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钟表馆人气火爆是怎么回事

Posted 故宫

篇首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故宫钟表馆人气火爆是怎么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故宫钟表馆人气火爆是怎么回事

故宫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宫,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先是还原古代新春,之后又是元宵节的灯会,而现在,故宫的钟表馆又成了很多人游览的地方。钟表馆顾名思义,展出的都是一些钟表,但是钟表绝对不会像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那样普通,平民化,而是属于非常精致美观的精品钟。那么,钟表馆展出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展品,为什么会引来众多游客的参观?

2019年3月16日,北京,故宫钟表馆自1月再度开放后,人气依旧火爆。

故宫钟表馆自上世纪30年代设立以来,先后以永和宫、奉先殿、保和殿东庑作为馆址。2004年9月底,钟表馆再次迁至奉先殿,经过十余年的展出,钟表馆展示设备日渐陈旧。

新钟表馆目前陈列故宫博物院藏精品钟表82件,其中中国钟表21件,外国钟表61件。

82件钟表中,有20件钟表为首次展出。展览通过清宫造办处钟表、广州钟表、英国钟表、法国钟表、瑞士钟表、多国钟表六个单元,以及两个场景,展示了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钟表的境况。

1.简介

钟表馆设于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上的紫禁城当中的。清乾隆年间,宫廷中已经大量使用以发条为动力的机械钟表。清宫收藏的各式钟表,主要是乾隆和嘉庆年间在广州、苏州和宫内做钟处制造,部分是英、法、瑞士等国出产。中国制造的钟表多以黄金、珠玉、宝石为装饰,造型模拟楼阁、宝塔、花果、盆景等。英、法等国出产的钟表则模拟西洋建筑、车马人物等。这些钟表报时报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自动开门关门,机器人出来敲钟;有的到时琴鼓齐鸣,奏出优美的曲子;有的花开、蝶舞、水注流动、飞鸟啼鸣,都以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和吉祥的寓意取悦帝后。

钟表馆设在景运门外的奉先殿内,共展出十八世纪中外制造的各式钟表一百二十三件。

2.来源途径

故宫钟表的来源 比较丰富。现有收藏的1500多件钟表。都是通过以下途径进宫的。

第一个来源就是宫廷自己制造的钟表。有记载说,顺治帝曾经让工匠仿制钟表,但由于当时的发条不太过关,所以钟表走时不准确。这反映出顺治时期宫廷已经有了一些制作钟表的实验。康熙时期,宫廷里有一个机构叫自鸣钟处,是专门为皇帝收藏、制作、保养钟表的地方,制作钟表的人员包括一些西洋来的传教士,此时的宫廷钟表制作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康熙帝在一道谕旨中说,南方的官员可以不用进贡钟表了,因为现在大内可以自己制作了。到了乾隆时期,清宫钟表的制作已形成了一条从西洋传教士、外部的匠人、一直到做钟太监的非常稳定的基础梯队,钟表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清宫钟表的第二个来源是使团进献的礼品。在西方使团进送的礼品中,钟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据初步统计,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仅俄国使团送给中国皇帝的钟表就有二三十件。臣工的进献也是清宫钟表的来源之一。每当重大的节日或是帝后的寿辰,各地官员都要送一些礼品,钟表在清代也就成为各地官员进贡的重要物品。

清宫钟表的第三个来源是通过各种贸易渠道采办的。一些钟表是在皇帝的直接授意下,由官员和当时的洋商进行沟通,然后洋商把要求带回西洋,订做后运回来的。另一类钟表是当时的洋商为迎合中国人的审美和喜好制造并售卖的。19世纪,瑞士超过2/3的钟表制造厂家都为中国市场制作钟表,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进入到皇宫里,以此抬高身价,因而当时出现了许多中文品牌的钟表。

3.钟表历史

早在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这似乎的确比我们晚一些,但公开计时,的确不同于我们王权天授的理论。所以,我们即便有了先进的计时工具,也不公开。

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相关参考

北京故宫门票多少军人免费吗

“八一”建军节,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除此之外,其余时间不免费。1、每年4月1日-10月31日为旺季,每张门票为人民币60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2、每年11月1日-来年3月31日为淡季,每

故宫宫墙矮了90厘米怎么回事?故宫为什么还会缩个儿?

  有些布料会缩水,人老了之后也会变矮,这都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对于建筑来说,一般如果不是拆除的话,它基本上是会一直保持原本的样子。然而,故宫的宫墙,从最开始建好到现在,快六百年过去了,宫墙居然矮了90

故宫宫墙矮了90厘米怎么回事

有些布料会缩水,人老了之后也会变矮,这都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对于建筑来说,一般如果不是拆除的话,它基本上是会一直保持原本的样子。然而,故宫的宫墙,从最开始建好到现在,快六百年过去了,宫墙居然矮了90厘米

历史秘闻 故宫宫墙矮了90厘米怎么回事

有些布料会缩水,人老了之后也会变矮,这都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对于建筑来说,一般如果不是拆除的话,它基本上是会一直保持原本的样子。然而,故宫的宫墙,从最开始建好到现在,快六百年过去了,宫墙居然矮了90厘米

故宫慈宁宫花园

慈宁宫花园,位于慈宁宫和寿康宫南部。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以后经过多次改建,至清乾隆年间(1736-1795),形成今日之格局,包括临溪亭、咸若馆、吉云楼、宝相楼、慈荫楼等建筑。在

故宫青铜器铭文背后——周代史官记述的西周历史故事

故宫青铜器馆承干宫有两件西周时期的「”卣”揭秘了周代史官的故事。「”卣”是酒器,往往用在很重大的礼仪中或是很重要的场合,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叔卣,据唐兰的判断是周昭王时期作器。周昭王是西周第四代国王,公

电子钟表有怎样的发展历程

人们掌握了电的振荡特性以后,就开始用电的振荡来制造钟表了。电子钟表的突出特点是用电的振荡决定走时精度,以至完全代替了机械手表中的游丝、摆轮。并且用电能代替了原来的机械发条。一般说来,人类的计时工具发展

瑞士 瑞士·1983年瑞士钟表业开始复兴

1983年瑞士钟表业开始复兴瑞士素有“钟表王国”之称。40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在世界钟表业的领先地位。70年代中期,日本生产的电子石英表异军突起,席卷世界钟表市场。瑞士表在低、中档次手表市场中的销售量

钟表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

有关于钟表的原理和发展史

中国古代有日晷、水钟、火钟、铜壶滴漏等,这只能算是古人的计时器。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都不能称作钟表。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而且,它有擒纵器,正是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