军官兵不得擅自行动”的命令。

就在“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当天晚上,奉系空军再次传达命令:“日军闹事,不准抵抗,如有不听命令滋事的,军法处置。”那些急欲登机迎战的飞行员获知后,都非常不解地撤离了机场。

次日清晨,沈阳东塔飞机场突然遭到日军飞机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但整个机场却没有一架战机起飞来迎战。狂轰滥炸过后,日军派兵迅速占领了机场。日军的占领让奉系东北空军损失惨重:不仅损失了战斗飞机150余架,就连刚刚从捷克成套购买的尚未安装的机件也落入了日军手中。随着东三省的沦陷,奉系东北空军的260多架飞机全部被日军缴获。为此,张学良痛心疾首。

大量史料显示,当时东北奉系军阀的空军无论在航空技术、机械设备、具有专门技术的航空人员等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在奉系东北空军的鼎盛时期,拥有各类新型作战飞机360多架,有近200名飞行员,能够适应多种作战方式。这在当时全国各系军阀中也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在当时国内军阀混战的历史背景下,张学良精心培养奉系空军的目的似乎也非常简单,主要是为了对付国内其他军阀,让其他军阀尝到奉系空军的厉害,而并不是为了积蓄力量对抗日军这个外来侵略者…………

相关参考

没有攻击目标 东北空军不战而散的直接原因

1921年秋,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10年前,张学良受其父张作霖之命,前往东瀛参观日本空军。当张学良亲眼看到日本空军那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装备、高超的训练后,暗自痛下决心一定要建起自己的东北空军。回

历史秘闻 曾经的东北军到底有多强大

据史料记载,在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宣布不抵抗政策,带着东北军逃离东北。日本军队在东北大肆缴获东北军留下的各种战备物资不战而溃,随着东三省的沦陷,东北空军268架飞机被落入日军手里面,飞机装载的发动机

历史秘闻 曾经的东北军到底有多强大

据史料记载,在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宣布不抵抗政策,带着东北军逃离东北。日本军队在东北大肆缴获东北军留下的各种战备物资不战而溃,随着东三省的沦陷,东北空军268架飞机被落入日军手里面,飞机装载的发动机

历史人物 张作霖不战而得吉林 自此成为东北王

1917年8月,奉天一把手张作霖乘混乱夺取了黑龙江的统治权,推其儿女亲家鲍贵卿为黑龙江督军。翌年9月,张又被北京政府任命为东北三省巡阅使,相当于东三省总督。吉林督军孟恩远表面上服从张作霖的节制,暗地里

民国历史 揭秘1919年张作霖不战而得吉林

   有人评价张作霖是个“机略纵横”的军阀。为了达到独霸东北的目的,他先是窃取奉天督军兼省长的职务,掌握奉天军政大权;继而安插亲信,派兵进驻黑龙江,将之纳入势力范围。

日军欲进一步迫降东北军 长城抗战的历史原因

长城战役,为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战役。1933年,日本以热河省地方官员表示归附伪满洲国为由,与伪满洲国军队进军热河,东北军元老、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之后日军进攻山海关、长城各隘口与热河,国民政府派

日军欲进一步迫降东北军 长城抗战的历史原因

...官员表示归附伪满洲国为由,与伪满洲国军队进军热河,东北军元老、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之后日军进攻山海关、长城各隘口与热河,国民政府派遣宋哲元、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以上均为西北军将领)、徐庭瑶、关麟...

刘禅不战而降,真的是害怕曹魏吗

说起来这刘禅,他是蜀国的二代皇帝。很多人认为他不战而降有些孱弱,这已经成为了刘禅本身自己的一个标签了,那么在成都之战当中,当时刘禅还手握数万大军,为什么他会选择投降呢?首先先来说一说这曹魏和西蜀的实力

扶不起不战而降 刘禅表示这锅我不背

说到蜀汉后主刘禅这个帝王,大家对他印象很深刻“扶不起来的阿斗”都拿他当反面教材呀。并且都认为是他主张不战而降,最后导致蜀汉灭亡,对于刘备来说,这不仅仅是阿斗了,还是一个败家子,但其实在历史上蜀汉的灭亡

第八节 恩威并施――齐王建不战而降

  松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这是齐国灭亡之后,齐国遗民创作的一首讽刺齐王建昏庸误国的民歌,大意是,这是松树呢还是柏树?住在共这个地方的建是齐国的君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