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

Posted 太子

篇首语: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濂

  宋濂(1310~1381),中国明初大臣,学者。字景濂,号潜溪。其先人为浙江金华潜溪人,至宋濂始迁浦江。受业于著名理学家吴莱、柳贯、黄溍。元至正年间,荐授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避入龙门山著书。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取婺州,召见濂,开郡学,以其为五经师。二十年三月,经李善长推荐,与刘 基等被朱元璋聘入应天(今江苏南京)礼贤馆,任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恒侍朱元璋左右,备顾问。曾召讲《尚书》、《左传》。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诏修《元史》,李善长濂充总裁官。书成,授翰林学士。受命与詹同、乐韶凤修日历,又与吴伯宗等修宝训。宋濂久操制作之柄,一代礼乐典章,宋濂所裁定者居多,为开国文臣之首。他博通经史百氏,文章雄丽温雅,享负盛名,四方学者皆以太史公相称。濂久为太子师,对其言行皆以礼法讽劝,因此一度深受朱元璋宠信。十年,致仕还乡。十三年,因长孙宋慎坐胡惟庸案,太祖欲置濂死,赖皇后、太子力救乃免,遂远戍茂州(今四川茂县)。次年中途死于夔州(今四川奉节)。著有《宋学士全集》42卷传世。日本、高丽、安南使者曾以重金购其文集。

“宋濂692314” 19

相关参考

和吴晗关系 明开国文臣宋濂简介

对于宋濂,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宋濂求学的故事。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宋濂是朱元璋的“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

洪武帝朱元璋为何要羞辱宋濂和“衍圣公”

...认为,“治统”在皇帝那儿,但“道统”却在自己手里。宋濂

洪武帝朱元璋为何要羞辱宋濂和“衍圣公”

...认为,“治统”在皇帝那儿,但“道统”却在自己手里。宋濂

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一向宠信的侍从学士宋濂

金华府浦江县人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坛翘楚,据说他“六岁能为诗歌”,先后游学于吴莱、柳贯、黄溍,文名满海内。元末,当局延聘他为翰林学士、国史馆编修,他婉言谢绝,遁入仙华山当了道士,道号玄真子。至正二十年(1360)...

为何要羞辱宋濂和“衍圣公” 朱元璋一直信奉孔子

...认为,“治统”在皇帝那儿,但“道统”却在自己手里。宋濂

史上最坑人的老师 害得皇帝身败名裂

老师这行当,自古有之,传道、授业、解惑,光荣而伟大。明朝初年,中国文坛、政坛上就活跃着一位大名鼎鼎的老师,此人名叫方孝孺。方孝孺是浙江宁海人,自小聪明机警,两眼炯炯有神,师从大儒宋濂。在宋濂的学生中,

他是一个开国功臣,却因受后代的牵连引惹上身,多亏皇后和太子

朱元璋算历史上数得上号的皇帝,草莽出身,领着一班人打下来一片江山,但要数翻脸不认人,朱元璋也是在皇帝上鼎鼎有名的一个。刘伯温下场算得上凄惨,这宋濂还要更惨一些。元朝的时候,宋濂并没有出仕,他是金华人,

明朝最厉害的特务是东厂还是锦衣卫?

...家里,侦察大臣的一举一动。朱元璋的手下曾经有一个叫宋濂的文官,此人为官谨慎,在宫中的话从来不往外传,写的文书,草稿一律删毁。可就是这么老实的人,朱元璋也不放心。有一天宋濂上班,朱元璋问他,

刘基

  刘基(汉语拼音:LiúJī,1311~1375),中国明初大臣,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

重新厚葬

刘伯温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