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汉人却帮忽必烈灭宋 董文炳帮助南宋修史
Posted 宋史
篇首语:少量的常识,当得大量的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介汉人却帮忽必烈灭宋 董文炳帮助南宋修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介汉人却帮忽必烈灭宋 董文炳帮助南宋修史
董文炳是元初著名大臣,只是他的身份是一位汉人。据说忽必烈称董文炳为董大哥,因为他是灭南宋的功臣之一,一生为元朝的发展鞠躬尽瘁。董文炳少年老成,年轻时曾以恩济威,率领四十六名部下赶到大理从征,因此得到忽必烈的表彰,也因此跟随忽必烈。等宋朝灭亡以后,董文炳有帮南宋收集各种历史,但当时内部对于如何修史还存在分歧,直到元顺帝时期才得以展开。
一部历史,往往记述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传达着一个民族的声音。一部历史,更可以通过叙述治乱兴衰的历程,昭示后人治国安邦的经验与教训。赵宋王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但记录总结宋朝几百年荣辱兴衰的历史之笔,还没有停止它的书写。
南宋祥兴二年(1279),宋朝灭亡了,宋朝的历史却需要总结。正如灭宋时的左路军主将、中书左丞董文炳,对翰林学士李盘所说的那样:“国可灭,史不可没。宋朝历经十六位皇帝,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历史资料全都存储在史馆内,我们应当全部收存以备借鉴。”
宋代重视修史,史馆组织较前代严密,修史制度比较健全,编纂了大量官修史籍。仅官方编修的当代史籍,即有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和会要六种。同时,私家撰史也成为风气,如《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即是其中的名篇佳作。保护好这些史籍史料,对于汲取历史教训,新朝稽古定制,笼络汉族文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董文炳率先进入临安城后,即着手收集南宋史馆的各类历史典籍资料。三月,元军主帅伯颜班师,令董文炳留守治事,他派人将宋人所修国史及注记五千余册押送至元朝的国史院。但元朝政府编纂《宋史》的工作却极为拖沓。南宋灭亡之后,元世祖即令史臣撰修《宋史》。
但由于朝廷内部对采用怎样的体例编写这部史书的意见不一,影响了修史工作的进行。直至元顺帝时,才诏令脱脱主持修撰辽、金、宋三史。但此时已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两年零七个月,故而编纂得比较草率。但《宋史》以其496卷的浩瀚篇章,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居二十五史之冠。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元朝大臣董文炳简介,董文炳为何能让忽必烈叫他“大哥”
简介董文炳(1218~1278),字彦明,董俊长子。16岁丧父,自幼聪慧,善于记泳,伊若成人。蒙古太宗七年(1235),因父董俊功德授藁城县令。时遇旱灾蝗害,官府征敛日暴,文炳出私谷数干石赈济灾民;前
忽必烈之所以愿意让南宋暂时或长期存在,除了受有汉文化的影响以外,另一原因是他有后顾之忧。起先有阿里不哥,其后有昔里吉与海都。虽则昔里吉与海都之称可汗,是在伯颜「”平宋”还朝以后,忽必烈之时时担心有人要
迂回攻宋忽必烈灭大理之战 蒙哥继汗位后,吸取连年攻宋受挫教训,决定避开宋军主要防线,进兵大理国,从侧背迂回攻宋。大理国是白族于后晋
忽必烈建立元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其孙忽必烈于1260年继承了蒙古汗位。他经过几年准备,再度南下灭宋。他在同南宋长期作战中认识到,要想统一中国,巩固政权,完全采取蒙古原来的统治方法是不行的。于是,他依
忽必烈灭南宋:联盟海盗建立海上粮食运输系统 蒙古人作为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一向惯于陆地作战,他们向南方进军时,亦聪明地懂得如何利用海洋--他们不仅收纳了背叛的南宋海军,拥有规模庞大的海洋战舰,大型
揭秘:元太祖任人唯贤三个汉人助忽必烈统一天下 成吉思汗虽然横扫欧亚大陆,却没有灭掉宋朝一统天下。之后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等虽然屡屡发起对宋朝的骚扰和攻击,但都没有灭掉宋朝统一中国,而忽必烈做到了
阿里不哥兵败被囚禁,这不得不说是汉人的不信,因为和信奉汉法的忽必烈相比,阿里不哥顶多是多占些土地,多荼毒一些百姓,但是绝对不可能灭了南宋,史书记载的阿里不哥之后病死,那真相又会是什么呢阿里不哥与自己的
阿里不哥兵败被囚禁,这不得不说是汉人的不信,因为和信奉汉法的忽必烈相比,阿里不哥顶多是多占些土地,多荼毒一些百姓,但是绝对不可能灭了南宋,史书记载的阿里不哥之后病死,那真相又会是什么呢阿里不哥与自己的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宋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宋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