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军事要塞六十三年前才回归 此前数次被外军易手

Posted 旅顺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这个军事要塞六十三年前才回归 此前数次被外军易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个军事要塞六十三年前才回归 此前数次被外军易手

   辽宁大连,是中国北方的明珠城市,被誉为“浪漫之都”。而隶属它的旅顺口区,说起来可有些神秘历史。   听当地人说“先有旅顺后由大连”,还觉得有点奇怪,以为是弄反了。翻阅史料记载才知道,旅顺的历史确实比大连古老。远在汉代时,旅顺属沓氏县;东晋时名“马石津”;隋唐时谓“都里镇”;元代时称“狮子口 ”。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将军马云和叶旺率军从山东蓬莱跨海在此登陆,一举收复辽东。因为此行海上旅途一帆风顺,马云等人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一直沿用至今。 旅顺口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海岸线长169.7公里,与威海卫隔海相望,共扼渤海门户,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要塞。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记载中,旅顺口的名字与“战争”二字紧密关联。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二次世界大战,曾使旅顺口要塞几易其手,也使它因此扬名中外。 现今驾车在旅顺口转一转,随处可见战争遗迹:北洋的海岸炮台、俄军的野战指挥部,二零三高地、日俄会见所以及日本的表功碑塔等等。难怪有人说“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 著名的旅顺军港虽说始建于清代,其实早在明代旅顺就设有水师,由此出海巡哨,抗击倭寇侵袭。 晚清为加强北方海上防务,特命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包括经营旅顺军港。这位李中堂在旅顺组织民力,大扩航道,疏浚港湾、填海、筑炮台、建港池,使旅顺口成为当时远东的第一军港。 甲午战争前,清朝在旅顺防卫经营了16年,清军在海岸山峰上都筑建了炮台。东面有松树山、二龙山、鸡冠山等炮台,西面有椅子山、案子山、望台北等炮台。 当时驻守旅顺的清军,原有记名提督黄仕林、记名总兵张光前各两营,后增加临元镇总兵姜桂题、记名提督程允和的营队,共八营。1894年11月初,李鸿章又派记名提督卫汝成的五营3000人,再加上由别处退下的连顺、徐邦道、赵怀业残部,总兵力为14700人。清军兵力虽多,但诸军互不联络,八位统领互不隶属,各行其是。     甲午临战前,公推姜桂题为总督,但他战守无策,一味告援,不能改变诸军相互观望坐视的局面。 战事开始后,姜桂题负责固守二龙山炮台,日军第十二旅团长长谷川好道少将,以两个中队由二龙山下蚁附而登。姜桂题指挥清军凭垒俯射,日军士卒死伤颇多,但仍“踏尸猛进”。当日军先头部队离炮垒只有300米时,突然踏响地雷,轰然巨响,炸死日兵多人,“硝烟爆腾,其状极惨”。日军继续拚力肉搏,清军用速射炮迎击,终以众寡不敌。二龙山炮台被敌攻陷。当夜姜桂题等率残兵退往金州。清廷将其“革职留营,以观后效”。 1894年 11月17日,清军对入侵日军骑兵取得了土城子迎击战胜利,致日军死伤55人,但此后清军却不敢主动出击,进行消极防御。 11月21日清晨,日军再次发动猛烈进攻,旅顺半岛20多个炮台,很快全部被日军占领,清军战死约2000余人,日军仅损失280多人。 日军攻陷旅顺后,因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而恼羞成怒,对手无寸铁的旅顺百姓进行了四天三夜的血腥屠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历史惨案----旅顺大屠杀。 1896年11月,日军撤出旅顺后,清朝官员顾元勋为遇难同胞在白玉山一侧树碑建墓,亲书“万忠墓”三个大字并修建享殿,以示祭奠。 甲午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沙俄帝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胁迫清廷让利,对旅顺口伸出了熊爪。 原来,沙俄早就企图在太平洋攫取几个不冻港。1898年3月3日,沙俄驻华代办巴布罗福向清政府正式提出租借旅顺、大连并修建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要求,通过签订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强行租下旅大,在此建立海军基地。 中东铁路的南满支线,把旅顺口这个远离沙俄国的军港同俄国本土联结起来。中国东北三省迅即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强租后的第二年,沙俄擅自把旅大租借地改为“关东省”,施行军政合一的殖民统治。 此后的五年多时间,沙俄大力强化旅顺要塞防务,修筑了从崂咀至老虎尾9公里长的海防线,从白银山至老铁山25公里的陆防线,建成近百座永久性炮台和堡垒以及坚固防御工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电岩炮台、鸡冠山炮台等。 旅顺口是日寇曾吃到嘴里又被迫吐出来的肥肉,心中一直不甘失败。1904年(光绪三十年)2月8日,蓄谋已久的日军派兵舰偷袭旅顺口,日俄战争爆发。     1904年8月19日起,日军一个月内先后两次向驻旅顺俄军发动总攻击,直至1905年元旦,终于攻下望台山炮台,迫使俄军投降。 日俄战争中的关键战役,主要围绕争夺旅顺口战略要塞展开。两个疯狂的外来强盗在中国土地上打的惊心动魄、地动山摇。 目睹两只域外野狼在自己的院子里厮杀争斗,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竟然无耻充当局外人,坐山观虎斗,宣布恪守中立。 旅顺口战役持续了329天,俄军损失5万2千人,太平洋第一分舰队覆灭。日军以伤亡11万余人的惨重代价,取得了最后胜利。 四十年后的1945年8月,参与发动二战的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雅尔塔协定》,被日军盘踞数十年的中国旅顺港由苏联军队占用。 当年8月22日,苏联后贝加尔方面军副司令伊凡诺夫中将率250名空降兵在旅顺口土城子机场着陆,并就任旅顺警备区司令,驻旅顺日军武装遂被苏军解除。8月24日,苏联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的首批坦克部队抵达旅大地区。同时,太平洋舰队空降兵部队在旅顺口降落。8月底,苏军进驻旅大地区的兵力已达一万余人。 9月6日,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等将领视察了旅顺口海军基地,并在日俄战争中阵亡的沙俄官兵的墓前祭奠亡灵。华西列夫斯基说:“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40年前牺牲在这里的父兄们报了仇,我们把日本打败了!…” 不久,苏联太平洋舰队部分军舰开入旅顺口,齐帕诺维奇海军少将任旅顺口海军基地司令官。此后,旅顺、大连地区实际成为苏联的军事管制区。 1955年,经中苏两国反复谈判,苏联政府同意将旅顺口归还给中国。 1955年1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奉命从朝鲜回国,开始接管苏军在旅大地区的防务。2到5月,中央军委又陆续调空军、海军和公安部队进驻旅顺口,并组建了海军旅顺口基地。 中苏两军商议决定,从1955年4月16日零时以后,旅大地区一切防务由中方接管,驻旅顺口地区的苏联军队在 1955年5月31日以前全部撤退回国。     (1955年苏军从旅顺火车站撤离时情景) 从此,旅大地区结束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由外国人统治和管辖的历史,几易外军之手的旅顺要塞终于回归祖国怀抱。 旅顺后来和大连合并,并称为旅大市。1981年以后,大连划市旅顺划区,旅顺口自此成为大连市下属的一个区。 (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相关参考

军事要塞形成的省会只此一家,见证无数次史诗级大战

文/云翳合肥可能是存在感最低的省会了。从中古以来,合肥一直是南北交战中的军事要塞,在兵灾的破坏下,上古时代的繁荣不再,隋唐以后,又因为水运的主干道东移,长期一蹶不振。合肥机缘巧合的成为安徽省省会后存在

历史军事 外军猜测中国庞大军事卫星项目 正冲刺世界最强

据环球人物杂志报道,马航客机失联后,多国参与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海空大搜救。高科技手段派上用场,这其中,各种人造卫星最受关注:包括中国“高分一号”卫星在内的数十颗对地观测卫星拍摄了大量相关海域照片,为寻找

历史军事 相比日本他们更想回归中国

被中国称为琉球,被日本称为冲绳的这个岛国,作为亚洲的海上交易通道,琉球处处刻着自己的历史印记。琉球,版图自古属中华,领土自古属中国。英美的历史也有记载琉球属于大清国土的实事,但最终由于满清保护不力,琉

正冲刺世界最强 外军猜测中国庞大军事卫星项目

据环球人物杂志报道,马航客机失联后,多国参与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海空大搜救。高科技手段派上用场,这其中,各种人造卫星最受关注:包括中国“高分一号”卫星在内的数十颗对地观测卫星拍摄了大量相关海域照片,为寻找

19岁,爹被皇上逼死,照样救国家于水火;48岁,他死,国家很快灭亡

01东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一代英将陆逊在其主孙权的反复责让之下愤懑而死,时年六十三。>四十二年前,二十一岁的陆逊出仕孙权。>二十六年前,他与吕蒙合作,共同击败关羽,夺取了荆州。>二十三年前,他

揭秘5300年前冰人奥茨现新纹身 考古新发现

...设计上可在不同波长条件下进行拍摄的照相机,专家们在这个古人标本身上发现了一组此前未见的纹身。这些纹身出现在“奥茨”的右侧胸腔底部,肉眼几乎不可见,是首次在“奥茨”躯干前部发现的纹身。“奥茨”总计共有61...

二战德国苏联军事工业比较,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一开始胜负已分

1943年10月,陆军总部东线外军处处长格伦制了一张东线兵力对比表。他估计,德国驻在苏联的兵力为二百五十万,苏军的兵力为五百五十万;德国防守的部队为一百七十七个师,苏联进攻的部队相当于八百六十个师或旅

三国军事制度是怎么样的

  三国官制、兵制和东汉官制、兵制比较相似。曹魏的中央军,分中军和外军。“‘中军’是对‘外军’而来的,中外军的区别形成于汉建安时代(196-220),到黄初年间(220-226)都督制成立,中外军的区

乌孙、车师、大月氏

伊犁河一瞥乌孙这个部落不是西迁伊犁河流域才建立自己的国家,《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臣(张骞)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昆莫之父,匈奴西边小国也。”,《汉书・张骞李广利传》:“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第六十三章 周瑜赤壁布火阵

  曹操统一北方后,继续派兵南下,进攻刘表和孙权。>>  这时,刘表刚死,继位的次子刘琮被曹军的气势吓破了胆,立即派人求降。驻守在樊(fán)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听说曹操大军南下,急忙撤退。曹操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