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将到大将
Posted 大将
篇首语: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中将到大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中将到大将
核心提示:使他没有想到的是,穿上军装的那天,他不是排长,更不是士兵,而是将军:正师级职务,中将军衔。晚年,萧劲光曾与人戏言:“当了一辈子兵,提了两级军衔:从中将到大将。” 萧劲光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三十年海军司令萧劲光》,作者:吴殿卿,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萧劲光少年时期就酷爱军事,初次出国留学便主动选择了军事专业,参加了排长班的培训学习。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高潮中,他如愿以偿地投笔从戎了。使他没有想到的是,穿上军装的那天,他不是排长,更不是士兵,而是将军:正师级职务,中将军衔。 >晚年,萧劲光曾与人戏言:“当了一辈子兵,提了两级军衔:从中将到大将。” >二十二岁的国民革命军中将 >1925年,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日渐沉滞的国民革命出现了新的局面。全国工人运动中心之一,有“小莫斯科”之称的江西安源,工人运动空前高涨。萧劲光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来到安源,担任了路矿工会俱乐部游艺股股长。尽管这一工作不太符合酷爱军事的萧劲光的意愿,但他仍然干得有声有色。 >这年秋天,萧劲光代表安源党组织和工会到上海慰问罢工的工人刚刚返回,就接到中共湖南省委的通知,调他到广东工作。于是,他立即交代完工会的工作,再返上海,在上海港登上了南下广州的客轮。 >此时的广州,是广东国民政府所在地、全国革命的中心。客运码头上,“打倒卖国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庆祝国民革命军东征的伟大胜利”之类的大标语,举目可见。萧劲光一下船就感到热浪扑面。他兴冲冲地跨下跳板没走几步,就被一个身材魁梧、举止洒脱的青年军人迎面截住:“你是萧劲光?” >萧劲光一愣:“你是--”那人一把抓过萧劲光的行李,干脆地说:“没错吧?我是来接你的,走吧!” >几句交谈后,萧劲光才知道此人名陈赓,湖南湘乡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秘书,是专门到码头来接他的。从交谈中,他还知道,陈赓也在长沙长郡中学上过学,是不同班的校友。 >望着满街的大标语,萧劲光很振奋,遂问道:“这次调我来,是不是来与你一起搞军事的?”他知道国民革命军正在东征,急于弄明白自己将要做的工作。 >“差不多。过两天周主任会找你谈,先住下再说。” 在陈赓的带领下,萧劲光到东山中共广东区委机关驻地,向区委书记陈延年报了到。 陈延年是陈独秀的长子。他除了脸形上与父亲有些许相像外,在性格气质上则完全不同。他不仅善于独立思考,有见解,而且办事果断。萧劲光与他是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同学,向来无话不谈。三句问候过后,萧劲光便开门见山地说:“接到通知,我就估计是要我来搞军事的。看外面的架式,错不了。告诉我,到哪里去?” “到哪里去?吃饭去!”陈延年笑道,“这么急呀!你现在的任务是吃饭、休息。工作有你干的,只怕到时候你想休息都休息不成!”接着,他告诉萧劲光:“你的工作由周恩来主任定。周恩来同志在党内负责军事工作,现在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同时兼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陈赓就是代表他去接你的。”最后,陈延年又强调:“知道你是军事迷,愿意干军事。恩来同志回来会找你谈的。你有什么想法,我可以提前转告他。”相关参考
1955年,我国实行军衔制,授予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1360名少将,合称「开国将帅」。令人惋惜的是,从开国元帅、大将、再到开国上将、中将的254名将帅,仅有一名开国中
核心提示:1924年,父亲学成回国,先被派往安源煤矿从事工运工作,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以最年轻的“中将”身份参加了北伐战争。肖劲光资料图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肖凯,原题:追忆:围
尹先炳,老红军,也是征战几十年的一员猛将,朝鲜战争中的16军军长,是我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的最高指挥官。>55年授衔时,威震朝鲜战场的名将尹先炳凭资历和战功应该授予中将军衔,最后却被降为大校。原因就是尹
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萧劲光少年时期就酷爱军事,初次出国留学便主动选择了军事专业,参加了排长班的培训学习。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高潮中,他如愿以偿地投笔从戎了。使他没有想到的是
炮兵连进入阵地后,杨九坪和炮兵到指挥所领受任务,陈正湘指着那两个目标问迫击炮能否打到杨九坪目测距离后说:“直线距离约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内,保证打好。”当炮手迅速做好准备后,陈正湘再次要求必须一次就将目...
军旅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有组人看人赞的精彩镜头:新四军狙击手顺溜潜伏在高地上,细瞄准、稳击发,一枪成功击毙日本华东军司令石原中将。一个从山窝窝蹦出来的兵娃子,凭借精湛的射击技术,撂倒血债累累的日军
1937年10月初的一个晚上,在山西太原绥靖公署和第二战区长官部的门口,一辆黑色囚车和10余辆三轮摩托车正严阵以待。不一会儿,十余名宪兵和一个被数名宪兵押着的军官走了出来。军官穿着将校尼军服,从领章看
那是在1942年10月的一天夜晚,时任八路军129师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刘志坚(1912—2006年,湖南平江人,1955年开国中将)带领一个骑兵班,到六分区传达冀南区党委的指示。行进途中与敌人遭遇。
那是在1942年10月的一天夜晚,时任八路军129师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刘志坚(1912—2006年,湖南平江人,1955年开国中将)带领一个骑兵班,到六分区传达冀南区党委的指示。行进途中与敌人遭遇。
石亨(?-1460年),渭南人。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早年抗击瓦剌,颇有战功。后于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辟,得以权倾朝野。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党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