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朝纲、平三叛、退诸葛恪,“权臣”司马师竟有如此功绩
Posted 司马
篇首语: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整朝纲、平三叛、退诸葛恪,“权臣”司马师竟有如此功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整朝纲、平三叛、退诸葛恪,“权臣”司马师竟有如此功绩
作者:和李齐慧,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司马师是魏晋时期影响国家政局,推动西晋建立的关键人物,他是司马懿和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哥哥,也是开创太康盛世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他出生与公元208年,字子元。 >行军中的中年司马师,影视剧形象 >作为兄长,司马师十分稳重,他很有军事才能,满怀大志,先是跟随父亲作战,得到了充分的锤炼,后来发生了高平陵之变,他协助父亲有功,被封为长平侯。后来司马懿去世后,他继续升迁,得到了辅政大臣之位,大权逐渐在握,这期间他利用手中权势制定了很多有利于政治清明的政策,效果显著,比如在官吏选拔方面,他求贤若渴,号召官员们积极推荐人才。为了让行政效率提高,他整顿纲纪,明确各部职能,督促官员恪尽职守。 >司马师 >在政治上他能够如此出色,军事上更不可能出问题,经验丰富,才智过人,在嘉平四年,司马师带兵攻取东吴堤坝,听取谋臣建议,但是还是在东兴之战败给了诸葛恪,之后更是主动自省,承担责任,并且积极反思,在嘉平五年,吴国太傅诸葛恪又一次出战,他带兵进攻合肥新城,他命令守城士兵筑高垒,严防守,以逸待劳,消耗敌军,最终诸葛恪因粮食不足不得不退兵,在返程中被击溃。 司马懿 嘉平六年,忌惮其实力的魏帝曹芳意图杀死司马师,没成还被废,在司马家大权独揽的过程中,矛盾丛生,正元二年,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起兵,反叛司马家,司马师带兵出征,接连平定文钦毌丘俭的叛乱,又一次沉重打击了曹氏。但是回师途中不幸病死,这时他才48岁,后被追封晋景王。相关参考
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
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
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
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
三国人物中文名:诸葛恪别号:诸葛元逊国籍:孙吴民族:汉族出生地:琅邪阳都出生日期:公元203年死日期:公元253年职业:权臣、将领重要造诣:在东兴堤大胜魏军(历史lishixinzhi.com)官职:
东吴权臣诸葛恪简介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
东吴权臣诸葛恪简介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
三国时期,司马昭伐吴失败以后,全军北撤。诸葛恪率领吴军乘胜北进,一直进到魏国新城郡。吴军包围了城池,一连攻了三个多月,没有攻下来。  
,在三国后期这段历史上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只不过,他活跃的时间并不长,或者说真正给他展示的舞台很短暂。历来对的评价都是权臣,尤其《三国演义》中,他的专权行径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三国时代人最具代表性的军师,莫过于诸葛亮和司马懿;尤其诸葛亮六出祈山伐魏对上的就是司马懿,两人可说死对头,后世常拿来比较,若要说两人的儿子,其中诸葛亮有两个,司马懿生九个儿子,但后世对诸葛亮的儿子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