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写墓志铭,草书最狂放

Posted 伪作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爱写墓志铭,草书最狂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爱写墓志铭,草书最狂放

文 |刘瀛璐 2018年5月23日,华艺国际2018春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祝允明《行草诗词卷》以950万元起拍,4197.5万元成交,创造了其书法作品拍卖成交的世界纪录。这幅作品2002年曾亮相上海朵云轩秋拍,以70万元低调成交,时隔16年再度出世,艳惊拍场。 >《行草诗词卷》如此备受关注和拍得高价,也是祝枝山的真迹难得,赝品泛滥。据说如此高质量且经名家鉴定的祝氏真品,十多年间流于世的不超过5件。 祝枝山 行草诗词卷 >祝枝山一生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而且风格多样,自己又特别爱给人写墓志铭,看《祝允明年谱》,可以发现他几乎一生都在给各种人写墓志铭,乐此不疲。清代王澎在《虚舟题跋》中说:“平生见京兆书凡数十白卷,莫有同者”,又因为技艺高超、名人效应,其去世后不久,就出现了伪造作品。“希哲翁书遍天下,而赝书亦遍天下。”即便是在今天各大拍卖会甚至博物馆藏中,伪祝亦不在少,真迹“十不得一”。 >苏州当时的工艺美术、书画碑刻与装裱业也很发达,甚至有专营伪造书画的特殊行业。顾炎武说:“姑苏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书画之临摹,鼎彝之冶巧,能令真鼎不辨。”人们争相购藏祝枝山墨迹,滋生大量伪造,赝品基本上是其死后到董其昌成名前这一段时期所作。 >著名美术书法史论家傅申教授曾指出:“对祝允明书法的研究之所以困难,有几个原因。一是祝允明兼工多种书体;二是他能模仿许多书法家的不同书体,最求风格变化。”其所著《海外书迹研究》一书中,将“祝允明问题”单列成章,可见祝氏伪作已是现象级问题了。就祝氏草书而言,许多伪作的完成时间与他所处时间十分接近,更加增加了鉴定的难度。祝枝山外孙吴应卯,居无锡,“习允明草书几能乱真”,一些“高级”仿作,多出自其手。另一位伪作高手是文徵明五世孙文葆光。 对祝枝山书法鉴定颇有研究的古书画鉴定家刘九庵,在《祝允明草书自诗与伪作辨析》中,从笔锋的形式和力道运用位置的不同来分辨出一批伪作。辨别真伪,有几点踪迹可寻。“小者板滞,大者狂纵”,真正的祝枝山草书看似狂放纵逸,实则工整沉稳,火候不到或者过于用力,都显得是东施效颦,不伦不类。 祝枝山61岁之后,草书作品数量激增,见于各大博物馆及各类著录。王宠在《明故承直郎应天府通判祝公行状》中评价他:“晚岁益出入变化,莫可端倪,酒酣纵笔,神鬼怪幻。”如此诡谲变化,情之所至之作,想要模仿也并非易事。因此,也愈发显得此次《行草诗词卷》能够上拍的难得了。

相关参考

西州书家与草书

东汉末,旧京长安以西显现了一批以张芝为代表的草书书家,他们痴迷地专攻草书,既有首脑人物。前后陆续了一个多世纪,又有很多跟随者和继续者,为草书书体的完美做出了伟大进献。这些书家有着显着的地区性和一致的艺

西州书家与草书

东汉末,旧京长安以西显现了一批以张芝为代表的草书书家,他们痴迷地专攻草书,既有首脑人物。前后陆续了一个多世纪,又有很多跟随者和继续者,为草书书体的完美做出了伟大进献。这些书家有着显着的地区性和一致的艺

狂放北齐胡太后竟说做妓女比做太后快乐

“当后何如当妓乐”,此话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胡太后之口,相信会让很多人喷饭。但俗话说人各有志,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人家胡太后当然有乐于为娼的自由。香港电影《性工作者十日谈》中,有这样一个妓女,名为“ha

狂放不羁的晚清学者王闿运,他的至高理想竟然是 ”帝王之学”

在晚清湖湘军政人才勃兴的时代大环境里,王闿运因严守母命,既不从政,也不领军,更不做幕僚,他选择以「”民间独立学者”身份,穿梭于稠人广众之中,人生影迹也因此显得落拓不羁,格外别致。王闿运本名王开运。35

明 解缙草书《千字文》全本

《书谱》笔法百图解

明 解缙草书《千字文》全本

《书谱》笔法百图解

宋 黄庭坚草书《花气薰人帖》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有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

宋 黄庭坚草书《花气薰人帖》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有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

他的写意梅花创“草书入画、精神境界”之极

于希宁师长以画梅著称,20世纪80年月今后,他以梅花为首要创作题材,多次赴南方梅林探梅、画梅,与梅结下不解之缘,并将人文情愫倾泻于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精神境地。他尤擅画整株老梅,干如

他的写意梅花创“草书入画、精神境界”之极

于希宁师长以画梅著称,20世纪80年月今后,他以梅花为首要创作题材,多次赴南方梅林探梅、画梅,与梅结下不解之缘,并将人文情愫倾泻于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精神境地。他尤擅画整株老梅,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