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学校教育很“专业” 学生成香饽饽

Posted 太监

篇首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太监学校教育很“专业” 学生成香饽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太监学校教育很“专业” 学生成香饽饽

《徐显卿宦迹图》中太监学校上课情形。 在封建皇权社会,太监一直是个离不开但又要防备着的特殊群体。离不开是因为宫里头的活须有人干;防备着是因为太监往往可以借着操作日常事务而进入政治生活领域,带来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宫里头的活不只是砍柴挑水之类的体力活,更多的是诸如掌管典籍、文书之类的技术活,不识字不行,光识字而不明白意思也不行。朝廷也不得不适应形势,在皇宫里开了太监学校。学校开得如何,都读些什么书?且听老刘分解。 学习情况:师资雄厚 四书五经都要读 《三国演义》最受欢迎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对太监是防得最厉害的,洪武十七年,即公元1384年,老朱就在皇宫里树了块牌子,声明:“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朱元璋一死,这块牌子的实际功效也就过期作废了,顾炎武也讲过:“永乐以后,此令不行。”老朱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就开始启用太监管理一些跟文字和文化有关的事务,例如图书、文籍、典章等等,管这些事,不识字不行,光识字不懂意思也不行。也就是说,使用文职太监势在必行。 比方说吧,皇上要太监去拿一本书,太监总得认识书名吧。要求再高一点,要太监查一下书中第几页的第几行,太监总得明白这几页书的意思吧。提高太监的文化素养问题就摆上了桌面,于是,明成祖考虑对太监进行文化培训,开始定期选拔一些文化教官进入内廷对太监进行文化培训。 翰林学士担任教师 到明宣宗朱瞻基的时候,开始专门设立太监学校,具体名称叫“内书堂”。具体设立日期是在宣德元年(即1426年)的七月。 据清朝笔记《蕉轩随录》第十二卷的记载,学生来源是宫里头的太监,入学年龄为10岁上下,学生人数约为二三百人左右,后来扩招,据该校一位名叫徐显卿的教授说,他手里的学生就有八九百人。 从师资角度而言,太监学校简直称得上大明王朝数一数二的名校,教师全是翰林学士,第一任教师是大学士陈山,另外有四名翰林学士当助教。陈教授可不是个简单的老师,朱元璋时期的进士,永乐年间参与编修《永乐大典》,担任过皇太孙的专职教员,有一年骑马摔跤,脚上有点小伤,明仁宗还亲自为他敷药。 诸多名师就不一一罗列了,再讲一个,就是明朝大奸臣严嵩,严老师人品不咋地,学问却顶呱呱。 用的什么教材呢?明朝太监学校的第一手资料,太监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有记录:《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是初级的,更高级的有《贞观政要》和《文献通考》等,适合不同年级不同资历的学生学习,教材统称为“内令”。不过,通俗才是王道,在一大堆教材当中,最受欢迎的是罗贯中老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具体理由就不用解释了。 教学情况:尊师重教也搞体罚 学生不好混 入学时要行礼仪,当然是学生们对着圣人的画像鞠躬行礼,这是尊圣;接下来是尊师,孔夫子收学生的时候,是要腊肉干,太监学校里学生给老师的见面礼如下:白蜡、手帕和龙褂香,学费想必是明朝的有关机构掏腰包了。 这还只是小礼物,排场也不小。据该校的张位教授和于慎行教授等教职人员说:任教前的一天,学校会发一张请帖给老师。 去学校任教当天,有四十名学生代表在承天门恭候。接到老师后,走到端门设饭局,学生干部和学校主管会恭恭敬敬送上一些红纸帖子,总计九封,上面要写“某某顿首拜”。 所谓的学生干部,就是选出来的学长,所谓学校主管,就是本监提督。一路上,都是学生们分批分站恭候迎接,“有前导者,有后随者,有从旁邀入詹事朝房少憩设饭者。” 想必老师在前呼后拥当中,应该很有成就感。 严嵩老师是在1517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去任教的,他回忆说,全体学生都要向他行四个拜礼,严老师是站着受礼的,不用回礼。 不过,太监学堂对老师客气,对学生就没那么好了,有很多野蛮的体罚制度。据《蕉轩随录》记载,学生一旦背书不过关,或者书写实在不堪入目,或者污损书籍,还有其他犯规犯过者,翰林出身的老师当然不便亲自处罚,于是交给本监提督去修理。 怎么修理呢?也有记载,按照情节和性质的轻重,处罚措施如下: 最轻的由学长用铁尺打手;稍重一点的在孔夫子的画像前罚跪;再重的一点那技术操作难度就大一点了,站在圣人画像前,直立,上身向下贴着两腿,用两手扳着两个脚板,双腿不能弯曲,大概相当于体育课里面的站立压腿吧。但我们体育课里是动态压腿,上身可以动,而在内书堂,被体罚的学生必须保持这个姿势一动不动。 要保持多长的时间呢?学长客气一点,跟你关系好一点,就罚半炷香的时间,如果严格一点,就罚一炷香的时间。设身处地想一想,脑袋长时间向下,而且总是拉扯着韧带不动,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其副作用就是体罚半柱或一炷香下来,被罚者往往“昏晕僵仆,甚而呕吐成病。”《蕉轩随录》的作者方浚师也谴责这种不人道的行为:“此最酷不近理之法也。” 每逢节假日,也会放假一天,也会搞点文艺活动,例如写写诗,无非就是“云淡风轻”之类的儿童版诗歌。但这种娱乐活动也是有风险的,就是在大家排队离开时,如果哪位不慎站错了队伍,同学们就会群起而攻之,既动口也动手,又骂又打。 学生也会分配到各衙门工作 学生们的工作怎么安排?当然,大部分是在内部消化,不过,也会向其他单位提供生源,例如各大衙门缺少写字的,就会打报告问内书堂要人,朝廷就会下旨给各衙门安排写字人员。 据说这些文化型太监,还挺抢手的,还是在校生的时候就已经被聘请出去当文书,有时候到了学生被各衙门一抢而空,学校没人上课的地步。还得从其他部门挪用太监补充生源。 清朝情况:乾隆对此进行打压 明王朝深受太监专权之苦是大家都熟悉的历史,最著名的莫过于魏忠贤,不过,这跟太监读书似乎关系不大,魏忠贤恰恰是个不读书的太监。 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间,紫禁城的万善殿还设有太监学校,专门由一名汉人教师向年幼的太监传授文化知识。 乾隆皇帝对此很不满,乾隆三十四年冬季,即1769年,乾隆向内阁谕旨,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太监就是用来使唤的,就算读一点书,无非就是认识几个字而已,何必惊动朝廷选拔的学士来教他们,让他们通晓文理?前明时期太监专政的教训还不够惨重吗?对于这种弊端,“朕每深非而痛斥之”,吸取过去的教训,要严防太监干政,为了安全,就算太监不识字又有什么妨碍呢? 老师以后就不用请重量级的了,就在内务府里选一个办理文件文书,读过汉文书籍的官员——笔帖式,对太监进行浅显的文化课讲授就行了。 乾隆说,以后高素质的汉人文化教员就不用请了,而且是“永远停止”。 高等级的太监学校,到此算不算是进入尾声?没有研究过,不能断定,但乾隆对太监的防备从中可见一斑。(刘黎平)

相关参考

有些专业毕业就无处可去哪些专业毕业就是失业

很多学校已经扩招了,很多人是实现了大学的梦想,但是,四年以后的工作也是每个学生需要关注的,有些专业毕业就无处可去!哪些专业毕业就是失业?国际贸易专业听起来高大上,学校也不错,但实际上是比较坑的专业,因

南充一中是怎么样的学校?

办学目标西南名校,中华名校。办学理念将服务理念导入办学过程,实行专家治校、名师执教、专业服务。办学模式特色初中与多出口精品高中相结合,向学生提供差异性选择和个性化发展。管理方式急速制全封闭管理,学生自

汉语专业是什么专业啊?学出来以后能干什么

汉语专业就是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语言学、文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相关职业技能的高级人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工作能力。就业前景:毕业后可以选择学校、企事业单位,新闻、文艺出

湖北大学学科教学历史

湖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历史学专业名称:历史学专业(师范类)学位学制:本科,历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中学历史教师、史学工作者,教育、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培养的学生

历史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有哪些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教师专业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而制定的。2.《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

兰台说史•从小米不招日语专业学生看中国对日投资史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前往高校挖掘人才,小米自然不例外。不过,日前在郑州大学的招聘会上,小米公司的秦涛说:“如果你是英语或者阿拉伯语专业都可以来,因为我们有海外市场。如果你是日语专业的学生

王振是明朝哪个皇帝,王振是明朝哪个皇帝时期的大太监

王振是明朝哪个皇帝时期的大太监?王振是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代皇帝的太监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大抵昏君与奸佞之间都有一种很难言说的"缘分",

中外宗教概论读书笔记

《中外宗教概论》是为普通高等学校非宗教专业的大学生编写的文化素质教育教材。全书分为导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世界其他宗教等七章。其中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宗教的基本原理;第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1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但现实教育体制环境下,学生主体性很难得到体现。我就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尊重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性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

有历史专业的学校

1.开设历史学专业的大学有哪些开设历史学专业的院校:【北京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市】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省】河北大学、河北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