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洋教头劝李鸿章提前与日本开战

Posted 北洋

篇首语: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洋水师洋教头劝李鸿章提前与日本开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洋水师洋教头劝李鸿章提前与日本开战

琅威理与“致远”舰军官合影 清 丁汝昌《致袁观察书》 洋员之在水师最得实益者,琅总查为第一……人品亦以琅为最。平日认真训练,订定章程,与英国一例,曾无暇晷(gui,日影,即光阴)。即在吃饭之时,亦复手心互用,不肯稍懈。 北洋水师是新式现代化铁甲海军,从装备到战术都是从欧洲引进的,加之提督丁汝昌根本不懂海军事务,因此在其筹建成军的过程中,少不了洋教头的参与和主持。而这些洋教头当中,最有名最得力的是英国人琅威理。 1878年,清朝政府向英国订购四艘炮艇,押送炮艇来华的即是琅威理。1879年,李鸿章想聘用一个海军顾问,当时驻英大使曾纪泽说:琅威理这人不错,无论是专业还是人品,都靠得住。 琅威理将炮艇送到天津港时,李鸿章会见了他,亲自看其指挥军舰,觉得很满意,打算聘用。但英国海军部不放人,答应只能以停薪留职的方式来中国上班,费了一番周折后,总算在1882年把琅教练请过来,头衔是副提督,月薪600两白银,后来增加到700两。而当时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月薪才280两白银,还好有每月420两白银的补助,才没有被琅教头比下去。 琅教头也确实对得起他的高薪。丁汝昌在给袁世凯的书信中提到,琅威理是所有洋教练中最得力的,人品顶呱呱。他制定的海军训练组织章程,与国际接轨,和英国一个样。这位外教一天到晚忙于工作,半点空闲都没有,“曾无暇晷”,哪怕是吃饭的时候也在用手比划着怎么训练,不肯半点懈怠。教练不懈怠,队员们当然也不懈怠,北洋舰队将士们以军舰为家,请假上个岸都不容易。 北洋水师流行一句话:“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可见琅教头的威信比丁汝昌还高。 琅威理不只是擅长训练,也很有战略眼光,他一来中国就预感到清朝与日本终有一战,而他本人也一直在捕捉这种战机。 1886年7月,北洋水师的镇远、定远、威远、济远四艘军舰前往日本长崎港检修,顺便进行友善访问。结果,北洋水师官兵一上岸就与日本人发生了武力冲突,双方都有伤亡。这个时候的清朝确实很牛,可谓船坚炮利,四艘大军舰用炮口对着长崎港,对方不得不坐下来谈判,答应赔偿。 此时,琅威理向李鸿章和丁汝昌建议,趁着现在北洋水师的战力优于日方,赶快采取强硬的手段,与日断交、开战,这是个歼灭敌人新生的海军力量的难得机会。但李鸿章和丁汝昌都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做,没有采纳琅教头的意见。到1894年黄海海战失利后,这两位不知道有没有想起当年琅威理的建议? 后来,琅威理发现自己的所谓大清国北洋水师副提督的头衔不过是个虚职,估计和齐天大圣的封号差不多,因为《北洋海军章程》里根本没有“副提督”这个编制,他所任职务根本就是李鸿章忽悠他的,于是愤而离职,回了英国。 琅威理走后,北洋水师的官兵总算舒了口气,因为纪律没以前严明了,大家可以随便上岸歇息。甲午海战失败后,清政府又想起这位好教头,想续聘,结果英国政府不答应。1906年,已是海军中将的琅威理在英国去世。黄海海面上的那一缕缕硝烟,不知有没有牵动他的心?

相关参考

慈禧与李鸿章“秘密结婚”的幕后真相 难以置信

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

慈禧与李鸿章“秘密结婚”的幕后真相 难以置信

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

慈禧与李鸿章“秘密结婚”的幕后真相 难以置信

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

慈禧太后与李鸿章“秘密结婚”的幕后真相是什么

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

李鸿章前去日本如何谈判的

一直以来有个说法: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被一26岁日本青年行刺,但他最终以遇刺为手段让日本做出退让,最后中国少陪了一个亿。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1894年7月,中日甲午海战爆发,第二年3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为什么说甲午战败埋下了戊戌变法失败根源

轰然倒塌:李鸿章与淮系北洋成为甲午战败最终替罪羊朝鲜危机开始之初,“国人以为北洋海军信可恃,争起言战,廷议遂锐意用兵”。对照后来真正开战后的屡战屡溃,以及屡战屡溃之后的备受宰割,显然“国人”大半都没有

李鸿章与日本石川伍一之间的间谍案真相

文章《绝版甲午》作者:雪珥出版社:文汇出版社1894年9月8日,正当中日两国在朝鲜惨烈激战时,一颗"炸弹"却在紫禁城里引起轩然大波: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缘劾正当前敌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罪名是骇人

“与中国开战,日本必败”

我们的邻国日本,在古代一直非常崇拜中国文化,曾多次遣使者前来学习。早在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期,日本使者请求赐名,刘秀考虑了三秒钟,就赐了“倭奴国”一名,并赏赐赐使者金印紫授。得到大汉皇帝的赏赐后,当时日

不具备5个条件,日本绝不能与中国开战

石原莞尔,在日本军界是一个怪胎。他陆幼陆士陆大一路学霸毕业,所谓日军精英中的精英,为日本侵华谋划了「”满洲事变”。但在几年后的卢沟桥事变中,却极力反对扩大战争,反对日本增兵与中国开战。中国人「”不会屈

历史秘闻 “与中国开战,日本必败”

我们的邻国日本,在古代一直非常崇拜中国文化,曾多次遣使者前来学习。早在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期,日本使者请求赐名,刘秀考虑了三秒钟,就赐了“倭奴国”一名,并赏赐赐使者金印紫授。得到大汉皇帝的赏赐后,当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