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零运动
Posted 内战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零运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零运动
五二零运动 “五二零”运动,即1947年5月发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是国共内战时期最主要的学生运动,其规模之广、历时之长、来势之猛、作用之大,在中国现代史上是少见的,它确实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生运动。 这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来龙去脉写得比较详细、清楚,还总结了运动的基本经验,使五二○运动还它本来面目的历史,颇有新意。 “五二零”运动发生 1947年5月2零日,南京爆发了5000多学生参加的“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在珠江路口,游行队伍遭到宪警的水龙头喷射和棍棒、皮鞭的殴打,重伤19人,轻伤90余人,被捕20余人。爱国学生的热血洒满南京街头。这就是五二O血案。在南京国府路口,学生们冒雨同国民党政府的骑巡队对峙6个小时,反饥饿、反内战、挽救教育危机等口号响彻石城。当天,国民党操纵的第四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在国民大会堂开幕。游行队伍在会场外,高呼“反饥饿,反内战”。 同日,北平各大、中学校的7零零零余名学生从北京大学出发,由北大宣传车开道,高举“华北学生北平区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的大幅横标,进行持续5个小时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五二零血案后,学生运动进一步发展为全国性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席卷武汉、重庆、广州、杭州、长沙、昆明、福州、南昌、桂林、济南、开封、沈阳等60多个大中城市。 “五二零”运动席卷全国 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纷纷罢教或发表声明,支持学生正义斗争,谴责国民党政府,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郭沫若、柳亚子、马寅初、冯玉祥等社会知名人士分别发表慰问信、题词、演说和告全国同胞书,声讨国民党政府对学生运动的镇压。民主同盟、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南京分会等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分别以致函、捐款等方式慰问学生。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国民政府不得不释放全体被捕学生。 受五二零运动影响,1947年,在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主要城市有120万工人参加到反对内战、反对美帝国主义暴行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中,其中罢工达3零零零次。以经济口号为中心开展的群众性罢工、罢课、罢市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 1947年5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高度评价这场运动为继军事战线之后,中国境内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第二条战线”。毛泽东指出:和全民为敌的蒋介石政府,已经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无论是在军事战线上,还是在政治战线上,蒋介石政府都打了败仗,都已被它所宣布为敌人的力量所包围,并且想不出逃脱的办法。相关参考
近代人物中文名:贾国永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00逝世日期:1982贾国永个人经历解放军渡江南下前夕,他参与了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罢教罢课及游行示威等活动,于1949年7月23日被捕,坐牢42天,
历史百科 反殖民主义斗争日益高涨——印度开展第二次非暴力抵抗运动
反殖民主义斗争日益高涨——印度开展第二次非暴力抵抗运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印度亦被波及,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大批失业,农民和手工业者朝不谋夕,在饥饿线上
一股激烈的反教会潮流——法国掀起反教会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世界观的兴起,使《圣经》和犹太基督教关于世界的看法遭到了人们的批判。达尔文学说所提供的人的起源和进化的事实,更对《圣经
1957年夏到1958年夏,一场大规模反右派运动在全国开展,对新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这场运动到底应不应该开展、是不是“引蛇出洞”,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展开了争论,至今莫衷一是
1985年5月16日反酗酒运动1985年5月16日,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部长会议分别发布了关于制止酗酒现象的决议和命令,从而在全苏范围内掀起一场空前的“反酗酒运动”。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
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国爆发五四运动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善后问题的和平会议,并签订了各种条约。这次和平会议暴露出帝国主义的凶残和贪欲。在日本的要求下,和会不顾中国代表
1946年下半年,蒋介石集团对解放区疯狂发动军事进攻的同时,对国统区人民实行残暴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蒋管区人民开展了反饥饿、求生存的斗争。内战全面爆发后,上海大批工人失业,靠摊贩营生,全市共有摊贩1
反法西斯主义的群众斗争——法国“人民阵线”运动1935年5月30日,法国各左翼政党的议会党团举行会议,建立了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由于法国统治阶级拿不出对付危机的措施,使世界经济大危机在法国一直延续到19
1951年埃及人民反英群众运动高涨1936年英国同埃及签订《英埃同盟条约》,条约名义上承认埃及独立,但英根据条约在埃仍享有特权,在苏伊士运河驻扎军队。此后,埃及要求国家完全独立,英军撤出埃及的群众运动
问: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运动指什么?答:16—17世纪初,罗马天主教会纠集西欧封建反动势力,抵制宗教改革运动。当宗教改革运动迅猛发展、席卷整个西欧时,天主教会及其首脑恨得要死,怕得要命。于是,罗马教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