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宰相”魏裔介的“复性学说”,体现了明末清初的哪些社会特征
Posted 复性
篇首语: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乌头宰相”魏裔介的“复性学说”,体现了明末清初的哪些社会特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乌头宰相”魏裔介的“复性学说”,体现了明末清初的哪些社会特征
原标题:“乌头宰相”魏裔介的“复性学说”,体现了明末清初的哪些社会特征? 《清史稿》中有这样一句描述:家居十六年,躬课稼穑,循行阡陌,人不知其为故相也,说的就是号称“乌头宰相”的魏裔介。 >魏裔介,今河北柏乡人,顺治年间进士,一生集高级官僚和学问大家为一体,官至保和殿大学士,他的一些思想主张可以作为我们认识清朝初年社会发展变化的窗口。 >魏裔介 >人性学说一直是各派教育家、理学家探讨的中心议题。魏裔介作为清初庙堂理学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复性学说”,在他看来,无善无恶并不具有说服力,人性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外物的引诱,而是因为人的自然欲望的驱使,人的欲望是合理的,应该得到承认,这个主张批判了程朱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基于这一点,魏裔介认为人性本善,而要保存这种善就要从外在的现实中去寻找,这就是所谓的“复性”之说。 >魏裔介作为重要人物,被写入书籍 >任何一种学说都有其相应的社会基础,魏裔介提出“复性”的主张,正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状,复性其实看似是恢复已有的人性之美,其实是希望重塑心中已经塌陷的信仰,因为天命之谓性。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天命就是能够在生活中少经历战乱、流离失所的痛苦。在明清易代之际,这种愿望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在明朝,陆王心学占据着对于人性问题的主流地位,王阳明提出的“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及通过内心体悟的方式达到格物致知的主张更是遭到了魏裔介的批评。在他看来,这是伦理混乱的根源,王氏的无善无恶、为善去恶的主张让整个社会空谈心性、礼崩乐坏,不去通过实际的行动存留人性的美好,而只是空谈误国。此外,因为无善无恶是心之本源,所以人们做事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考虑大局,人人独善其身,没有人愿意兼济天下,而心学对于此的改善主张也是通过内心的顿悟,所以杨慎的那句“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在明朝后期失去了激励世人的意义。 >其次,魏裔介还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王宗沐的《宋元资治通鉴》进行了摘录和评论,形成了评论性著作《鉴语经世编》,在进行史学研究的过程中,他形成了从历史中考古今治乱,理会制度典章,其思想体现了在明清易代之际经世致用的思想。 >对以往关于人性学说的纠正和批判体现了改朝换代之际社会伦理混乱的状态,复性学说的提出则体现了在改变之际人们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希冀,只有通过复兴人们心中已有的天性,激发内在的善,才会从个体到群体改变当时社会的风气,而这种思想的提出则具有很强烈的经世致用的意味,再次从历史中领悟治理之道也体现了在清朝初年统治者对于稳定社会的需求。毕竟魏裔介他是一个学问家的同时,还是一名官员,他的思想除了学问的兴趣,还带有他所属的阶级的色彩。 >参考文献: >王胜军:《论魏裔介的复性之学》,《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高玉昆:《“乌头宰相”魏裔介》,《河北日报》,2017年3月3日 白一瑾:《清初庙堂文人诗学意识形态之建构-以施闰章、魏裔介、冯溥为中心》,《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施祺 郁花相关参考
中文名:黄媛介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嘉兴 职业:诗人 代表作品:《南华馆古文诗集》、《越游草》、《湖上草》www.cha138.com 黄媛介——明末清初女词人 黄媛介字皆令,明末
中文名:饶介 字:介之 作品:《杂诗帖》《琴珍帖》等www.cha138.com 时间:1300-1367饶介——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活动于至正(1341-1368)间。元末自翰林应奉出佥江
“中国火药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它改变了现代世界格局,还体现在它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如是评价,“以此看,明末清初无论如何都算是一个十字路口。”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最早
“中国火药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它改变了现代世界格局,还体现在它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如是评价,“以此看,明末清初无论如何都算是一个十字路口。”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最早
历史人物 芥川龙之介是谁_芥川龙之介的生平简介_芥川龙之介的经典著作_芥川龙之介为何自杀
中文名称:芥川龙之介外文名称:芥川竜之介、あくたがわりゅうのすけ、RyunosukeAkutagawa别名;澄江堂主人、柳川隆之介、我鬼国籍:日本民族:大和出生地:日本东京出生日期:1892年3月1日
吕夷简为宋代名相之一,他在辅佐年少的仁宗的时候,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能正确地处理北宋社会诸多的矛盾,从而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经济的发展。其中吕夷简最动人的,还是他能够公正、不计恩怨的包容,才是他优
石介生于公元1005年,去世于公元1045年,是北宋初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者,经学家、文学家,是泰山学派的创始人,宋朝理学的先期人物。他提出的“理”、&l
石介生于公元1005年,去世于公元1045年,是北宋初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者,经学家、文学家,是泰山学派的创始人,宋朝理学的先期人物。他提出的“理”、&l
石介石介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提举应天府书院,主持太学,开创宋明理学之先声,著有《根本》《庆历圣德颂》《中国论》《怪说》等作品,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石介为何被称作宋初三先生>孙緮,石介,还
徂徕先生石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是理学的先驱。他虽然在政治上成就不高,但是在文学上却有很大的影响。不管是对宋代理学的发展,还是宋代教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所开创的“泰山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