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罗荣桓率部突围 为何选择日军大本营方向

Posted 敌人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941年罗荣桓率部突围 为何选择日军大本营方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41年罗荣桓率部突围 为何选择日军大本营方向

核心提示:而罗荣桓的意见恰恰是向南,向南到临沂,到敌人的大本营去。他认为,那里是敌人的后方,敌人主力出动,其后方必然空虚,也是敌人最容易忽视的方向。最后,这支3000多人的部队,利用晚上悄无声息地没费一枪一弹,没有牺牲一个人就穿过了封锁线,跳出了包围圈。 罗荣桓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张棻,原题:罗东进忆父亲罗荣桓:“留田突围”创造奇迹,节选“留田突围”创造奇迹 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罗荣桓以他的用兵如神创造了很多奇迹,其中“留田突围”就是其中之一。 1941年11月初,日军聚集了5万多日本兵和伪军,开始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并盯住了留田村(位于现沂南县张庄镇)。当时115师的师部及“战工委”(相当于省政府)都在留田村周围,而当地的作战部队只有一个警卫营,总人数共有3000多人。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由临沂、费县、沂水、莒县等地,兵分11路气势汹汹地向留田扑了过来。很快敌人就把留田团团围住了,而且还在逐渐缩小包围圈,情况万分紧急。 当时115师的陈光、山东分局的朱瑞等同志都在,大家就讨论向哪个方向突围,共提出了四条意见:一是东过沂河、沭河,进入解放区的滨海地区,但是这个方向或许正是敌人埋伏的一个口袋。再一个是向北,因为当时山东纵队也突围出去了,在北边蒙山一带,但是这个方向是国民党部队的防区。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比较紧张,突围到那里也容易受到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夹击。再一个就是向西进入蒙山,但这个方向有铁路线和封锁线,敌人力量很强。第四条就是分散突围。当时大家提了这四条意见,唯独没提向南,因为南面是临沂,是敌人的后方,而且据说当时驻中国的派遣军队司令畑俊六就在临沂。 而罗荣桓的意见恰恰是向南,向南到临沂,到敌人的大本营去。他认为,那里是敌人的后方,敌人主力出动,其后方必然空虚,也是敌人最容易忽视的方向。最后,这支3000多人的部队,利用晚上悄无声息地没费一枪一弹,没有牺牲一个人就穿过了封锁线,跳出了包围圈。 当时随部队一起走的有一个德国进步记者,也是德国共产党员,叫汉斯·希伯。他出去以后,对罗荣桓精湛的军事指挥艺术赞叹不已,就把这件事写了下来,题目就叫《无声的战斗》。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拼命保护的师长关书范突围后投降日军

关书范,吉林宁安人,1912年出生,17岁参加共青团,成为宁安青年学生中最活跃的革命份子。关书范,青年学生出身。1929年参加共青团,“九一八”后,任团省委委员。1934年被捕,在狱中,他面对日本宪兵

梁思永为何会选择考古及人类学作为自己一生的学术方向

梁思永在梁家几个子女中是较少让梁启超操心的,这也许和他的性格中沉着稳重、善解人意的特质不无关系,再有就是,他的恋爱、婚姻少有波折。夫人李福曼是李蕙仙的侄女,也就是他的表妹,比他小三岁,八岁以后一直住在

提督丁汝昌为何最终选择了死 北洋水师降服始末

北洋水师降服始末劝降信《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信函原文用英文书写,后译成日文上报大本营备案,现馆藏国立公文书馆,全文如下:仅呈一书致丁汝昌提督阁下。时局变迁,吾等不幸成为敌国,然今日之战乃国与

提督丁汝昌为何最终选择了死 北洋水师降服始末

北洋水师降服始末劝降信《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信函原文用英文书写,后译成日文上报大本营备案,现馆藏国立公文书馆,全文如下:仅呈一书致丁汝昌提督阁下。时局变迁,吾等不幸成为敌国,然今日之战乃国与

毛泽东为何“放心”选邓华率部打响援朝第一枪

核心提示:为什么选择邓华等人?据说,毛主席曾亲自对邓华说:“你去了我放心。”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解放战争中的指挥水平,尤其是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的出色指挥,是中央选择邓华为首的15兵团指挥员的重要原因。邓华

日军战史里,为何对卢沟桥事变后的广安门和廊坊事件语焉不详

服部卓四郎,二战结束时,为日本陆军大佐。他长期任职于参谋本部,两次出任大本营陆军作战科长,深度参与了1931-1945年的战争历程。战后,他根据相关资料(包括很多新公开资料)写成《大东亚战争全史》一书

日军战史里,为何对卢沟桥事变后的广安门和廊坊事件语焉不详

服部卓四郎,二战结束时,为日本陆军大佐。他长期任职于参谋本部,两次出任大本营陆军作战科长,深度参与了1931-1945年的战争历程。战后,他根据相关资料(包括很多新公开资料)写成《大东亚战争全史》一书

历史军事 杨成武率部黄土岭伏击日军

1939年11月,在抗日战争北岳区反扫荡战役中,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省涞源县三岔口、黄土岭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伏击战。3日,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第1大队被八路军歼于雁宿崖地区该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

历史军事 杨成武率部黄土岭伏击日军

1939年11月,在抗日战争北岳区反扫荡战役中,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省涞源县三岔口、黄土岭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伏击战。3日,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第1大队被八路军歼于雁宿崖地区该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

血战飞狐口(下)

部署七一七团的兵力部署中,主要的作战部队包括一面坚盾,一口快刀和一张大网——出了飞狐峪,到涞源一线地势相对平坦,预料日军中伏之后,其主力必然拼死向涞源方向突围。因此,刘转连在明铺村摆了全团最精锐的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