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卢沟桥事变的日军军官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Posted 日军

篇首语:“善与恶皆为上帝的成见。”蛇如是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挑起卢沟桥事变的日军军官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挑起卢沟桥事变的日军军官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牟田口廉也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佚名,原题为:《卢沟桥事变挑起者在缅指挥作战失利受到同僚责难》 1937年7月7日,时任日本驻中国华北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的牟田口廉也检阅了在卢沟桥进行“演习”的日军。当晚,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此人名叫志村菊次郎,因腹泻暂时离队,不久即归队),要求进入宛平城进行“搜查”,被宛平城守城官兵拒绝。于是牟田口下令日军向中国军队进攻,蓄意挑起了“七七”事变。后来,他在回忆“七七”事变时,更是直言不讳地宣称:“要说起来的话,是我的责任。因为在卢沟桥射击第一颗子弹引起战争的就是我。”“我挑起了卢沟桥事件,后来事件进一步扩大,导致卢沟桥事变。” 由于牟田口在卢沟桥的“出色”表现,他由大佐被晋升为少将、中将。 1944年3月,牟田口率日军15万人在缅甸、印度作战。牟田口为了保障后勤供应而突发奇想,让日军大批掠夺缅甸的耕牛作为运输工具,谁知缅甸的耕牛不善负重,无法运送补给。牟田口由于独断专行、指挥失误而招致惨败,被中、美、英联军打得落花流水,有的日军师团长不听他的命令,擅自率部撤出战场。牟田口因此被解除军职。虽然如此,他仍自信地宣称,他个人完全正确,失败的原因在于“属下的无能”。 牟田口作为英帕尔战役失败的首要责任者,受到了同僚、亲朋的责难,有人甚至对他说:“剖腹自杀吧,还有什么脸活在世上!”但他始终没有自杀。由于太多的责难,牟田口的晚年是在痛苦的折磨中打发的。他说:“在谴责声中过活,我感到十分痛苦和难受。终日苦恼相伴,一刻也不得安宁。”

相关参考

被坦克碾为肉饼 挑起卢沟桥事变四名日寇下场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一木清直死于美军坦克一木清直少佐,是事变中

卢沟桥事变日军几个关键人物的下场!

   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  田代皖一郎心脏病暴毙data-filtere

历史军事 七七事变第一个开枪日军的下场是什么

  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  一木清直死于美军坦克  一木清直少佐,是事变中

历史军事 七七事变第一个开枪日军的下场是什么

  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  一木清直死于美军坦克  一木清直少佐,是事变中

最终竟是这种下场 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部队

参加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之一是日军中将柳川平助指挥的第十军的第6师团,又称熊本师团。熊本师团原隶属日本关东军,参加了918事变,南京战役前刚刚被抽调到华东。熊本师团一直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先锋队,甲午海战攻入...

历史人物 七七事变中的日本军官,下场可悲,被苏军坦克碾压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这个日子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号称要三个月拿下全中国。可以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多么可笑的一句话。当然日本鬼子的下场也是可悲的。森田彻,在七七事变时

“七七事变”直接祸首的最终下场 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祸首下场:1937年7月7日,由日本军国主义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蓄意制造的北京卢沟桥事变,把中国推向了有史以来最血腥最苦难的深渊,中华民族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沉重代价,奋力反抗侵略,拼死救

历史军事 “七七事变”直接祸首的最终下场

   卢沟桥事变祸首下场:1937年7月7日,由日本军国主义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蓄意制造的北京卢沟桥事变,把中国推向了有史以来最血腥最苦难的深渊,中华民族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沉重代价,奋力

历史军事 “七七事变”直接祸首的最终下场

   卢沟桥事变祸首下场:1937年7月7日,由日本军国主义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蓄意制造的北京卢沟桥事变,把中国推向了有史以来最血腥最苦难的深渊,中华民族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沉重代价,奋力

历史上挑起七七事变罪魁3年后被晋为中将

卢沟桥事变罪魁:田口廉也(1888~1966),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毕业,日本陆军大学第29期毕业。“七七事变”时,牟田口廉也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军衔为大佐。193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