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战争中,中国历史上三大胜仗和三大败仗

Posted

篇首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在对外战争中,中国历史上三大胜仗和三大败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在对外战争中,中国历史上三大胜仗和三大败仗

2、秦朝以後的各朝三大勝仗和三大敗仗盤點 之兩漢兩晉篇

在对外战争中,中国历史上三大胜仗和三大败仗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战役都是对内的王朝更替战争,以促进历史发展的。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也有不少的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事中,到底有哪三大胜仗和哪三大败仗呢?

其实这所谓的三大,并不是纵观历史全程跳出来的唯三,后人难以在春秋笔法的史册中进行的全面的对比。所以这些三大战役,都是按时代挑出来的,我们就从西汉开始说起。

【西汉】

三大败仗:

1、高祖时白登山之围,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靠美人计侥幸逃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汉朝不得不以屈辱的和亲来讨好匈奴,换取了七十年的和平。

2、吕后时征讨南越赵佗之战,两万汉军在东南山地中几乎全军覆没,吕后本人也气病,不久后去世。从此南越得以割据东南地区达三十年。

3、汉武帝时征讨匈奴的燕然山战役,汉军原本节节胜利,谁知汉武帝在后方办了前线统帅李广利的罪,导致李广利反叛,最终失利,此战后汉武帝停止了北追匈奴的步伐,停止了对外用兵,匈奴得以在漠西地带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三大胜仗:

1、汉武帝时的漠北大会战,卫青霍去病率十万铁骑与匈奴会战,消灭匈奴骑兵十万多人,几乎是匈奴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由漠北迁徙到漠西,再无力与中国对抗。而鲜卑族却西迁蒙古草原,填补了匈奴留下的空白。

2、汉武帝征南越之战,此战先败后胜,先是终军的两千汉军被全歼,使汉武帝下定了扫平南越的决心,程不识的两万大军经浴血奋战,终于平定南越,从此,东南沿海尽为中华版图。

3、陈汤灭匈奴之战,此战杀死了匈奴单于,使匈奴归附于汉朝,匈奴对汉朝的侵扰彻底解决,汉武帝若在天有灵,也可含笑九泉了。

【东汉】

三大败仗:

1、光武帝时湖南五溪族反叛,汉朝四次讨伐均告失败,老将马援也染病身亡,五溪的侵扰从此困扰东汉二十多年。

2、明帝时羌族反叛河西,作乱达六年,由于马援被陷害,东汉损兵折将难以平服,真是自坏长城。此战延缓了东汉反击匈奴的步伐,中国的势力被阻止在玉门关外几十年。

3、章帝时南越叛乱战,叛乱四年之久,汉朝军队死伤无数。不过最终还是平定,算是惨胜里有大败。

三大胜仗:

1、和帝时燕然山战役,大将军窦宪消灭俘虏匈奴近二十万人,北匈奴遭受沉重打击,不得不退到葱岭地带。

2、和帝时金微山之战,消灭匈奴近万人,匈奴单于只身西逃,此战宣告了北匈奴的最终灭亡。也使得匈奴残部西迁欧洲。

3、马援平定交趾之战,印度支那领土尽为中华版图,马援被越南人敬奉为“木头公”,直到今天许多越南人依然将其敬奉为神,每日朝拜供奉。

【两晋】

三大败仗:

1、晋武帝时的平定羌族战役,内部各自为战,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名将周处战死。此战刺激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野心,为此后的五胡乱华打下了伏笔。

2、匈奴攻长安战役,南匈奴叛乱,围攻长安,两万晋军战死,南匈奴横行北中国。

3、匈奴攻洛阳战役,几乎是兵不血刃,晋朝皇帝当了俘虏,西晋灭亡。

三大胜仗:

1、 祖逊北伐,五胡全线溃败,晋军节节胜利,眼看光复山河在望,谁想晋朝统治者从中作梗,断送了大好局面。祖逊也忧愤而死。

2、淝水之战,八万晋军大破前秦八十万大军,而且是靠的陆战。晋军的战斗力名不虚传,北府兵声威天下。可惜这么强大的部队,后来基本用在镇压内部农民起义上,可悲,可叹。

3、刘裕北伐战,大破北魏骑兵十万,粉碎了鲜卑族不可战胜的神话,势力一直扩展到黄河流域。可惜后来刘裕忙着争皇位,北伐遂终止。

【南北朝】

三大败仗:

1、刘宋北伐之战,起先形势大好,可惜用人不当,杀了名将澶道济,起用了草包王玄漠,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结果全线溃败,还让北魏打到了南京城下。

2、梁朝北伐之战,梁武帝异想天开,以为靠个叛徒侯景加几万大军就可光复北方,结果险些闹个全军覆没。但梁军表现可圈可点。消灭魏军人数远多于自身损失,名将陈庆之还算不辱使命。

3、陈朝失淮南之战,陈朝初立,北齐南侵,陈朝丢失了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势力范围更加缩小。

三大胜仗:

1、刘宋盱眙之围,不足万人的小城,顶住了北魏五十万大军几个月的猛攻,迫使北魏最终北撤,保住了刘宋,算是南朝战史上不多的亮点。此战使北魏伤亡惨重,更使得魏军视攻城为死途。三十年不敢南下。

2、刘宋历城战役,是刘宋初期的北伐战役,名将澶道济一路北上,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域,可惜澶将军最终被冤杀,留下了自毁长城的千古叹息。

3、梁朝陈庆之北伐战役,虽然梁武帝指挥不当,但陈庆之还是打出了国威军威,一度进军到河南一带。迫使西魏差点迁都。可惜分配给他的兵力太少,以至最终不得不南撤。但是比较于其他将领的大败,他可以冲破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将部队安然带回,也可谓是一场胜利。

【隋朝】

三大败仗:

1、雁门关战役,突厥二十万铁骑大破隋军,隋炀帝险些丧命。此战使突厥势力日益膨胀,开始大规模侵扰中国边境。

2、隋朝三次征讨高丽战役,几乎是全军覆没,还造成了国内的动乱。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3、隋朝末年海南岛叛乱,隋军全军覆没,海南岛险些割据称王。

三大胜仗:

1、征讨吐谷浑之战,隋军占领河西地带,消灭吐谷浑主力数万,基本解除了隋朝南征的后顾之忧,为统一中华奠定了基础。

2、隋文帝征讨突厥之战,隋军三路出击,聚歼突厥主力,迫使突厥向隋朝称臣。

3、隋朝征南越战役,广西,海南尽为中华版图。

【唐朝】

三大败仗:

1、唐初对突厥之战,突厥打到长安城仅四十里,虽然有唐太宗只身退敌的壮举,但签的可谓是城下之盟。连唐朝也视之为耻。

2、唐玄宗时代怛罗斯战役,八万唐军鏖战二十万阿拉伯帝国军。远离国土作战,又遭对方突然袭击,兵力比对方少十二万。却能杀敌数万,坚守数日,只因自身内部出现叛变也被迫败退,此战败的不丢人,可谓虽败尤荣。阿拉伯帝国也从此战意识到唐军的强大,从此不敢东进。

3、唐朝征南诏战役,此战原本即为不义之战。唐朝损失达六万人。为安史之乱埋下伏笔。

三大胜仗:

1、唐太宗反击突厥战役,不战则已,一战则胜。俘虏突厥可汗,灭亡突厥,可谓是千古奇功。此战奠定了中华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中国皇帝被尊为天可汗。中国封建王朝“天朝上国”的思想也由此而来。

2、唐玄宗时代小勃隶战役,王忠嗣指挥唐军击败阿拉伯帝国与吐蕃联军,收复小勃隶,此战奠定了今天新疆的版图,阿拉伯帝国势力被阻止在葱岭以西。此战中二十二岁的郭子仪初出茅庐,射杀阿拉伯主帅,一鸣惊人,后为大唐第一战将。

3、李槊退吐蕃的陕州战役,宪宗时吐蕃乘唐朝内乱,进兵陕州。刚刚平定了蔡州叛乱的李槊临危授命,大破吐蕃军。此战使唐朝国威再震,吐蕃回纥纷纷遣使请和,已经走向没落的唐朝又重新振兴了一段时间,迎来了所谓的“中兴”。

【北宋】

三大败仗:

1、北宋伐幽州战役,以步兵为主的宋军被契丹骑兵杀的大败。名将杨业战死。北宋对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同时宣告北宋军事思想里“以步克骑”战术观念的破产。

2、北宋伐西夏之好水川战役,三十万宋军被西夏骑兵打的全军覆没。名将任福战死。几十万宋朝步兵在西夏铁骑面前无还手之力。再次证明以步兵为主的战法无力战胜游牧骑兵。

3、北宋与金朝的战争,几乎是全线溃败,丢失汴梁,北宋灭亡。两个皇帝当了俘虏。并不是因为金朝多么强大,而是北宋政权已经腐败到家了。

三大胜仗:

1、澶州之战,在宰相寇准的力主下,宋真宗亲率禁军在澶州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震,击败辽军进攻,击毙辽国主将萧兰达,宋朝的禁军果然了得。同时杨延昭军也从其山西向辽军背后出击,二十万契丹军几乎被陷入合围死境。本是血洗国耻的大好时机,可惜宋真宗懦弱无能,签定了《澶渊之盟》,真是中国不败而败,契丹不胜而胜。此战后辽国不敢南下,保障了宋朝近百年年的太平。

2、狄青防御西夏战争,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战略思想多次挫败西夏进攻,大量使用火器以弥补野战能力的差距。同时对西夏进行经济封锁,长年的相持战将西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最终不得不向宋朝称臣。宋朝西部边境得以几十年的太平。

3、宋朝征安南战争,虽未能灭亡越南,却也将其精锐部队尽数消灭,使越南向中国投降,保障了南部边境的平安。

【南宋】

三大败仗:

1、南宋初期对金战争的失败,金军几次南下,宋朝节节败退,宋高宗也逃亡到海上。但宋军的顽强抵抗使金人终于无法在江南立足,宋朝也同时在战斗中锻炼出了大批优秀的部队。

2、韩佗胄的北伐失败,用人不当,放着军事天才辛弃疾不用,导致宋军在强弩之末的金朝面前依然全线溃败,从此南宋政府彻底丧失了北伐的勇气。

3、宋蒙战争失败,内有奸臣当道,外有强敌进攻,纵然有英雄出世又如何能不败。战争打了67年,蒙古军伤亡惨重,后用了大量汉军才勉强得胜。宋朝军民算是虽败犹荣。

三大胜仗:

1、岳飞抗金的胜利,大破金朝主力骑兵,将战线推进到开封外围,金朝当时已准备放弃河南。光复山河在望,可恨那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活活葬送了大好局面。

2、襄阳防御战,先后近两次,消灭蒙古军数万人,历时达五年,岳飞留下的襄阳防线确实厉害!吕文奂也不愧是名将,可惜金庸老先生将其丑化了。同样可恨的是南宋朝廷奸臣当道不发救兵。导致襄阳陷落。由此可见,南宋其实不是灭亡在蒙古人手里,而是灭亡在我们汉人自己手里。

3、钓鱼城防御战,蒙古几十万人无法攻克。蒙古大汗也阵亡在城下。于坚将军可谓英雄。钓鱼城是蒙古军始终没能攻克的城池。直到南宋灭亡后,见大势已去,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这才弃城投降。弃城后,守城的三十二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忠烈千秋。中华有如此豪杰,胡掳又岂能长留。蒙古人为什么在中原才呆了九十七年,答案由此可见。

【元朝】

三大败仗:

1、元朝征日本失败,不止是因为一场飓风,更是因为一向英雄的忽必烈脑子进了水,用了一个草包范文虎。此战使日本民族信心膨胀,开始了对中国领土的图谋。

2、元朝征安南的失败,几万蒙古人死在越南丛林里,越南国家得以保存下来。并开始骚扰中国领土。

3、元朝与钦察汗国战争的失败,元朝末期与钦察汗国交恶,一场大败伤了元朝元气,并让忽必烈忧愤而死。并使四大汗国从此脱离元朝控制。

三大胜仗:

1、元朝初期在中亚大破四大汗国联军。此战使蒙古人结束了西征,更使得元朝确立了在四大汗国里的领袖地位。

2、元朝抗击倭寇胜利,元朝末年倭寇开始骚扰东南沿海,元朝接连打了几个胜仗,算是维护一下蒙古人的颜面吧!

3、扩敦帖木儿平定西域之战,此战收复了西域二十万维吾儿军,并以此军对付中国本土的红巾军起义,导致了红巾军北伐失败。元朝又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

【明朝】

三大败仗:

1、土木堡之败,五十万明军全军覆没,其实与其说全军覆没不如说全线溃败,蒙古军一度兵临北京。名将于谦整顿土木堡之败的残兵,接连击败蒙古军,使蒙古军最终失败。但无论怎么说,土木堡之败都是国耻。

2、萨尔浒之败,十万明军全军覆没,明朝丢失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满清崛起,成为明朝最大的威胁。此战明军四路大军表现都可为英勇,只可惜主帅杨镐无能累死三军。抗倭援朝战争蔚山之败即为此人罪过,却又得重用。文官带兵的弊端和明朝的腐败由此可见。

3、明清松山战役,明军十三万清军十万,主将洪承畴定下步步为赢的战略方针,以相持战的战法,依靠优势的火器防御层层阻击清军,几乎把清军拖垮。可惜糊涂的崇祯皇帝好大喜功瞎指挥,接连四道诏书逼洪承畴出战,洪承畴痛哭一场,明知必败依然出击。结果兵败被俘。此战是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自此,明朝尽失关外堡垒,山海关成为前线。清朝掌握了全线进攻明朝的战略主动权。前线大好形势被崇祯的刚愎自用葬送,明朝有如此脓包皇帝,又怎能不亡国。特值得一提的是,此战中身为参将的吴三桂率军力战突围,一战成名,多尔衮也正从此时开始下定了招降吴三桂的决心。

三大胜仗:

1、朱元璋征讨蒙古之战,从发布《讨元檄文》开始打了近二十年,明朝先取北平,又夺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追亡逐北,打得元顺帝几乎无处藏身。徐达常遇春等一批名将打了一连串胜仗。云南,贵州,广西,甘肃,西藏,青海和内蒙古尽为中华领土。蓝玉的捕鱼儿海大捷宣告了北元政权的彻底灭亡,朱元璋也赞他为霍去病一般的名将。可惜天妒英才,蓝玉遭人诬陷,以谋反罪被杀,真是千古奇冤。

2、明朝抗倭援朝战争,经过张居正改革和戚继光的整军,一度积弱的明军又焕发了新的战斗力。抗倭援朝战争面对虎狼之师的日军,明朝打出了国威军威,经过平壤大捷和龙山会战,把日军打入死地。若不是京城的腐儒误事,1592年就可以把日本解决。1597年中日再战,明朝高歌猛进,将日军压迫在朝鲜沿海几个堡垒,并在露梁海战中将其全歼。此战日本伤亡惨重,200年国力一蹶不振。而明朝万历皇帝也自以为天下太平,从此不理朝政,刚刚振兴的明朝又重新走向腐败和衰落。

3、袁崇焕抗清之战。宁远战役面对明军全线溃败,袁将军孤身守宁远,大破清军主力,击毙努尔哈赤。不过此战为城池攻防战,女真人败的不服。几年后宁锦会战,袁将军列阵城外,与清军浴血奋战,在女真人所骄傲的野战里再次重创对手,使清朝数年不敢南下。后崇祯即位,清军饶过辽东,从蒙古入寇北京,却又被飞速赶来的袁将军击败。袁崇焕真成了女真人所难以逾越的万里长城。假若明朝皇帝雄才大略,用人不疑,明朝必然光复辽东。可惜崇祯皇帝虽有大略却无雄才,仅凭一个太监的一面之词就将袁崇焕冤杀,真是自坏长城。袁将军虽死,但他留下的宁锦防线却拱卫了明朝数十年,延缓了清军南下的步伐。一代将星如此遭遇,真让人扼腕长叹。

【清朝】

三大败仗:

1、两次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丢失京城。面对的不过是几千人的英法远征军,败的丢人可耻。可惜虽败却并未醒悟。

2、甲午中日战争,死伤六万人,被俘三千多人,丢失台湾与朝鲜,赔款两亿白银,洋务运动积攒的一点家底全都打光。明治天皇把自己的伙食费拿出来买军舰,西太后还在京城造她的颐和园。这样的王朝又怎能不败给日本。这样的王朝又怎么值得去效忠。

3、八国联军侵华战,两万洋鬼子就打下了京城,西太后发了宣战诏,南方各省却忙着与洋人媾和。义和团向敌人浴血冲杀。作为同盟的清军却向他们背后开枪。一个对外求和对内已经无法控制各省份,如一盘散沙的政府,离灭亡的日子也不远了。

三大胜仗:

1、康熙反击俄罗斯的战争,清朝初期军力还是相当强大,雅克萨之战打的俄罗斯只剩60人,使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也不敢东进中国,只得把目光转向西方。《尼布楚条约》中国获得的领土有今天整个东三省大。可谓大长国威。只可惜后来清朝丧权辱国,让此战阵亡将士的鲜血白流了。

2、左宗棠收复新疆战争,只要指挥统一,上下一心,将帅用命,清朝的战斗力还是强大的,收复新疆战争即为证明。占领新疆的浩罕国实为俄罗斯属国,装备也为俄式。但清军高歌猛进,一路西进。打的敌人狼狈而逃。洋务运动给清军带来的变化由此可见。俄罗斯也大为惊愕。不得不与中国签定了《改订伊犁条约》,承认了伊犁地区为中国领土。这在清朝末年的外交史上可谓是为数不多的亮点。直到今天,左老将军抬棺出战的英姿,依然激荡在我们心头,让多少国人热血沸腾。

3、中法战争,虽然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但清朝很快显示了其强大的战争潜力。镇南关战役将法国陆军打的损失惨重,台湾战役也将法国远东舰队打的元气大伤,无力再战,甚至法国内阁也因此倒台。这场战争也使列强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客观上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但是李鸿章一纸丧权辱国的协议让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这场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给了列强这样一个认识:“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但中国政府是好欺负的。放心和中国打吧,就是打输了,他们的政府也会给我们好处。”确实如此,一个连胜利果实都放弃的政府,其灭亡的下场也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战役是不少的,有不少朝代也曾站在历史舞台的巅峰,但是自认天朝太久了的中国古代统治者却渐渐落入故步自封的局面之中,最终经历了西方列强叩关的局面。

秦朝以後的各朝三大勝仗和三大敗仗盤點 之兩漢兩晉篇

西漢:

三大敗仗:

1,高祖時白登山之圍,三十萬大軍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達七天七夜,靠美人計僥幸逃生,幾乎全軍覆沒,從此漢朝不得不以屈辱的和親來討好匈奴,換取了七十年的和平。

2,呂後時征討南越趙佗之戰,兩萬漢軍在東南山地中幾乎全軍覆沒,呂後本人也氣病,不久後去世。從此南越得以割據東南地區達三十年。

3,漢武帝時征討匈奴的燕然山戰役,漢軍原本節節勝利,誰知漢武帝在後方辦了前線統帥李廣利的罪,導致李廣利反叛,最終失利,此戰後漢武帝停止了北追匈奴的步伐,停止了對外用兵,匈奴得以在漠西地帶又茍延殘喘了幾十年。

三大勝仗:

1,漢武帝時的漠北大會戰,衛青霍去病率十萬鐵騎與匈奴會戰,消滅匈奴騎兵十萬多人,幾乎是匈奴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戰後匈奴由漠北遷徙到漠西,再無力與中國對抗。而鮮卑族卻西遷蒙古草原,填補了匈奴留下的空白。

2,漢武帝征南越之戰,此戰先敗後勝,先是終軍的兩千漢軍被全殲,使漢武帝下定了掃平南越的決心,程不識的兩萬大軍經浴血奮戰,終於平定南越,從此,東南沿海盡為中華版圖。

3,陳湯滅匈奴之戰,此戰殺死了匈奴單於,使匈奴歸附於漢朝,匈奴對漢朝的侵擾徹底解決,漢武帝若在天有靈,也可含笑九泉了。

東漢:

三大敗仗:

1,光武帝時湖南五溪族反叛,漢朝四次討伐均告失敗,老將馬援也染病身亡,五溪的侵擾從此困擾東漢二十多年。

2,明帝時羌族反叛河西,作亂達六年,由於馬援被陷害,東漢損兵折將難以平服,真是自壞長城。此戰延緩了東漢反擊匈奴的步伐,中國的勢力被阻止在玉門關外幾十年。

3,章帝時南越叛亂戰,叛亂四年之久,漢朝軍隊死傷無數。不過最終還是平定,算是慘勝裡有大敗。

三大勝仗:

1,和帝時燕然山戰役,大將軍竇憲消滅俘虜匈奴近二十萬人,北匈奴遭受沉重打擊,不得不退到蔥嶺地帶。

2,和帝時金微山之戰,消滅匈奴近萬人,匈奴單於只身西逃,此戰宣告了北匈奴的最終滅亡。也使得匈奴殘部西遷歐洲。

3,馬援平定交趾之戰,印度支那領土盡為中華版圖,馬援被越南人敬奉為「木頭公」,直到今天許多越南人依然將其敬奉為神,每日朝拜供奉。

兩晉:

三大敗仗:

1,晉武帝時的平定羌族戰役,內部各自為戰,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名將周處戰死。此戰刺激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野心,為此後的五胡亂華打下了伏筆。

2,匈奴攻長安戰役,南匈奴叛亂,圍攻長安,兩萬晉軍戰死,南匈奴橫行北中國。

3,匈奴攻洛陽戰役,幾乎是兵不血刃,晉朝皇帝當了俘虜,西晉滅亡。

三大勝仗:

1, 祖遜北伐,五胡全線潰敗,晉軍節節勝利,眼看光復山河在望,誰想晉朝統治者從中作梗,斷送了大好局面。祖遜也憂憤而死。

2, 淝水之戰,八萬晉軍大破前秦八十萬大軍,而且是靠的陸戰。晉軍的戰鬥力名不虛傳,北府兵聲威天下。可惜這麼強大的部隊,後來基本用在鎮壓內部農民起義上,可悲,可嘆。

3, 劉裕北伐戰,大破北魏騎兵十萬,粉碎了鮮卑族不可戰勝的神話,勢力一直擴展到黃河流域。可惜後來劉裕忙著爭皇位,北伐遂終止。

本文來源:歷史講壇

相关参考

秦朝以後的各朝三大勝仗和三大敗仗盤點 之兩漢兩晉篇

西漢:三大敗仗:1,高祖時白登山之圍,三十萬大軍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達七天七夜,靠美人計僥幸逃生,幾乎全軍覆沒,從此漢朝不得不以屈辱的和親來討好匈奴,換取了七十年的和平。2,呂後時征討南越趙佗之戰,兩萬

秦朝以後的各朝三大勝仗和三大敗仗盤點 之兩漢兩晉篇

西漢:三大敗仗:1,高祖時白登山之圍,三十萬大軍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達七天七夜,靠美人計僥幸逃生,幾乎全軍覆沒,從此漢朝不得不以屈辱的和親來討好匈奴,換取了七十年的和平。2,呂後時征討南越趙佗之戰,兩萬

十三翼之战险丧命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罕见败仗

成吉思汗简介,成吉思汗的资料--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春天建国称帝,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

巴格拉季昂战役,德军最大的单一败仗

导语巴格拉季昂亲王,是格鲁吉亚人,俄罗斯帝国上将。在1812年,抵抗拿破伦的战争中,于博罗季诺战役中牺牲。此战法军受到重创。他也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安德烈公爵的原型。斯大林用了这个民族英雄的

世界上三大运河,

运河与其他大江大河不同的是,运河是由人开凿而成的、用来通航的河道。运河一般都会与自然水道的能够通航的河流连接在一起的。而运河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通航,它还可以用来灌溉、泄洪等。下世界三大运河。最古老的运

欧洲军事史上三十年残暴战争的巅峰

1618年-1648年欧洲三十年的战争主战场在德国,战争往往给人民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战争期间,德意志地区的人们饱受摧残,人口锐减,战前德国人口1600-1700万,战后降至1000-1100万,

盘点汉朝三大美丽和亲公主 三大和亲公主结局是什么

导读:汉朝公主远嫁西域和匈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汉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战争与和亲是处理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两种手段。这些女子忍辱负重远嫁西域,经历了种种苦难,为缓解中原王朝的统治危机和汉朝发展做出很

盘点汉朝三大美丽和亲公主 三大和亲公主结局是什么

导读:汉朝公主远嫁西域和匈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汉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战争与和亲是处理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两种手段。这些女子忍辱负重远嫁西域,经历了种种苦难,为缓解中原王朝的统治危机和汉朝发展做出很

5位打了败仗的苏军将领,为何5种迥异结局

二战期间,与其他主要交战国一样,苏军也涌现出一批优秀将领,特别是在近四年的苏德战争中。然而在战争初期,被德军的闪击战打得猝不及防,各条战线的苏军一度陷入混乱。在这种情况下,苏军将领的指挥又出现诸多问题

8万人大胜80万人,这仗怎么打的

公元317年大公元420年的东晋时期,发生了很多战争。东晋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向南迁后在江东区域竖立起来的政权,同时也宣告定都洛阳的西晋消亡。东晋时期,战争颇多。个中有一场战争在汗青上最为有名,是一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