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

Posted 杜甫

篇首语: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

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 >作者 采药 >三十四岁那年,杜甫还一事无成,他结了婚,整天东游西荡,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 >唐代五品以上就算高干,杜甫的父亲杜闲官至五品,岳父杨怡是从四品的司农少卿,所在部门负责管理国家仓储,包括给文武百官发放薪水福利,这桩婚事门当户对。 >杜甫扎扎实实享受着家庭背景带来的好处,他后来说: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意思是家里头有免税和免服兵役的特权,至于其他的好处,杜甫没说。 >这是杜甫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人在年轻时,难免有些来历不明的虚荣心和上进心,他只想着怎么成名,怎么走捷径爬上人生巅峰。 >这年夏天,杜甫游历到了济南,大明湖此时规模还不大,已经栽种了荷花,在湖畔的古亭里,杜甫应邀参加了一场宴会。宴会上他恐怕饭都没吃好,一门心思构思着最拿得出手的诗作,想要给全体嘉宾一个惊喜。 >因为宴会的主角是北海太守 李邕。 >今天除了练书法的,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李邕的名字,可在当时,李邕的声望超过所有文人。假如用新潮点的表达方式,很多人会乐意在作品前面加上一句话: >一切荣耀归于李北海。 >七十岁的李邕,已经活成了盛唐的一个传奇。 >论家传,他父亲李善注解的《文选》,是唐朝士子的标准教材。 >论声望,他还是左拾遗的时候,就敢刷武则天的面子,斥责宠臣张易之兄弟。 >论资历,他早就可以当上宰相,只是个性张扬,失去了多次机会。 >论文采,公卿贵族无一不以得到他写的碑文为荣,甚至他贬官偏远地区时,还有人不远千里,拿着金帛去求他写篇文章。 >论财富,李邕润笔收入极高,他擅长作文,书法当世一绝,一条龙服务,值得。 >论交游,愿意在李北海面前露脸的天下豪杰,不知道有多少。 >杜甫一心想把诗写得引人注目又不露痕迹,可惜这会儿他的诗作还很拘谨,一板一眼,没什么特色,只有其中一联被济南人记住,并且流传很广: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看杜甫的其他诗作,这场聚会应该持续了好几天,李邕聊天时,还提到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肯定也顺口夸了几句,这让杜甫心里温暖了几十年。 >也许是老了,也许是应酬太多懒得花心思,李邕宴会上写的诗雍容闲适,很普通。 >李邕是北海太守,镇守青州,他来济南做什么?没有记载。在这段时间内,杜甫的朋友高适,也陪着李邕游乐了一番。 >四十三岁的高适这会儿也没出名,他唱和李邕的诗作,同样只具备文献价值,没什么看头,只提到陪李邕乘船游湖,同行的还有一位姓郑的高平太守。 >宴会结束,杜甫离开济南,李邕也离开济南,高适或许还陪着他走了一段路。 >秋天稍晚的时候,四十四岁的李白也拜访了李邕,以逸兴横飞的笔调,写诗颂扬李邕的德政:一名女子为夫报仇,手刃仇人,李邕帮她洗脱了罪名。 >在唐代文学史上可以分走大半边蛋糕的李白、杜甫、高适,都围着李邕说奉承话。这怨不得他们势利,毕竟,谁能获得李邕推荐,谁就能扬名天下。 >在时人眼里,李邕有才学,有声望,有地位,有招贤纳士的美誉,堪称当代信陵君,这样的人不跟,跟谁? >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大家都去李邕那儿吃喝,钱从哪儿来? >战国四君子是有封地的,可以养活很多门客,唐朝不一样,官员按等级拿固定工资,李邕只是一郡太守,生性又豪奢,贵得吓人的稿费都不够用,贪污受贿,在所难免。 >危机其实早已埋下,杜甫、高适都没有想到,这会是李北海最后一次恣意人生。在大明湖畔吃的那顿饭,也是他们和这位前辈的散伙饭。 >第二年冬天,李邕卷入了唐王朝最高层面的一场暗斗。 >左骁兵卫兵曹柳勣只是个八品武官,他性格豪放,喜欢结交朋友,淄川太守裴敦复就将他推荐给了李邕,李邕毫不犹豫交了这个朋友,还给他送了一匹马。 >裴敦复、李邕为什么要结交这个小官员呢?柳勣有个很特别的背景:他妻子的妹妹,是当朝太子的良娣,在东宫的地位仅次于太子妃。 >李邕大概也没真把柳勣当回事,他比玄宗皇帝还大好几岁,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估计是顺手做个人情而已,希望柳勣别给他添麻烦就好。 >大麻烦还就出在这个柳勣身上。柳勣和老丈人杜有邻关系不好,为了构陷老丈人,他不惜造谣,说杜有林散播太子上位的神秘预言,甚至私底下斥责皇帝。 >这种预言叫图谶,历朝历代,图谶都和谋朝篡位关系紧密,在父皇和权相的双重威逼之下,太子地位本来就不稳当,柳勣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愚蠢到了极点。 >玄宗皇帝把这起案子交给宰相李林甫负责,李林甫则安排心腹吉温来深挖案情。案子原本很简单,但李林甫不想让这事儿太简单。 >李林甫做了很多年宰相,一心一意想的是如何打击对手,保全自己。李邕入相呼声如此之高,在李林甫的黑名单上,李邕至少是排在前几位的。 >至于将柳勣介绍给李邕的裴敦复,此前曾立下大功,也是李林甫最警惕的政治对手之一。 >这下好了,对这两个人下黑手的机会,直接送到了李林甫的手心里头。 >吉温是锤炼冤狱的一把好手,他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将李林甫想要坑害的人全部卷入进来。已成惊弓之鸟的太子赶紧撇清关系,将杜良娣废为庶人;杜有邻、柳勣这对闹意见的翁婿,在牢里被打死,尸体就丢在大理寺,家人也流放远方。 >正月还没过完,两名官员赶到北海郡,谋逆加贪腐,罪名牢牢实实,七十岁的李邕被当场杖杀,他的朋友裴敦复则在淄川被打死。 >世间再无李北海。 >多年以后,李白、杜甫还念念不忘与李北海的相遇,李白一如既往唱高调: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杜甫则骄傲地回忆: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敢情当初是李邕求着他去吃饭的。夸张归夸张,唐代宗给李邕平反以后,老年杜甫写了首长诗,毫不隐晦地把李邕一生最得意的成绩都夸了一遍。 >一切荣耀归于李北海。 >李邕肯定也没想到,他随随便便请的那几顿饭,请出了锦心绣口的半个盛唐。 李邕传世的诗文极少,他的书法作品以《麓山寺碑》和《云麾将军碑》最为有名,书法家董其昌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的赞誉。在以楷书见长的唐代诸名家中间,李邕的书法确实极具个性,字如其人。

相关参考

古人怎么吃散伙饭?还要分成文武两类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相信各位同学在分别之前肯定都少不了吃一餐散伙饭,祝福各自都有个美好的未来。其实吃散伙饭这个传统,从古代就开始有了,而且古人吃散伙饭讲究更多,还有文武之别。毕竟古人十分讲究礼

皇帝吃的东西叫梢麦

乾隆皇帝是清代最为风流的皇帝,不仅六下江南,还经常微服私访。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曾在一家小店吃了顿特殊的美食,便马上为其题匾,让小店生意火爆至今。乾隆究竟吃了什么?这家店又叫什么名字?如果您想知道,就

曹操追悼会上发生散伙事件

 曹操追悼会上发生散伙事件  时太子在邺,鄢陵侯未到,士民颇苦劳役,又有疾疠,于是军中骚动。群寮恐天下有变,欲不发丧。逵建议为不可秘,乃发哀,令内外皆入临,临讫,各安叙不得动。而青州军擅击鼓

曹操追悼会上发生散伙事件 贾逵无奈默许退役

导读: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治丧大臣是贾逵。这个时期的曹魏集团暂时处于空转时期,老大曹操死了,太子曹丕还在邺城,鄢陵侯曹彰也还在长安。曹魏集团的主导权,暂时落在治丧大臣贾逵手里

曹操去世后 三十万青州兵为何吵扰要散伙?

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治丧大臣是贾逵。这个时期的曹魏集团暂时处于空转时期,老大曹操死了,太子曹丕还在邺城,鄢陵侯曹彰也还在长安。曹魏集团的主导权,暂时落在治丧大臣贾逵手里。贾逵

一个母亲的偏心程度——支持小儿子夺大儿子的职位、甚至性命

郑国国君郑庄公和颍谷封人颍考叔吃了顿饭,颍考叔特意把肉食留下没吃。春秋时期吃肉是贵族的特权,普通人只能「”饭疏食饮水”,就是吃粗粮喝水。颖考叔说把肉留给自己的母亲吃,以此来劝诫郑庄公要孝顺自己的母亲。

他母亲吃了这样东西,注定他以后会成为皇帝

朱元璋,幼名朱重八,早年相当凄惨,曾做过很多职业,如放牛娃、和尚和乞丐,后在发小汤和的建议下投奔了郭子兴的起义军,经过多年的打拼,开创了大明王朝。很多皇帝登基后,都曾编造了很多传奇的身世,为了证明其是

民间俗语“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争嫁时衣”,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世界上最无私、对我们最好的人莫过于我们自己的父母,他们不辞辛劳、含辛茹苦的将我们抚育成人,大部分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去做任何事情,不管什么时候都将自己的孩子牢牢的护在身后,深怕他

明朝拥有古代规模最大国家间谍网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王朝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由于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喜欢搞一些与众不同的创意。因此,大明王朝开国之初就有许多著名于世的事情。譬如,首创“四菜一汤”的廉政饭了,黎民百

一代贤后的传奇人生 大明第一国母马皇后

...皇后身居高位,却未敢忘本。朱元璋回想当年老婆为自己吃了不少苦,便经常在大臣面前夸奖老婆。马皇后得知后,便对老公说:“我听说夫妇互相扶助比较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