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井田制 它是怎样瓦解的

Posted 井田制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什么是井田制 它是怎样瓦解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什么是井田制 它是怎样瓦解的

说到井田制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也是当时古代社会的一种产物,说到井田制其实很多人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那么有的人问了,到底什么是井田制呢?这个制度好不好,最后又是怎么瓦解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井田制”就是商、周时出现的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将田地按南北或者东西方向,以道路、沟渠等将其分成一块块方块小田,形状像个“井”字,所以叫做“井田”。它的所有权是归商王或者周王的。

(井田)

在井田制中,以一“井”为一个耕作单位,长、宽各百步面积约为百亩。领主占有最中间的一块田,称为“公田”,面积约占一井的九分之一。农奴占有的叫“私田”,围绕在公田四周。农奴们要为公田提供无偿劳动和服公田的赋税、徭役,要将私田的收获的一部分以贡赋形式献给领主。农奴们往往围着井田居住,形成自然村庄,方便管理土地。

据《礼记》记载,井田是不可以随便转让或者买卖的,这就是所谓的“王田不鬻”。而农奴从二十岁起获得“私田”的耕作权,六十岁时上交。

井田中位于河流附近、背山向阳的平展土地是领主占有的公田,也叫"大田",这些公田一般位于城市郊区,因为耕种大田需要就近管理,所以这些耕作者一般住在城市里,叫"国人"。他们只负担军赋和兵役,每年向国家交纳一点米作为军费。他们是周代的平民。

第二类是距离城市较远、比较贫瘠的田,由住在城市之外的庶人耕种。城市之外又叫“野外”,所以这类耕种者被称为"野人"。他们没有任何权利,只有给领主耕种井田和服杂役的义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步衰落了,其衰落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条是人口出现了变化。

《韩非子》上说:“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故民不争”。可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各诸侯国都面临人多地少的情况。而各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国力,不断鼓励生育,或者鼓励移民,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了。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奴隶主们便强迫庶民开垦井田以外的空地,在上面种植农作物,这种土地叫做私田。私田是可以转让、交换的。随着周王室内的权力被分封的贵族们架空,他们不但开辟私田,还把目光瞄准了公田。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的战争和纠纷不断,原有的土地制度已不再适应当时社会生产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流通工具的货币在市场上已经很成熟,管仲就指出“黄金刀布者,民之通货也”,商品的交换和商业流通也促成了发达的市场。贵族们通过收取市场交易的税费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井田制所交纳的税费相比之下就显得非常有限了。领主们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也在不断探索,由原来的“藉而不税”改为“履亩而税”,出现了新的土地形式——“初税亩”,规定在公田税收之外,对原来不征税的农奴的田地和井田中公用土地都按一定份额缴税。正是“初税亩”在财税收入上能给奴隶主们带来更大的收益,所以才会取代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较之周朝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铁器农具。河北荣城县就出土过一件当时的铁制耙子。铁在当时被称为“恶金”,很多春秋墓葬中都有铁器的出土,说明当时铁制农具已得到全面推广。

在耕作方式上,春秋时期也已牛耕代替了商代以来的人力耕作。春秋时期,牛拉犁耕作是很普遍的耕作方式,牛不再单纯是祭祀祖先的祭品,而是参与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初税亩制)

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可以实现以户为单位的耕作,每个劳力可耕作的土地面积成倍增长,大集体耕作的井田需要大批劳动力,耕作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出现了“民不肯尽力于公田”的普遍情况。一些顽固坚持井田的旧贵族手下的老百姓纷纷逃往新贵族门下,与这些新贵族建立了地主与农民的崭新的社会关系。虽然他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但比之前的奴隶身份要自由得多。

随着耕种者的逃亡,大量的公田荒芜了,束缚了农业生产,不适应当时的社会形势的“井田制”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再也无以为继。

随着公元前594年,鲁国正式废除井田制,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合法,一律征税,新的生产关系和土地制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孟子》《韩非子》,《管子》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产生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产生的历史背景:1.经济上: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以及世卿世禄制逐步瓦解,不再能很好的维持统治,中央集权的原则逐渐确立。3.文化上:

夏商周 什么是井田制度?井田制的实质是什么?

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这一制度从夏代开始,经过商代,到西周时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一直到春秋末年才遭到破坏,大约延续了一千五、六百年。那时侯,一切土地和土地上的奴隶都属国王所

齐国管仲变法之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实物税,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这些实际上都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齐国管仲变法之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实物税,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这些实际上都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历史必修3知识点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

谁有广东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部分1、春秋战国:(1)井田制、分封制的瓦解(2)面对社会变革的“百家争鸣”(韩非)2、秦汉:(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影响(2)董仲舒的新儒学3、唐宋:(1)三省六部制、宋朝加强中央集

中国奴隶制社会存在了多少年

中国奴隶制是从夏朝启世袭他老爸禹开始。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前2070年-前1600年。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进入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5)时期时,奴隶制开始走向瓦解。井田制

谁能帮我总结一下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①经济方面铁器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②政治方面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崩溃,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③思想方面。一)政治:西周的政治制度:、、礼乐制、世

赵武灵王为什么倡导胡服骑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武灵王为什么倡导胡服骑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新的剥削方式开始出现,出现了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发生了

谋略必读 兵书著述的第一次高潮——春秋战国时期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幽王在骊山下被犬戎所杀,西周王朝覆灭。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王朝。其时王室衰微,井田制开始瓦解,诸侯国纷争,原来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演变为“自诸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