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发起文学改良运动
Posted 胡适
篇首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胡适发起文学改良运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胡适发起文学改良运动
胡适 针对文学远离生活、充满陈辞滥调的状况,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1917年1月1日出版)发表《文学改良争议》一文。胡适认为,文学改良应从8个方面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欲语。他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正宗。在谈及文学内容时,胡适认为真正的文学应“实与今日社会之情状”。 该文与后来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檄文。 胡适在1917年1月号的《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项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胡适在文中大力提倡白话文,认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他于1918年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将八项主张归纳为四项原则:一曰要有话说,方才说话。二曰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样说,就怎样说。三曰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曰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此外,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中提出要用一种新的文学史观,打倒古文学的正统,建立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另一方面要用向来被文人轻视的白话作为一切文学的唯一工具,创造中国的文学。 陈独秀则于1917年2月号的《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腐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相关参考
文学改良之法如何近人胡适主张改良文学,曾撰文一篇,曰《文学改良刍议》。其改良之法,约分八事:(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慕仿古人,(三)须讲求文法,(四)不作无病之呻吟,(五)务去烂调套语,(六)不用典
胡适,这个名字是从达尔文文学中提到的典故得来的,字适之。他是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胡适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有众多文学作品。胡适的作品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
胡适,这个名字是从达尔文文学中提到的典故得来的,字适之。他是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胡适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有众多文学作品。胡适的作品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
胡适,这个名字是从达尔文文学中提到的典故得来的,字适之。他是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胡适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有众多文学作品。胡适的作品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这个名词,现在我们社会里很流行;究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
1古代文学:先秦—清末(1840年前)近代文学:1840—1917年,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现代文学: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到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当代文学:
康有为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和变法的主持者。康有为是中国晚清时候重要的政治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和变法的主持者。康有为是中国晚清时候重要的政治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二十世纪初越南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潘佩珠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进步士大夫,受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在越南倡导东游运动,创办东京义塾,领导中圻维新和抗税运动等一系列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