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赴海外求学,徐志摩寻找罗素“点石成金”的“指头”
Posted 罗素
篇首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远赴海外求学,徐志摩寻找罗素“点石成金”的“指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远赴海外求学,徐志摩寻找罗素“点石成金”的“指头”
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后,张幼仪便从就读的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退学,回到硖石徐家侍奉公婆去了。徐志摩则继续回到北京大学读书。这时他已有出洋打算,而成行却要等到1918年8月14日。他与刘叔和、董任坚同行,乘坐南京号,横渡太平洋,奔赴美国。 徐志摩与张幼仪 >这时的他,很想换一种生活方式,他与同居室的董时、张道宏、李济商定,遵守共同制定的章程,其内容包括:“六时起身,七时朝会(激耻发心),晚唱国歌,十时半归寝,日间勤学而外,运动散步阅报。”看上去并不难,而实行起来却颇不容易。他在《杂记》中写道:“雄心已蓬勃,懒骨尚支离;日者晚间入寝将十一时,早六时起身,畏冷,口腻,必盥洗后始神气清爽,每餐后辄迟凝欲睡,在图书馆中过于温暖,尤令懒气外泄,睡魔内侵;惟晚上读书最为适意,亦二十年来习惯之果。平生病一懒字。母亲无日不以为言,几乎把一生懒了过去,从今打起精神,以杀懒虫,减懒气第一桩要事。” >徐志摩 >尽管如此,他的学习成绩却也令人刮目相看。到美国的第二年,就修完了克拉克大学的科目,取得一等荣誉奖;1919年9月,“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习政治”;1920年9月,在取得“哥伦比亚大学文硕士位后离美偕刘叔和同去英国,入伦敦剑桥大学研究院为研究生,拟从罗素学,不能达到目的”。他多年以后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在二十四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我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金融界’的,我自己最高的野心是想做一个中国的Hamilton !”Hamilton即汉密尔顿,美国政治家,联邦党领袖,此人与徐志摩留给我们的印象可以说是全不相干的。而提到求学,他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也有一番说明:“我到英国是为要从罗素。罗素来中国时,我已经在美国。他那不确的死耗传到的时候,我真的出眼泪不够,还做悼诗来了。他没有死,我自然高兴。我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博士衔的引诱,买船票过大西洋,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伏尔泰)认真念一点书去。” >这里面不能说没有梁启超的影响。梁启超欧游归国,发起讲学社,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第一个请的就是罗素。他在讲学社欢迎罗素大会上的演说,不仅推崇罗素的学说,而且称颂他的人格:“这是真正学者独立不惧的态度,这是真正为人类自由而战的豪杰。”徐志摩选择罗素,很难说不是尊了师嘱,要把罗素“点石成金”的“指头”拿到手。“什么是罗素先生的指头呢?先生把他自己研究学问的方法传授给我们,我们用先生的方法研究下去,自然可以做到先生一样的学问。” >罗素 >( 解玺璋:《梁启超传》,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谢敏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相关参考
陆小曼为什么最终没有选择胡适 胡适与小曼之间的一点情感暧昧,是在徐志摩去欧洲之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恋情被发现,受到众人非议,王庚更是气得拔出枪来。志摩为了避免更大矛盾的激化,只好远赴欧洲
胡适与小曼之间的一点情感暧昧,是在徐志摩去欧洲之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恋情被发现,受到众人非议,王庚更是气得拔出枪来。志摩为了避免更大矛盾的激化,只好远赴欧洲暂时缓解一下气氛。这一时,胡适与小曼是师生关
胡适与小曼之间的一点情感暧昧,是在徐志摩去欧洲之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恋情被发现,受到众人非议,王庚更是气得拔出枪来。志摩为了避免更大矛盾的激化,只好远赴欧洲暂时缓解一下气氛。这一时,胡适与小曼是师生关...
(一)鲁迅&许广平&朱安:爱情本就需要势均力敌。1906年春,正在日本东京求学的鲁迅忽然接到了一封催他回国的家书,信里只说母亲病重,想见见长子。鲁迅看到信之后,张皇失措地赶回老家,却发现周家大院四处张
(一)鲁迅&许广平&朱安:爱情本就需要势均力敌。1906年春,正在日本东京求学的鲁迅忽然接到了一封催他回国的家书,信里只说母亲病重,想见见长子。鲁迅看到信之后,张皇失措地赶回老家,却发现周家大院四处张
国外名人传 罗素人物生平简介,罗素怎么死的,罗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伯特朗德·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ArthurWilliamRussell,1872—1970),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当代西方思想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罗素18
外国著名军事著作 罗素《常识与核战争》主要内容是什么,罗素《常识与核战争》是一本什么样的著作,罗素《常识与核战争》导读
[英国]罗素:《常识与核战争》《常识与核战争》是现代西方和平主义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是20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一生中共发表了40余部
百年前他突发奇想,带91个福建人出国垦荒,如今海外多了个新福州
欢迎赏阅他,出生于福建闽清一户寻常农民家庭;他,靠半工半读学会识字,直到四十余岁才考上清末举人;他,凭借着有限的力量,创办了近代新型学校;他,心系国运,参加了维新变法;他,一名文弱书生带着同胞远赴南洋
清代诗人沈德潜在《论诗》中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如果诗离「”真处”咫尺之遥,为达到「”真处”,务要一字之易,那就非易不可。更换一字,或纠正一个误读,使之更为完美,达到「”真处”,原诗、词作者
1927年罗素提出逻辑原子论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出身于贵族家庭,1894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一战后随工党代表团访问苏俄,1920—1921年曾到中国讲学,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