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 究竟哪个朝代才是真正的闭关锁国

Posted 时期

篇首语: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 究竟哪个朝代才是真正的闭关锁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 究竟哪个朝代才是真正的闭关锁国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当时的封建政府实行的一项封闭自我的政策,也正是因此,中国才大大的落后于国外社会,导致最终在清朝末年,屡屡被列强侵略,花了上百年的时间,才终于完全将侵略者都赶走。不过,明清时期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封闭,究竟“闭关锁国”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政策,明清两朝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闭关锁国呢?

明清两朝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现在大家的共识就是当初的政府实行这一政策,不与世界接触,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中国的国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闭关锁国这一政策早在宋太宗赵光义时就开始了全面海禁据《宋史》里的《太宗本纪》记载,雍熙二年(985年)九月赵光义"禁海贾"。只不过宋朝的中国经济实力在世界上还是毫无疑问的霸主,后世也没有过多的苛责。中国开始慢慢被西方国家赶上被超越是在明清时期,故而提起闭关锁国就对这两个朝代的当政者感到痛心疾首。

明朝时期的闭关锁国

元末明初,日本的封建诸侯各自割据称雄,互相厮杀,而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当起了海盗,组织武士、浪人和商人勾结开始到中国的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明太祖朱元璋刚刚打下天下,沿海还有军阀余党,在加上日本海盗的骚扰,朱元璋为了安定沿海、防止军阀余党和日本海盗勾结,于是便开始实行海禁正常,完全的禁止大陆与海外接触,海禁时期规定“片板不许入海”,甚至于民船造的大一点就是违法行为,有出海的嫌疑。

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大明律》

明代永乐到宣德年间在位时有过“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不过那并不是开关与外国贸易的,更多是宣扬大明朝的国威,是出去炫耀了。还有就是民间流传是朱棣心里始终放不下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毕竟皇位是抢来的,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出海找他去了。

隆庆年间国家已经比较稳定了,有精力和能力来管理沿海了,就调整正常,允许民间赴海外经商,史称“隆庆开关”。,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区一直都没有消停过,国家为防止民间与倭寇勾结影响国家的管理和统治对与日本的任何接触都是严格禁止的。据学界研究,当时明朝的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各国欢迎,而许多国家缺乏名优商品能满足明朝的国内需求,只好以白银支付所购明朝商品,引致白银大量流入明朝。隆庆开放和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明末海禁的废弛。这些政策对明朝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以上明朝对沿海的控制来说,主要还是为了抵御外族侵扰、维护统治,并不是针对于经商贸易的,因此我认为明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是当时特定环境下当权者采取的权益之计。明朝中后期开始允许民间与外国通商来看,明朝时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

清朝的早期的闭关锁国和明朝是类似的,刚刚拿下天下的清朝还没有稳住阵脚,台湾的郑氏家族一直准备反清复明,骚扰沿海。相传明朝朱三太子流亡南洋,也在积极的谋划复国。满清属于少数民族,害怕汉人不服统治和洋人勾结造反,于是清朝早期的闭关政策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并不是针对于商业,而是一种被动的自卫措施。

康熙年间,1863年收复台湾,国内的统治基本稳定,汉人也没有刚开始那样的仇恨满族的统治,开始慢慢接受。康熙帝深知进行海外贸易于国有益,于是于1684年解除海禁。

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民生有益,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腹里省分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故令开海贸易。——康熙帝

有直接证据表明清朝闭关锁国的事乾隆帝驳斥英国使臣要求的时候说的话。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曾经向清朝提出六项要求:

1、要求英国货船能到浙江、天津等地收泊;

2、要求在北京设立商行;

3、要求在珠舟山占一岛屿,以便英国人居住和收存货物;

4、要求在广州城划一地方居住英国人,或者居住澳门之人出入自便;

5、要求准许英商从广东内河航行澳门,货物不纳税或少纳税;

6、要求确定关税条例。

从这六项要求之中不难看出有侵犯我国领土和关税自主的无理要求,在此情况下,乾隆帝驳斥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句话就成了闭关锁国的证据了,不过我感觉更多的是乾隆帝表达的一种气愤的心情,因为随后清朝并没有完全的不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

给清朝扣“闭关锁国”这一帽子是不大合适的,其实我感觉这更应该是外国为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找的一个借口,中国长久的自给自足的小民经济导致了国人对外来的工业产品并不感兴趣,外国人的货卖不出去,而自己又大量购买中国的瓷器和茶叶,导致了严重的贸易逆差,赚不到中国的钱反而让中国赚走了大量的钱。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闭关锁国,起初都是一种自卫的一种权益之计,后来都还是都开关与外国通商,虽然进行着严格的管理。如果非要说谁更严重一点的话,那清朝就严重一点,当时的统治者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对外国人乃至他们的物品技术都是持鄙夷的态度的,就很难虚心的接受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了。

相关参考

经历了鸦片战争,道光得知英国女王才23岁,竟说想纳女王为妃

清朝是我国封建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一共走过了将近300年的风风雨雨,从初期的骁勇善战、入驻中原,到康熙、雍正、乾隆的鼎盛时期,清廷也逐渐狂妄起来,尤其是乾隆,甚至好大喜功的玩起了闭关锁国。就在他们专心

经历了鸦片战争,道光得知英国女王才23岁,竟说想纳女王为妃

清朝是我国封建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一共走过了将近300年的风风雨雨,从初期的骁勇善战、入驻中原,到康熙、雍正、乾隆的鼎盛时期,清廷也逐渐狂妄起来,尤其是乾隆,甚至好大喜功的玩起了闭关锁国。就在他们专心

九、一纸封关令

  清王朝与闭关锁国四个字的关系似乎很暧昧,一提到清王朝,就会想到闭关锁国。这四个字就出在朝,是乾隆把中国彻底地与世界隔离。康熙曾下令开放海禁,为什么到了乾隆时期,就完全地关闭上国门了呢?清朝自乾隆开

本该开放的清朝为何变成了最终的“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典型的保护主义。严格限制本国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康熙年间的清朝,并不是一味的闭关锁国。是开放通商口岸,加大对外贸易;还是闭关锁国,这个问题

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

 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  “闭关锁国”这一名称,并不见诸于当时任何官方文献和私人著述,而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以前实行的一系列对外政策加以概括而提出来的。它的内

“清朝闭关锁国”是天大的谎言

 “清朝闭关锁国”是天大的谎言  “清朝闭关自守”几乎已成“共识”,但清政府何时“闭关”的?鸦

闭关锁国的历史原因

近代中国科技落后西方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闭关锁国”根本原因”是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潜在的、深层次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比较持久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主要原因”是指一定历史条

清朝经济发达,只因闭关锁国落后

我们后人寻找清王朝灭亡的原因时,通常不离口的是那个王朝盲目自大、闭关锁国等等。无疑,这属于正确无比的话语。问题在于,自大、锁国之类也要讲资格,不是谁想自大就自大,谁愿锁国便锁国。比如夜郎国自大,至今遭

明朝期间,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干什么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存在了将近三百年的时间。现如今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清朝耽误了我国近代史的发展,从康熙帝时期开始,就有一点闭关锁国的迹象了,到了乾隆帝以及之后,闭关锁国到达了巅峰。总的

清朝闭关锁国的后果和影响是什么

 清朝闭关锁国的后果和影响是什么  有很多多史学家认为满清朝廷的建立扼杀了明末的ZB主义萌芽,因为清朝的皇帝们都非常的自恋,他们认为中原王朝地大物博,根本用不着和外界通商联系,从顺治的海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