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在中国哪你知道吗
Posted 北洋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洋在中国哪你知道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洋在中国哪你知道吗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 安娜,无授权禁转! 北洋这个词,可以说是贯穿中国近代。从北洋海军到北洋军阀,它们甚至操纵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可是,在中国历史上,五湖四海,并没有北洋一说。五湖说法不一,而四海则指东海、南海、北海、西海。而这个北洋,就要从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起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涉事增多,外加洋务的需要,自然就出现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类似于现在的外交部。为了方便管理同洋人的通商贸易,就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和“三口通商大臣”这等官制。后来,“五口通商大臣”变成“南洋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变成了“北洋通商大臣”,“北洋”这个词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而这两个职位分别由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担任,从此,中国正式进入了“通商”时代,中国的大门彻底的打开了。 (总理衙门) 伴随“北洋”这个名词的出现,中国也进入了新的社会阶段。后来的“北洋”就来自于此,也就是后来名头甚响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虽然天津和上海都是当时南北重要的商埠,可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北洋的名气逐渐压制住了南洋,也不仅仅是偶然。 北洋的出现,就和中国的近代化甚至以后的改革联系在了一起。国门洞开,古老的中国开始应对这场外来危机,如果没有西方的叩关,上海、天津依旧是一个小城市,它们也不会成为后来中外通商的大商埠;如果没有西方的叩关,也就没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就没有“北洋”、“ 南洋”两种官职。自然而然,北洋、天津、直隶、中国有意无意的也联系在了一起。 (天津卫) 如果说中国的近代化让南洋、北洋出现,那么让北洋后来居上的首先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了。由于直隶总督府设在河北保定,可是天津又是北洋通商大臣需要常驻的地方,南洋通商大臣虽然管辖上海,可是由于天津的特殊位置,它靠近京师,更容易接触到来自朝廷的权力。在清朝这个中央集权的国家里,离权力中心越近,就越有利于你去操纵权力。有权术的北洋通商大臣甚至会担任总理衙门大臣。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理衙门在清朝中央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成为第二个全国政务的重心。而北洋通商大臣在天津可以较好地行使他应有的权力,而南洋通商大臣距离权力重心较远,即使担任了总理衙门大臣的职务也难履行职责,比不上北洋大臣的就近操控。 真正让北洋崛起的,还要归功于两个人——李鸿章、袁世凯。前者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职务前前后后总共接近四十年,后者也担任此职位近十年。直隶总督作为清朝地方大员第一位,这两位对北洋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李鸿章)(袁世凯) 在他们两人的带领下,北洋可以说是领导了中国的革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北洋领导中国的时代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代。第一个就是李鸿章时代,洋务运动时期的北洋;另一个就是袁世凯时代的北洋,也就是清末新政时期的北洋。而其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海军以及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而清末改革就是从军队改革入手,这正体现了北洋在清末军事改革中的巨大成就。 而李鸿章的北洋不仅仅只体现在军事成就上,而且还体现在洋务运动的经济成就上。他麾下的民用工业也大多是较为成功的。如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上海织布局等,大多都获得盈利。而袁世凯也是清末新政重要推动者之一,在他担任直隶总督时期,直隶的政治近代化和经济改革都走在各省的前列:地方自治、法制改革,甚至警察制度,产业兴殖都在直隶地区操办起来。直隶咨议局也可以说是全国的表率之一,在保守势力如此强大的北方地区,直隶咨议局一直保持其强大的活力,也和袁世凯脱不了干系。 (轮船招商局的货轮) 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北洋一直像一个巨大的影子左右着大清国。它的起源只是为了应对外来的变化,但是逐渐的它开始试图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从洋务运动到缔造共和,从积贫积弱到第一批工业的出现,它虽然没有让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但是它已经尽己所能。 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清末新政研究》相关参考
在民国时期我们都知道军阀割据时代混乱在众多的军阀之中,北洋军阀要算是最有名的。那么你们对北洋军阀有多少了解,北洋军阀是不是像你们想的那么残暴无道,北洋军阀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讲解一
北洋舰队官兵素质不逊于日方对于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中战败,120年来国内的许多"说史者"将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为北洋舰队官兵纪律涣散、贪污腐败、战技不佳,但实际情况又是怎么回事呢?先从流传颇广的"主炮晾衣"
光绪十二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对于一个没有太多工业基础。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农业社会的国家来说,要组建海军谈何容易。所以,从李鸿章等人提出筹建海军建议开始,清朝用十二年时间,筹建资金,招募人才,购置枪炮,
大明水师,三百年来但求一败,说他独孤求败可一点都不夸张,如果真的有时空穿梭机,大明水师必定是要好好教教北洋水师海战是怎么打的。大明水师肯定都想捏着他们总指挥的耳朵好好问问,好好学习大明的技术不行吗?还
甲午战争中国是如何惨败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清朝政府是占据着主动权的,伤亡不过300,而日军方面则是成千上万的。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北洋水师的
「”长毛”出身的海军提督?丁汝昌,作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海军的司令早已被国人所熟知(南洋和广东只是蒸汽化的水师,不能算是国家海军,只有北洋海军才有资格被称为「”大清帝国海军”),是中国近代史
1894年,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罪魁祸首除了战争的发起者日本以外,也少不了背后英国人的身影。英国人由始至终一直想控制中国海军,但是由于种种情况一直没有成功。在甲午战争中,英国人
中文名:王文韶别名:王夔石国籍:清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仁和出生日期:1830年逝世日期:1908年职业:政务大臣、武英殿大学士主要成就: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兴办学校代表作品:《宣南奏议》《湘抚奏议
中文名:王文韶别名:王夔石国籍:清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仁和出生日期:1830年逝世日期:1908年职业:政务大臣、武英殿大学士主要成就: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兴办学校代表作品:《宣南奏议》《湘抚奏议
将北洋海军的停止购舰和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等工程联系起来,据说最早滥觞于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我们知道,慈禧太后和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势同水火,这不是什么秘密。如果上述说法确切的话,那么,断然不能排除梁启超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