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实录》为什么经历两次重修
Posted 实录
篇首语: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太祖实录》为什么经历两次重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太祖实录》为什么经历两次重修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宋佳 太祖实录,指的就是《明太祖实录》,记载的是明朝前两位皇帝明太祖和建文帝的历史史籍。在历史上,太祖实录有过三次修建,分别修于建文元年、永乐之初和永乐九年。我们阅读历史文献,都要站在文献所编写的历史环境下去思考,当代所写的史料和后代所写的史料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有改变。而这三次的修建,使得太祖实录发生了很多内容上的变化。 >建文帝朱允炆 >初次修太祖实录是建文帝在位期间,前后共修了三年,主要记载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的史事和建文帝朱允炆所处时期的历史事件。当时,燕王朱棣正起兵“谋反”,“靖难”之役爆发,在这一时期修成的《明太祖实录》自然对燕王及诸藩的“谋反”多有指责。 >明成祖朱棣 >到了燕王朱棣成功上位之后,面对史料的苛责,自然不能无视。因此朱棣下令重修《明太祖实录》,以正其夺位之名。这一次的重修耗时很短,前后之花了八个月的时间,最后匆匆成书。由于时间太短,重修的目的只是在于把初本中触犯新朝廷忌讳的内容加以删改订正。草草收尾,就注定了还有第三次的重修。 >明太祖实录 >到了永乐九年,新朝廷已经基本稳定下来,朱棣的目光再一次投到了这上面,毕竟匆忙的修正不足以在后世证明自己“夺位”的合法性。这一次的修纂,朱棣派出了全体内阁成员的豪华阵容,大部分皆为当世之名臣,朱棣令他们仔细考查每一段史料的出处,修正、补缺遗漏之处。《明太祖实录》完成之时共有二百五十七卷,尽管其中存在隐晦失实之处,但对于明太祖、建文时期的大部分历史内容都有着准确、详实的记载,是后世研究明朝初期历史的重要史料。 >《明太祖实录》的后两次重修,虽然包含着朱棣的个人目的,时不时地增加明太祖朱元璋曾有意立他为帝的内容,有一定的事实偏离。但是由于其对于修纂的看重,再加上史官们的认真负责,最终修成的《明太祖实录》大体还是客观公正的记录了太祖、建文两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参考资料: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九卷 《明太祖实录》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桂强相关参考
《明会典》的纂修始于弘治,校订、刊行于正德,嘉靖间两次续修,万历间重修成定本。其体例远源《周礼》,近取《诸司职掌》,经历了模仿、沿袭与创新的过程。其纂修主要由史馆承担,多家机构共同参与
·清代田雪峰绘《水西庄修禊图》一直繁华兴盛的历史名园水西庄,至清道光年间开始呈现出衰落景象。天津地方官员对它进行了两次重修。第一次是道光八年(1828),重修后,天津著名诗人梅成栋结梅花诗社于其中,使
元朝属于中国有史为证,取代元的朱元璋都承认元是中国的正统王朝,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给北元兀纳失里大王的信中,对元太祖和元世祖的评价如下:“
人生经历>1916年3月山口疆出生于日本长崎县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8岁的时候,母亲自杀。14岁时,父亲破产。中学毕业后,山口疆进入三菱造船厂工作,担任船舶设计部制图师。多才多艺的山口疆从十几岁开始就会
美国投掷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听说过枪杀约翰·威尔克斯·布思的人吗?或者“另外一个安妮·弗兰克”一家?格雷姆·唐纳德的新书《打死暗杀林肯的那个人》介绍了历史上被遗忘的6个故事。1、托
如果你看过《说岳全传》,你肯定熟悉岳飞手下的那些名将,比如高宠、杨再兴等等。高宠是虚构的人物,但杨再兴是史有其人。杨再兴之勇猛,实在不下于杨家将,可以说是岳飞手下头号猛将(本文讨论正史)。杨再兴(网络
第一次大屠杀是因蒙古人在灭宋时在四川遭遇了空前激烈的抵抗,因而屠城泄愤。公元1123年,蒙古发起了消灭南宋的战争,到1279年南宋灭亡的57年间,蒙古人在四川遭遇了空前激烈的抵抗,这个以屠城闻名,令欧
1944年底,美国海军陆战队经过浴血苦战,付出伤亡1.6万人的重大代价,攻陷塞班岛,从而全面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对于美军来说,这次胜利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是完全值得的!因为此役致使美国第一次能够从海
收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明史》、《明太祖实录》、《明成祖实录》等典籍中,从散乱的明代档案里,索章摘句,缀辑编录,笺注出从洪武六年至永乐十五年的近50年里,在洪洞大槐树下共移民18次(洪武年间
陈玄礼这位唐朝名将,不仅见过战场厮杀,更是经历了两次宫廷政变。但是能在经历两次政变之后,还这样持续得到皇帝的信任,怕也只有这陈玄礼一人了。那么陈玄礼两次政变具体是哪两次呢?>>这第一次政变是唐隆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