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走山海关 清军有机会问鼎中原吗
Posted 部队
篇首语: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果不走山海关 清军有机会问鼎中原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不走山海关 清军有机会问鼎中原吗
1644年,清军突然从山海关进入中原,用最短时间撮取了东亚大陆的控制权。数百年来,这个责任全部都被推卸到了吴三桂头上。但清军原本的进军路线并不是山海关。那么如果没有吴三桂的投降,清军从其他地方有机会问鼎中原吗?山海关的布局复原图历史上的清军,当然不是非走山海关不可。但是山海关在路线距离与安全性方面是满洲征服者的最佳选择。而对吴三桂的支援,也是清军最后选择山海关的重要原因。毕竟这意味着当时最具备对清作战的野战军,主动将手里的武器交到了清廷手里。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后来的一系列作战中,非常明显。 山海关的位置,正好就卡在直隶-京畿到辽西走廊之间的关键节点上。清军的大本营则在辽东地区,无论是旧都赫图阿拉还是新的盛京沈阳,都距离山海关是最近的。大规模部队从这里进入关内,可以缩短行军路线和补给线长度。这对于储备物资有限,而考虑准备长期战争的清军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走山海关路线的清军 第一时间也只能让骑兵赶到其次,历史上吴三桂的求援和李自成的盲目东征,让清军必须赶到山海关附近。由于大量的步兵和辎重都进军缓慢,最后能赶到山海关清军,其实也就是骑马行军的满洲八旗和部分蒙古八旗。再结合前一点来看,路线距离问题就表现重要了。因为连最近的路线都赶的如此匆忙,绕开山海关的结果只会是部队脱节和消耗更加厉害。 清军的突然赶到,才让自己有了坐收渔人之利的机会。李自成为了东征,已经将手头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带到山海关附近。清军的获胜,让他暂时失去了大规模战略抵抗的能力。从后来的历史进程来看,李自成丢掉的不仅是北京与黄河以北的直隶。连河南的大部分地方也已经控制不好了。第二年匆忙组织的东征,才占据了少许地方,就被挥师而来的清军又赶回了关中。 长城沿线的大部分明军 都是被吴三桂等人直接劝降的清军由于在山海关收降了吴三桂和唐通两员前明大将,后来非常轻松的搞定了半个北方的明军部队。他们的嫡系就都是崇祯在晚期还要指望的精锐部队。在清军入关后,更是充当了开路先锋。两人仅仅用自身做榜样,再动以嘴皮子,就让大同到宁夏沿线的边防部队,全部选择投诚。这些部队反过来又成为清军消灭李自成等人的重要助力。 此外,早在皇太极时期,清军就多次从蒙古东部的边境南下。通过防御更薄弱的古北口等地,杀到北京城下。只是综合上面所说的这些原因,清军都觉得绕远道并不安全。因为吴三桂如果被闯军歼灭,那么清军南下围困北京时,又会被李自成回师的部队反包围。失去吴三桂的帮助,清军就必须自己在围城战中分兵去对付闯军。这让刚刚准备长期入驻的满人,自己想来都心里没底。 缺乏步兵的支持 清军也不敢对自己的骑兵抱有太大希望不过,仅仅从1644年前后的很多战例也能看出,闯军在硬碰硬的战斗中还是会落入下风。虽然李自成在发家过程中,大量收编了原明朝在关中的驻军。但这些部队与长期面对满洲威胁的关宁军相比,还是差了不少。在明军前期的剿匪作战中,闯军经常在大规模交战中被轻易击溃。而那些在关内杀出威名的强军,又很快在关外折戟沉沙。可见闯军即便是没有出意外,也难敌精锐的清军。 所以,众多因素在一起发挥作用,让清军最后从山海关进入内地。虽然他们远不止这一个选择,却还是做大了路线优化。山海关当地也就因为这个事件,被永远的记录在历史书上。(完)相关参考
这一站中来讲述一下清军入关的山海关之战。明末,吴三桂所率明军联合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此战,清朝正式进入中原,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明朝末年,明军、清军以及李自成率领的大
成语典故_问鼎中原的故事:问鼎中原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
一直有个说法,不是明朝要自灭,是天要亡明。很多历史迷至今都相信,如果没有明末的“小冰河”时期,没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就靠清军的八旗军,根本就吃不下明朝。毕竟一个扎根于中原几百年的大帝国,就算处于衰退期
我来做一个大胆的三国假设,假如在东汉末期,团队原班人马不变,刘邦集团占据中国西北、西南地区,李世民集团占据中国东北、华北、中原等长江以北地区,朱元璋集团占据中国江南、华东、岭南等长江以南、海南以北地区
问鼎中原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庄王带兵北伐,以朝拜的借口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小,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形势。 公元前606年,进行北伐的楚庄王以讨伐陆浑之戎为时机,把楚国的大量军队开到了周王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问鼎中原是在讲谁的故事 问鼎中原的故事介绍
问鼎中原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庄王带兵北伐,以朝拜的借口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小,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形势。 公元前606年,进行北伐的楚庄王以讨伐陆浑之戎为时机,把楚国的大量军队开
1644年(大顺永昌元年,清顺治元年)四月,李自成率农民军在山海关外和吴三桂部激战,战斗打的非常激烈,当双方都疲惫不堪的时候,这时,满清多尔衮率八旗军突然杀出,与明吴三桂合兵一处,一举击败了李自成的大
如果慈禧不死,袁世凯有机会吗? 文/祥哥 袁世凯和慈禧产生关系,肇始于戊戌变法时期。 当时,维新派正在四处呼吁变法,袁世凯也是有抱负、有眼光的人,双方一度走得很近。由于维新派的倚重和大力推荐,袁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问鼎中原的典故出处 成语问鼎中原和谁相关
成语典故_问鼎中原的典故出处成语问鼎中原和谁相关? 问鼎中原的典故: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