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如何解读美国革命

Posted 社会

篇首语:知识比金钱宝贵,比刀剑锋利,比枪炮威力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学家如何解读美国革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学家如何解读美国革命

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史教授艾伦•布林克利 关于美国革命的渊源,史学家一直进行着长期的辩论,其主要表现为两大流派的不同诠释。一派将革命主要看作一场政治和思想运动,认为这场反英革命是为了捍卫理想和原则。另一派把革命看作社会经济现象,认为追求物质利益是革命的核心目标。 >托马斯·潘恩 >革命时期那一代人将这场革命描述为一场为理想而战的斗争,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解释一直盛行。乔治·班克罗夫特(George Bancroft)1876年写道,革命“性质非常激进,但却以如此温和安静的方式取得了胜利,连保守主义也不能断加指责”。他认为,革命的目的是反对英国暴政,“捍卫自由”。 >到了20世纪早期,历史学家受到进步时期改革思潮的影响,开始探究这场反抗运动的社会和经济因素,认为这些因素在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在1909年对纽约的一项个案研究成果中,卡尔·贝克(Carl Becker)写道,革命是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内部自治问题,第二是内部由谁来治理的问题。”殖民者不仅仅是在和英国打仗,他们也在进行一场内战,一场激进派与保守派的权力之争,最终形成了“美国政治和社会的民主化”。 >其他进步主义历史学家对贝克的观点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J·富兰克林·詹姆森(J. Franklin Jameson)在1926年出版的著作《作为社会运动的美国革命》(The American Revolution Considered as a Social Movement)认为,“革命的溪流一旦开始流淌,就不会只局限在狭窄的河床之间,而必将冲出堤坝,蔓延至整个大地。政治斗争使很多经济愿望、社会理想得以生发,社会在许多方面深受这些力量的影响发生变革。”亚瑟·施莱辛格(Arthur M. Schlesinger)在1917年的一部著作中认为,殖民商人希望摆脱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限制,这种动力的驱使唤起了18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利坚人的反抗运动。 >本杰明·富兰克林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一代的学者开始重新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把经济利益因素置于次要地位。罗伯特·布朗(Robert E. Brown)和埃德蒙·摩根分别在1955年和1956年提出,18世纪的多数美洲白人,不论其地位高低,秉持基本政治原则都是一致的,进步学派所强调的社会和经济矛盾并不严重。他们认为,革命的宣传不是政治炒作,而是殖民者思想理念的真实反映。伯纳德·贝林(Bernard Bailyn)在《美国革命的思想意识渊源》(1967年)一书中阐述了革命背后复杂的思想根源,认为这种精心构建的政治立场不是为了掩盖经济利益的目标,而确实是一种意识形态,正是这种意识形态激发了殖民者的行动。他明确指出,革命“首先是一场意识形态的宪政运动,而不是为了改变社会或经济结构的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纷争。” >然而,到20世纪60年代末,一些年轻的历史学家(其中多数受“新左派”的影响)对意识形态论观点又提出了质疑,他们阐明了殖民地内部的社会和经济矛盾,认为这些矛盾促成了革命斗争。耶西·雷米什(Jesse Lemisch)和德克·霍尔德(Dirk Hoerder)指出,殖民地城市中民众的行动表明他们对于美洲和英国精英阶层的不满。约瑟夫·恩斯特(Joseph Ernst)再次强调经济压力对商人的重要作用。格雷·纳什在其1979年出版的著作《城市的考验》(The Urban Crucible)中强调,在殖民地城市不断增长的经济压力之下形成了一种气候,在这种气候之下革命的思想得以蓬勃发展。爱德华·康特里曼(Edward Countryman)和瑞斯·以撒(Rhys Isaac)都指出,殖民地社会和文化性质的变化以及18世纪美洲各个阶层之间关系的改变是革命运动发展的先决条件。 >《美国革命的思想意识渊源》 >一些对美国革命比较新的社会解释试图打破旧的非意识理念,即经济利益的辩论框架,认为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辅相成的。格雷·纳什写道:“每个人都有经济利益,每个人也都有思想意识。”历史学家只有通过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理解这两个因素。如琳达·克贝尔(Linda Kerber)所说,新的解释“重新唤起进步主义对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矛盾的关注,并将其范围扩大了,不仅仅包括富人和穷人,还包括各种利益集团、边缘群体和社会局外人”。这种将关注点扩大到鲜受关注群体的研究包括:玛丽·贝丝·诺顿关于妇女的论著,西尔维亚·弗雷对奴隶的研究,以及科林·卡洛威对土著美洲人的研究。 1992年,戈登·伍德(Gordon Wood)在《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一书中重新提出了近几十年历史学家很少同意的解释:这是一场真正的激进运动,它导致长期以来以顺从、父权制、传统性别关系为特征的社会模式的瓦解。或许革命不是由阶级矛盾和激进目标而引发的,但革命对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甚至是激进的意识形态影响。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桂强

相关参考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

多元史观解读新中国成立中国第一个新民主主义政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

美国历史 中美关系的老路与邪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已经闭幕。这次会议全球瞩目,从内政到外交,十八大对中国乃至世界今后的影响涉及很多方面,人们有各种解读。虽然当前的解读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走向,但人们总是会有这种冲动。专家们

历史秘闻 对《边城》的解读

梦断边城——《边城》分析作者:云-在-青-天转贴自:天涯虚拟社区美国著名文化评论家FredricJameson说:第三世界的文本,甚至那些看起来好象是关于个人和利比多内趋力的文本,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

美国历史 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反革命”

  深受美国革命鼓舞的德国画家伊曼纽尔·鲁茨1851年赠给美国的名画《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收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此画长期作为美国“爱国主义”象征,被民间广泛印

美国历史 帮助美国赢得革命的鲜为人知的盟友

在革命战争两年后,当美国人在争取独立的战争中寻找任何优势时,他们培养了一个勇敢的年轻西班牙人作为盟友:路易斯安那州州长贝尔纳多德加尔维斯。的相关内容真的有一个少女,女性保罗敬畏吗1777年4月,匹兹堡

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解读寒地黑土(中)

               寒地黑土与“北纬47°”这个词相比,其实我更喜欢“寒地黑土”。资料显示,在地球上,分布着三大片黑土区。一片在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是美国玉米最大产

高中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河北巴东县第一中学邓兴普刘从政谭和  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更是明显加快,

高中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河北巴东县第一中学邓兴普刘从政谭和  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更是明显加快,

美国历史 托马斯·潘恩的“常识”如何激发美国革命

即使在1775年美国殖民者和英国军队之间爆发武装敌对行动之后,许多著名的殖民者似乎也不愿意考虑真正脱离英国的想法,而是坚持认为他们仍然是英国的忠实臣民,尽管他们对所见所闻进行了反抗。由于其残暴的法律和

历史人物 孙中山拥有美国国籍,辛亥革命成外国人领导

孙中山拥有美国国籍,辛亥革命成外国人领导?  美国在台协会在台湾举办一个“孙中山与美国”特展,出示来自美国国家档案局的历史文件,证明孙中山拥有美国籍。这一消息在全球华人圈中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