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曾经在上海开发中国第一批廉租房
Posted 劳工
篇首语: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教士曾经在上海开发中国第一批廉租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传教士曾经在上海开发中国第一批廉租房
廉租房 中国第一家西式医院(1835年成立的广州眼科医院)、第一所新型大学(1879年成立的上海圣约翰大学)都是传教士办的,近代第一个留学生(1847年赴美的容闳)是传教士带出国门的,第一部英汉对照辞典(1815年出版的《华英字典》)是传教士编写的,第一个现代印刷机构(1860年搬迁至上海的美华书馆)是传教士引进的,就连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廉租房,都是在基督教青年会努力下开发完成的。 1922年,基督教中华全国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提出了中国劳工改善居住生活的计划。1923年,美国传教士克拉克和奥兹德耗费一年时间调查了上海闸北、虹口、浦东等地的贫民窟,建议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为贫苦劳工建造卫生良好、租金低廉的劳工新村。1924年,上海青年会筹集资金,游说政府,在浦东拿到地皮,开始兴建劳工新村。1926年,“上海青年会浦东劳工新村”建成,公开招募低收入劳工入住。 该新村占地六亩,内有礼堂、小学、运动场、诊所、游艺室、图书室各一,公共厕所两个,其余全是供劳工居住的砖瓦房,共三十二套。每套房都是两间,一间为卧室,另外一间前后隔开,前面做客厅,后面做厨房。每套房子的前面各有一小块空地,让住户种花种草。 新村建成后,上海青年会登出公告,满以为申请入住的劳工会挤破头,哪知道头一个月几乎无人问津。为啥?三条原因: 第一,房子盖得太漂亮了,旁边贫民窟里的工人以为是给阔人盖的。 第二,青年会规定的房租标准是每套每月三块大洋——这个租金标准绝不算高,同样的房子放到上海市区,每月租金至少三十块大洋,即使在浦东也不可能少于六块大洋。问题是普通劳工的收入太低了,当时在浦东打工的都是来自安徽和苏北的农民,男的去码头干苦力,女的进厂,老人捡破烂,小孩当童工,全家老小忙活一年,除了吃饭顶多只能攒下几十块大洋,你让他们出三块大洋一个月租房,他们宁可住自己搭建的窝棚。 第三,传教士急于改善中国劳工的健康和教育程度,对入住新村的居民作出了周日休息和小孩入学的强制性规定,这对连饭都吃不饱的中国底层百姓来说,其实是不现实的。 后来,经过上海青年会的反复宣传解释,附近的劳工渐渐动了心。大约过了半年,三十二套住房才全部住满,其中还有两套租给了在当地公务机关任职的公务员。虽然有很多不足,但这座浦东劳工新村毕竟为中国的廉租房建设开了先河。此后,广州市平民宫、汉口市劳工住宅、上海市其美路平民新村、开封市火车站平民新村、上海市大木桥路平民新村、杭州市清泰门平民新村等等,陆陆续续拔地而起。在来华传教士的带动下,在1928年到1937年的“黄金十年”里,国民政府也掀起了为穷人兴建廉租房的高潮。相关参考
1843年上海开埠后,外国传教士和侨商纷纷来上海,在外滩建起了一批砖木结构的以二层楼为主的西式房屋,供居住和经商之用,时人称之为“券廊式”洋房。19世纪末,专供居住的花园住宅开始在上海出现,建造和居住
1.咖啡在中国的文化历史咖啡进入中国据史料记载,1884年咖啡在台湾首次种植成功,从而揭开了咖啡在中国发展的序幕。大陆地区最早的咖啡种植则始于云南,是在二十世纪初,一个法国传教士将第一批咖啡苗带到云南
上海是中国近代影视和流行音乐的发源地,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培养出了中国近代第一批影视明星和第一批流行音乐巨星,当时称为上海滩七大歌后的七位女歌星,是我国第一代流行天后,岁月流金,昔日的天后大多不在人世
广学会(汉语拼音:guǎngxúehuì),中国清末英、美基督教(新教牘传教士在华组成的出版机构。由1884年设立的同文书会改组,1887年成立于上海。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任第一任董事长,英国传教
清后期发起的洋务运动,是为了能让国家自强自立而发起的工业运动,以期能改变中国外有强敌内有叛乱的局面。一提起洋务运动,少不了提起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盛宣怀就是洋务运动中不得不提起的人。盛宣怀,出生于中国
清后期发起的洋务运动,是为了能让国家自强自立而发起的工业运动,以期能改变中国外有强敌内有叛乱的局面。一提起洋务运动,少不了提起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盛宣怀就是洋务运动中不得不提起的人。盛宣怀,出生于中国
1887年11月1日,英国长老会教士韦廉臣在上海成立“同文学会”(1894年改名“广学会”)。该会是清末在中国的传教士、外国领事和商人组成的最大的出版机构。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为会长,韦廉臣为督办,18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怡和洋行等一批英资公司和美资的
英国侵略者在上海设立租界后,随着英国侵略势力在中国的扩张,传教士们的文化侵略活动也与日俱增,从而不断引起民教冲突。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3月8日,英国传教士麦都思、雒魏林、慕维廉等3人,违反上海
明末清初,一批欧洲传教士不畏艰辛,远涉重洋,接踵来华。他们的目的是要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让尽可能多的中国人信奉天主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背景、道德观念、语言礼俗都与欧洲不同。传教士要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