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赋是怎样的文章
Posted 古文
篇首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改变将来,从现在开始。改变现在,就是改变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都赋是怎样的文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都赋是怎样的文章
三都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成于太康元年灭吴之前的左思所作的《魏都赋》《吴都赋》《蜀都赋》,也被称为“左思古文”,另外的一种是指曹魏刘劭所作的《赵都赋》《洛都赋》《许都赋》,也被称为“刘劭古文”。 《三都赋》 >那么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左思所作的《三都赋》。左思的《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白居易曾作诗写到:“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 “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在当时世人竞相抄写《三都赋》,甚至出现了“洛阳纸贵”这样的成语,来体现当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盛况场面。著名医学家,被称为“针灸鼻祖”的皇甫谧在看过《三都赋》以后,对其予以了极高的评价,并为其作序。《三都赋》的作者左思,是齐国人,后为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左思本人发愤勤学,文采横溢,虽有极高的文学天赋,才华能力,但屡不得志,于太安二年病逝。著有《三都赋》,《咏史》,以及一些琴曲。左思的《三都赋》包含《魏都赋》《吴都赋》《蜀都赋》三个部分。王鸣盛曾说,左思呕心沥血终是在西晋初年作成了《三都赋》,写《三都赋》来“抑吴都、蜀都而申魏都,以晋承魏统耳”。《三都赋》内容丰富,体制宏大,成为了左思的代表作,也成为了中国历史的千古绝唱。虽也有不足之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意义深刻。 >左思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刘劭所作的《三都赋》。刘劭所作的《三都赋》分为《赵都赋》《洛都赋》《许都赋》三个部分,也被称为“刘劭古文”。刘劭的《三都赋》创作于曹魏时期,刘劭是一位三国时期著名的曹魏思想家。曾担任秘书郎,尚书郎等职位,曾受爵“关内侯”后追赠光禄勋。刘劭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曾参与编制《新律》,著有《三都赋》。 >刘劭 >参考文献: >1. 《左思<三都赋>邺都的选择与描写——兼论“洛阳纸贵”的历史与政治背景 》王德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左思<三都赋>与西晋文坛风气 》王志民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 《左思<三都赋>及其辞赋观 》冷卫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胡一舟 郁花相关参考
洛阳纸贵晋代的文学家左思,出身贫苦,相貌丑陋,可是文章写得很好。他酷爱文学创作,写作态度严肃认真。他为了写好「三都赋」,前后竟花了十年工夫。为了便于写作和修改「三都赋」,他就在门户、庭院,甚至厕所等地
洛阳纸贵晋代的文学家左思,出身贫苦,相貌丑陋,可是文章写得很好。他酷爱文学创作,写作态度严肃认真。他为了写好「三都赋」,前后竟花了十年工夫。为了便于写作和修改「三都赋」,他就在门户、庭院,甚至厕所等地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及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水族人口数为406902。使用水语,属汉藏
>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人,在西晋太康年间,以一篇辞赋而轰动文坛,成为西晋文学中一颗璀璨夺目、光艳照人的瑰宝,这就是左思和他的《三都赋》。>> 左思(约公元250——305年),字太冲,临淄(今山
西晋时期有一位作家叫左思。左思年少时,脑子比较迟钝,父亲教他写字,他总写得歪歪扭扭,不像样子;教他弹琴,他怎么学也弹不出一支完整的曲子来。左思的父亲很生气,指着左思对朋友说:“我这儿子真没出息,学
西晋时期有一位作家叫左思。左思年少时,脑子比较迟钝,父亲教他写字,他总写得歪歪扭扭,不像样子;教他弹琴,他怎么学也弹不出一支完整的曲子来。左思的父亲很生气,指着左思对朋友说:“我这儿子真没出息,学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左思《三都赋》邺都的选择与描写—“洛阳纸贵”的历史背景
左思以“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的诗赋创作,在西晋文坛上占有极高的地位,他的《三都赋》留下“洛阳纸贵”的佳话。因曹魏、西晋皆建都洛阳,很易造成三都之“魏都”以描写都城洛阳为主的误会。但正是
“斗角舞”是表现两条牛斗角的民间舞蹈,流传于贵州都柳江上游三都一带水族居住区。牛是农民不会说话的忠实朋友,过去,牛是农耕劳动的重要生产工具。因此,千古以来,农耕民族都喜爱牛,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歌颂牛,
马尾绣的特点水族马尾绣的起源已不可考,主要产品形式有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花鞋等。四川成都织绣和其它民族的刺绣技艺也用马尾为原材料,但只有水族才如此集中地将之用于背带等绣品。贵州省三都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
水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总人口近30万,主要聚居在都柳江、龙江上游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每年农历清明节后的第一个卯日,是都匀市内外(即基场、阳和、奉合)水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水语叫“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