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梁启超认为“男性逃不脱科举”是中国人的一大厄运

Posted 光绪

篇首语: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梁启超认为“男性逃不脱科举”是中国人的一大厄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梁启超认为“男性逃不脱科举”是中国人的一大厄运

中国当时所实行的教育实在是太坏了。梁启超非常痛心地说:中国人有两大厄运,不幸都发生在童年,女性躲不过缠足,男性逃不脱科举。除非你不读书,不受教育,否则,你就是再有才华,再有志向,也只能俯首帖耳,被囚于八股制艺的罗网之中。由于国家规定了科举考试的内容,一个人只有通过科考,才能得到功名富贵。所以,乳臭小儿都被家长强迫着读《四书》《五经》。这种情形在当时非常普遍,一点也不奇怪。 梁启超 >他举例说,譬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句话,汉代的学者和宋代的学者都有非常详尽的解释,常常写了数千言都说不明白,现在却要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孩子跟在老师后面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怎会不伤害孩子的心智和身体呢?尽管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却仍然坚持这样做,为的是什么呢?很简单,就因为考试题目要从这里出;进而言之,功名富贵也从这里出。事实上,正是科举考试这根指挥棒,犹如一双看不见的手,操纵着所有莘莘学子的命运。这样的教育完全违背了孩子的天性,长此以往,他们的心智被禁锢,他们的品性被沾污,他们的志气被消磨,他们的人生被引入歧途,从而变成一群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苟且偷安、不辨是非的废物。他还引述严复的话说:“长人虚骄,昏人神智,呜呼,几何其不率四万万之人,以尽入于无耻也。”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梁启超参加会试落榜。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会试,此后,他便放弃了考取功名的想法,全身心地投入了变法维新的大事业。作为过来人,他自然不肯以科考和功名再来毒害自己的儿女。而且,由于清政府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事实上,梁启超的儿女们并没有赶上从小读经作八股文的时代。大女儿梁思顺出生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是他和李夫人的第一个孩子。 >维新油画 >戊戌政变发生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第二年十月,在父亲梁宝瑛的护送下,夫人李蕙仙才抱着女儿梁思顺来到日本,与他团聚。当时,梁启超住在东京小石川久坚町的一个院落里,为躲避清政府的耳目,他取了日本名字“吉田普”,这个院子就叫“吉田宅”。从这时开始,梁启超才比较多地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在此之前,思顺一直是跟着母亲的,她的教育、学习,也是由母亲负责的。到日本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长子梁思成出生,光绪三十年(1904年)次子梁思永出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子梁思忠出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次女梁思庄出生,这几个孩子都成长于日本, 在家里被称作“双涛园群童”。此后还有四个孩子先后来到这个世界,分别是四子梁思达、三女梁思懿、四女梁思宁、五子梁思礼, 他们都生于民国年间,其中梁思礼年龄最小,梁启超去世时,他只有五岁,比他最小的姐姐梁思宁还小八岁,比大姐梁思顺则小了三十一岁。如果也要命名的话,他们似乎可以称为“饮冰室群童”,因为他们比较多地生活于天津的“饮冰室”,是在京津两地长大的。 >三子梁思忠 >( 解玺璋:《梁启超传》,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 萧宸轩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相关参考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批判哲学的批判》读后体会就我所知,中国学术界接触到康德哲学迄今为止恰好整整一个世纪。最早是二十世纪之初,梁启超在日本写了大量介绍西方学说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就是论述“近世第一大哲康德”的学说的。与此同

梁启超虽然颇具争议,但子女却个个举世闻名,为中国奋斗一生

梁启超,中国近代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人物,作为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主张维新,但是梁启超又是一个保皇党,很奇怪。推行君主立宪,虎臣奇怪的是,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但是又抨击袁世凯称帝,眼里只有大清国,认为清帝

亚曼拉公主的诅咒,接触者都会厄运不断直至丧命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亚曼拉公主的诅咒,接触者都会厄运不断直至丧命”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亚曼拉公主是谁可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毕竟她是原本只是古埃及历史上一个默默无名的公主,但是亚曼拉公主

富家小姐免受不了的 ”厄运”,顶级富家女的出行工具

上图是清末时期的满族女子。修长的身材,温和的表情举手投足间有着大家闺秀之风。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齐刘海发型,这在当时很是时尚。不论满族还是汉族女子留有这样发型的,都会把头发紧紧地往后梳,只露出额头,这样看

曾经的南美第一大湖,至少有2000万年历史,如今却不被承认为湖泊

说到南美的第一大湖,了解地理的读者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titicaca湖(音译「”的的喀喀”),但实际上造很久很久以前,南美最大的湖泊却并不是这个titicaca,而是一个位于委内瑞拉的「”湖泊”,这个

为何名将王翦和蒙骜逃不过三代而亡的厄运

说到将军世家三代必亡的魔咒,必须从秦国的王氏和蒙氏这两个将军世家说起。司马迁说过,在秦始皇"尽并天下"的战争中战功卓著者有王氏和蒙氏。这两个将军世家可以说都是最终三世而亡,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个奇怪的

为何名将王翦和蒙骜逃不过三代而亡的厄运

说到将军世家三代必亡的魔咒,必须从秦国的王氏和蒙氏这两个将军世家说起。司马迁说过,在秦始皇"尽并天下"的战争中战功卓著者有王氏和蒙氏。这两个将军世家可以说都是最终三世而亡,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个奇怪的

因为诗,他晚年得志,高官厚禄,死后却难逃厄运

乾隆四年,一个叫沈德潜的老人,在花了四十多年时间参加了十七次科举考试后,终于考中了进士,金榜题名,他很开心。乾隆也很开心,就喜欢这些努力拼搏不轻言放弃的人,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人不要怕年纪大,再大

因为诗,他晚年得志,高官厚禄,死后却难逃厄运

乾隆四年,一个叫沈德潜的老人,在花了四十多年时间参加了十七次科举考试后,终于考中了进士,金榜题名,他很开心。乾隆也很开心,就喜欢这些努力拼搏不轻言放弃的人,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人不要怕年纪大,再大

梁启超笔下的李鸿章是否真实,客观剖徐晚清名臣李鸿章功过的一生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一书中曾写过:吾惜李鸿章之才。这一句话引来了热议,各种争论声都有。有人认同梁启超的观点,附议李鸿章在晚清时期呕心沥血,为大清王朝做出了不世之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李鸿章在位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