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圣德,歌太平”,明代“台阁体”竟是吹捧盛世的文体
Posted 青年会
篇首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颂圣德,歌太平”,明代“台阁体”竟是吹捧盛世的文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颂圣德,歌太平”,明代“台阁体”竟是吹捧盛世的文体
作者: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明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段,明代近三百年的文学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不少杰出的文学人物和新颖的文学思潮,所谓“台阁体”就是其中一例。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认知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明代文学的辉煌成果 >大明王朝建立后,在第二代君主在位时期发生“靖难之役”,朱棣夺得政权后,明王朝的政权愈加巩固。成祖永乐至宪宗成化年间,统治集团治理有方,社会秩序逐渐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在这种历史大环境下,思想文化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当时台阁辅政重臣“三杨”,的倡导与默许下,“台阁体”的文学作品走上历史舞台“大放异彩” >三杨画像 >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均为明代前期的“治世能臣”,是所谓“仁宣之治”的缔造者。这几位重臣位高权重,知人善用,在治理军政事务上颇有一套。在明廷统治阶级的努力下,三杨也认为当下的承平之世得来不易,有加以歌颂的必要。所以“台阁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歌功颂德、吹捧“盛世”。同时由于是为了“政治正确”,也很难说能表达作者的个性和思想。这样的官样文章很难谈得上什么社会价值和批判精神,如果说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话,也就是用辞华丽,此外别无长处。难怪后世称其“阘冗肤廓,几于万喙一音”,明代文风遭受其荼毒不浅。 >杨士奇《东里文集》 >这样的文风既得到统治集团的喜爱,又不会有触犯“文字狱”的风险,自然受到相当大一部分文人的追捧。明代中期的 “茶陵派”也深受台阁体风格的影响。 >参考资料: >1.张廷玉等:明史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 3.陈戍国、陈冠梅:中国礼文学史(元明清卷)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相关参考
何谓台阁体明永乐以后、成化之末,八十年间,海内无事;其间杨士奇、杨荣、杨溥,并以文雅见任,号曰“三杨”,其诗文称“台阁体”。
明代文学的前七子和后七子“前七子”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七位文学家,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徐桢卿。前七子不满“台阁体”千篇一律的文风,倡导复古,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康乾”社会比明代大倒退满清入主中原,造成社会大倒退。游牧民族的陋习、农奴制的烙印,随处可见。野蛮的“圈地运动”更严重地破坏了中华全国的生产力。社会上一片“主子、奴才”的令人厌恶的喳喳声。推行愚民政策
明朝比清朝好在哪?为何明朝被这么多人吹捧?清代是中国的最初一个封建王朝,可是清代是由满族人树立的,以是明代是最初一个由汉族人树立的王朝,并且它的特别的地方在于明代的建国天子朱元璋是社会的底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十岁的皇帝御制了一篇《古稀说》,对全国的形势做了如下的描述: 三代以上弗论矣,三代以下,为天子而寿登古稀者,才得六人,已见之近作矣。至乎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
如果只是在明朝中选最厉害的皇帝,那朱棣肯定是最强候选人之一。朱棣被称为具有世界眼光的皇帝,不仅开创了永乐盛世,更是把明朝的文化带出了世界。朱棣能够当皇帝也是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最后还是做到了。朱棣建立
汉惠帝刘盈,是刘邦的嫡长子,但他却是个性格软弱的人,其母却是大名鼎鼎的铁腕皇后吕雉。刘邦去世后,刘盈即皇帝位,这年他才16岁,但24岁的时候去世。他虽然当了八年的皇帝,但在位期间,所有的大事都是吕后掌
《少年天子》是清史研究員凌力先生著作清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以順治皇帝福臨為主角的一部歷史科普類小說。這部作品在以大量史實為支撐的前提下,把握了時代人物的橫縱向聯繫,進行了部分合理的文學創作。我推薦這
人物生平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
明代状元不当官回家种田,邻居笑他傻他写下首奇诗,句句发人深省
如果有一个词来形容各朝的文人们,那唐代可以用一个「”狂”字,宋代可以用一个「”痴”字,到了明朝则是「”有个性”。在后世评选的明十大才子中,王阳明、徐渭、汤显祖、解缙、冯梦龙等人无一不是个性张扬之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