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并非普通谋臣 曾舍命谋划刺杀秦始皇
Posted 刘邦
篇首语: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良并非普通谋臣 曾舍命谋划刺杀秦始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良并非普通谋臣 曾舍命谋划刺杀秦始皇
张良是初汉三杰之一,也是刘邦身边十分重要的谋臣。不过张良的能耐可不止是出谋划策,比行动力和胆识他也不输任何人。张良出身显赫,祖父曾是韩国三朝宰相,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张良也失去了继承父业的机会。所以他便私下密谋,打算刺杀秦始皇,要知道以当时秦始皇的身份地位,敢行刺之人就没想着自己能活下来。所以张良此前可是抱有逼死的决心的,可是汉朝建立以后,张良还要通过明哲保身的方式,才能让自己有个安逸的晚年,也是唏嘘。
身为一国之君,尤其是不受老百姓待见的一国之君,嬴政一辈子遭到多次暗杀。身手一般的荆轲虽遭反杀,但是,却成就了“杀身成仁”的美名,然而,更多的刺秦者或死或逃,并未在史书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邦麾下的大将张良也曾是“刺秦志士”中的一员。
张良出身韩国,从爷爷那辈开始,张家世代在韩国从政,位极人臣。然而,到了张良这一代,却赶上嬴政的战国霸业。秦始皇不但将中原格局大洗牌,也改写了张良家族的命运。国仇家恨,不共戴天,张良散尽家财,四处寻找刺秦志士。
张良不远万里来到濊国,向沧海君求助,经引荐,认识了一个力大无穷的猛汉。张良找铁匠替猛汉打造了一幅六十公斤重的巨锤,打算给嬴政的脑袋开瓢。当时中原初定,嬴政的工作十分繁忙,经常到各地检查工作,这就给民间的刺秦志士们提供了机会。
某次,秦始皇去泰山封禅,张良提前打探好路线,并带着大力士潜伏在阳武县里,等着嬴政的到来。在博浪沙的官道上,张良找了一处低洼的沙谷,与大力士趴在地上静静等候。战国时期天子马车的规格是特定的,通常为“驾六”,也就是六匹马拉车。
所以,张良一早就叮嘱大力士,只要有六匹马拉的车经过,往死里砸。但是,当秦宫的车队经过官道时,张良却傻了眼,原来经过的所有马车都由四匹马拉着,根本分不清哪一辆是嬴政的御用马车。眼看秦宫的车队越走越远,张良愈发着急。
他随便指了一辆装饰豪华的马车吼道:“给我砸!”一声令下,大力士抡圆了胳膊,将巨锤丢向马车。轰隆一声爆响,马车被砸得四分五裂,车里的家伙血溅当场,然而,这个倒霉蛋却不是秦始皇,只是个“替身”而已。张良大呼可惜,与大力士转身就跑。
嬴政身边的保全措施早就在隔三差五的“暗杀行动”中逐步进化,已“臻至化境”,不但有高手巡查,还有“替身”等障眼法分散目标,根本不是寻常人能攻破的。秦始皇虽安然无恙,但是,脾气暴躁的他又怎会善罢甘休,当即下诏令全国“大索十日”,缉拿凶手。
秦朝的执法人员可不是吃素的,没出三天便从巨锤的线索中顺藤摸瓜。眼看就要查到张良头上,张良命不该绝,长相清秀的他稍做打扮,化身楚楚动人的少女混过了搜查。逃过一劫的张良隐居于下邳,就是后来吕布被处死的地方。
在一座桥上,他偶遇命中贵人黄石公,于是,就有了“张良拾鞋得《太公兵法》”的典故。这个幸运的年轻人偶得太公真传,日夜研读兵书,磨练心智。后来,更是趁着陈胜吴广起义的势头,张良拉了几千人马凑热闹。
后来,他又投靠了刘邦的丰沛集团,做了汉军帐下的谋士,替刘邦出主意。
并且,在后来与秦军的交锋以及跟项羽的决战中,张良的计策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张良不但是军事奇才,在政治上也是不可多得的良佐。刘邦从小流氓到当朝天子的蜕变离不开张良,正因为张良的“政治洗白”方针,使得刘邦在克制私欲的同时,获得了大批支持者。
刘邦攻占咸阳后,曾在秦始皇的星级套房中流连忘返,张良及时提醒道:“正因秦政的残暴,沛公才有机会攻占秦宫。今天沛公来到秦宫,若像秦皇一样贪图享乐,与暴君有何区别?”一番话令刘邦幡然悔悟,立即撤军回到霸上,及时安抚秦地百姓,获得关中人民的支持。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有些人能共患难,但千万别跟他共享福。张良是个聪明人,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刘邦登基后,张良虽备受器重,但在旁人眼中却变得慵懒起来,经常请病假,躲在家中睡懒觉。
有人问他何故如此,张良答道:“张家世代效忠韩国,等到韩国灭亡,我不惜散尽家财,报国仇家恨。转眼间我已如愿以偿,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获得高官厚禄,位极人臣,我已非常满足。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舍弃人间的俗务,云游四海。”后来,张良果然辞官隐居。
张良走后,刘汉建国功臣大多凄惨收场,唯独张良置身事外,明哲保身。从年轻时的锋芒毕露,到晚年的急流勇退,张良用他传奇的一生,向我们展现了秦汉第一军师的魄力与智慧。
相传,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东南),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
明清时期,有一帝王访此山,亲书“圮直德眙”,以纪念这位汉朝时期的智相。
相关参考
张良身为刘邦的谋臣,但是也曾为了自己的国家报仇而选择刺杀秦始皇,就像荆轲那样。但是他知道自己是没有办法杀了秦始皇的,于是散尽家财找来一位大力士,妄图杀了秦始皇。 张良原来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他是
历史人物 刘邦身边的谋臣接连拿下80余座城池,不是张良也不是韩信
刘邦身边的谋臣接连拿下80余座城池,不是张良也不是韩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楚汉之争时,曾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为刘邦出谋划策,接连拿下齐国80余座城池,此人不是韩信,也不是张良,而是
公元前218年,当张良得知秦始皇东巡要经过阳武县的消息后,为了刺杀秦始皇准备多时的张良和其招募的大力士带着120斤重的大铁锤埋伏在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博浪沙,等到秦始皇东巡的车队经过的时候,张良指挥大力
"张良计与过墙梯"的典故是什么?1、张良计典故:秦朝时,韩国有个贵族名叫姬良。他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失败后,为了逃避通缉,便改了姓张。他就是后来成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以足智多谋著名的张良。张良是辅佐
告密者名叫张金莲,也是杨金英率领的“少女刺杀组”成员之一,就在她们进宫行刺的一刻,走在队伍最后面的她突然害怕了,跑到皇后那里检举揭发。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已是深夜,紫禁城内秋
每个人年少时或多或少都做过一些冲动的事,据说留侯张良的智商远在诸葛亮之上,就是这样的名人年少时也冲动过,竟然天真的以为凭他和一个大力士两个人便能刺杀秦始皇!这就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古博浪沙张良刺秦事
每个人年少时或多或少都做过一些冲动的事,据说留侯张良的智商远在诸葛亮之上,就是这样的名人年少时也冲动过,竟然天真的以为凭他和一个大力士两个人便能刺杀秦始皇!这就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古博浪沙张良刺秦事
导读:的祖先是战国时韩国人,他的祖父张开地曾担任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的相国,父亲张平曾担任韩厘王与韩桓惠王的相国。> 秦国在前230年灭韩后,散尽家财而求得一大力士相助,「见仓海君,得力士
揭秘王亚樵五次谋划刺杀蒋介石内幕与经过 民国暗杀大王王亚樵等多次谋划,刺杀了众多危害当时国家安全的人物。例如,王亚樵就曾刺杀徐国梁、击毙张秋白等众多人物。但是,最出名的就是王亚樵曾五次谋划刺杀蒋
揭秘王亚樵五次谋划刺杀蒋介石内幕与经过 民国暗杀大王王亚樵等多次谋划,刺杀了众多危害当时国家安全的人物。例如,王亚樵就曾刺杀徐国梁、击毙张秋白等众多人物。但是,最出名的就是王亚樵曾五次谋划刺杀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