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第二,谁排第一

Posted 第一

篇首语: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湖北是第二,谁排第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湖北是第二,谁排第一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开始的陆海空三军大授衔的总共1614名将帅中,原籍省份人数较多的前10位,我们称之为“十大将军省”;原籍县份人数较多的前10位,我们称之为“十大将军县”。

  由于全国解放后行政区划变化的原因,一些将军的籍贯也存在“双重”之说,在这里按现有的行政区划来分别。比如,吴先恩中将,按解放前的行政区划,他的籍贯应该在湖北麻城,但解放后麻城的一部分划归了河南新县,所以,现在把吴先恩将军归在河南籍。

  还有全国直辖市重庆,过去一直归四川省管辖,只是到1997年才单独划分出来。但在研究将帅的习惯上,人们一般又没有单独把重庆籍开国将军列出来,因为建国快50年了,四川和重庆才分开。

  十大将军省是: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福建、河北、陕西。

data-filtered="filtered" 肖华

  第一大将军省——江西(327人),走出了肖华、陈奇涵、赖传珠等3位开国上将,梁兴初、吴克华、王恩茂等38位开国中将,谢振华、曾克林、丁盛等286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20.26%。江西籍将军主要分布在赣西南地区的莲花、永新、吉水、吉安、泰和、兴国、宁都、于都、瑞金一带。

data-filtered="filtered" 林彪

  第二大将军省——湖北(232人),涌现了林彪1位开国元帅,徐海东、王树声2位开国大将,陈锡联、王平、韩先楚等14位开国上将,秦基伟、聂凤智、王近山等31位开国中将,王诚汉、谭友林、唐金龙等184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帅占全国将帅总数的14.37%。湖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鄂豫皖边界的大悟、红安、麻城、黄陂一带。

data-filtered="filtered" 彭德怀

  第三大将军省——湖南(202人),涌现了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位开国元帅,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等6位开国大将,肖克、王震、杨得志等19位开国上将,廖汉生、张震、刘志坚等45位开国中将,段苏权、钟伟、裴周玉等129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帅占全国将帅总数的12.52%,特别是中将以上高级将领居多,含金量很高,元帅占将近三分之一,大将超过一半,上将占33.30%,中将占25.4%。湖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湖南东部靠湘赣边界的平江、浏阳、醴陵、茶陵一带。

  第四大将军省——安徽(130人),走出了洪学智、李克农2位开国上将,徐立清、皮定均、陶勇等12位开国中将,肖全夫、宋承志、查玉升等116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8.05%。安徽籍将军大多出自红四方面军,从地域上主要分布在皖西大别山地区的霍邱、六安、金寨县一带。

data-filtered="filtered" 许世友

  第五大将军省——河南(109人),孕育了许世友1位开国上将,郑维山、钱钧、李雪三等9位开国中将,苏进、曹思明、尤太忠等99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6.75%。他们大多来自鄂豫皖边界地区的新县、商城、光山、固始一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鄂豫皖苏区地域,大批中原儿女涌跃参加红军,从而成长了一批威名赫赫的开国将领。

data-filtered="filtered" 朱德

  第六大将军省——四川(含重庆共98人),涌现了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等4位开国元帅,罗瑞卿l位开国大将,张爱萍、陈伯钧、傅钟等3位开国上将,毕占云、吴瑞林、贺诚等3位开国中将,任荣、胡炳云、陈其通等87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帅占全国将帅总数的6.07%。他们的含金量也很高,与湖南、湖北省一样,是拥有从元帅到少将各个级别的三个省份之一。四川籍将帅大多来自川东地区的宣汉、达县、平昌、通江、巴中、苍溪、阆中等县。

  第七大将军省——山东(89人),走出了孔庆德、刘兴元、孙继先等3位开国中将,李耀文、仲曦东、刘振华等86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5.51%。山东籍将军大多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八路,来自寿光、荣成、牟平、文登等49个市县。

data-filtered="filtered" 刘亚楼

  第八大将军省——福建(84人),走出了杨成武、叶飞、刘亚楼等3位开国上将、郭化若、罗元发、傅连暲等9位开国中将,王集成、孙克骥、叶青山等72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5.2%。福建闽西地区和江西赣南地区,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地域。福建籍的将军们大多是闽西暴动和中央苏区“扩红”时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他们大多来自闽西地区的长汀、武平、上杭、永定一带。

  第九大将军省——河北(81人),产生了孙毅、韩振纪2位开国中将,王蕴瑞、刘永源、王猛等79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他们分别来自定州、大名、蠡县等48个市县,占全国将帅总数的5.01%。他们中有部分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红军的,但大多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武装的老八路。

data-filtered="filtered" 阎红彦

  第十大将军省——陕西(64人),孕育了李达、张宗逊、阎红彦等3位开国上将,孔从洲、张达志、阎揆要等5位开国中将,贺晋年、张松平、王扶之等56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占全国将帅总数的3.96%。陕西籍将军来自保安、子长、米脂、长安等36个市县。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将帅原籍中,出元帅最多的省份是四川,有4人;出大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6人;出上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19人;出中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45人。可谓川湘火辣,将帅云集!

  经统计,十大将军县是: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江西兴国、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县、湖北大悟、安徽六安、湖南浏阳。

  第一大将军县——湖北红安(61人):

data-filtered="filtered" 韩先楚

  上将:王建安、陈锡联、周纯全、郭天民、韩先楚、谢富治等6人;

  中将:王近山、刘飞、刘昌毅、李天焕、张天云、张仁初、胡奇才、秦基伟、徐深吉、徐斌洲、詹才芳等11人;

  少将:马忠全、王诚汉、甘思和、卢燕秋、刘福胜、江波、江腾蛟、李世焱、李定灼、吴振挺、何德庆、邹国厚、闵学胜、况玉纯、汪运祖、张天恕、张志勇、张竭诚、陈炎清、陈美藻、罗应怀、罗厚福、金世柏、周世忠、郑国仲、胡正平、赵鹤亭、贺健、秦光远、耿锡祥、袁克服、徐绍华、殷国洪、涂锡道、韩卫民、程启文、程悦长、程儒珍、谢正荣、詹少联、熊应堂、黎锡福、戴克林、戴克明等44人。

  第二大将军县——安徽金寨(59人):

data-filtered="filtered" 洪学智

  上将:洪学智1人;

  中将:皮定均、李耀、张贤约、陈先瑞、林维先、徐立清、曾绍山、滕海清等8人;

  少将:丁世方、卜万科、于侠、马琮璜、王凤梧、王远芬、方子翼、方升普、邓忠仁、邬兰亭、严家安、李家益、杨克武、肖全夫、肖选进、吴诚忠、佘积德、余明、余嗣贵、闵鸿友、汪乃贵、汪少川、宋文、宋承志、宋维栻、张行忠、张贻祥、陈宏、陈祥、陈伯禄、陈宜贵、林彬、林乃清、周发田、周时源、胡继成、胡鹏飞、赵遵康、徐其海、陶国清、戚先初、康烈功、董洪国、程明、傅绍甫、曾宪池、詹大南、詹化雨、漆远渥、熊挺等50人。

  第三大将军县——江西兴国(54人):

data-filtered="filtered" 陈奇涵

  上将:肖华、陈奇涵等2人;

  中将:朱明、邱会作、康志强、温玉成、谢有法等5人;

  少将:马泽迎、王屏、毛会义、邓经纬、叶运高、吕黎平、刘涌、刘玉堂、刘世洪、刘耀宗、江学彬、李士才、李呈瑞、李佐玉、李良汉、杨卓、杨汉林、邱先通、邱会魁、邹衍、张英辉、陈熙、陈坊仁、陈远波、陈美福、欧阳平、周彬、钟人仿、钟文法、钟生溢、钟发宗、钟国楚、钟炳昌、黄文明、黄玉昆、黄有凤、黄朝天、龚兴贵、曾美、曾克林、曾新泮、曾昭墟、谢良、谢立全、谢国仪、雷永通、魏洪亮等47人。

  第四大将军县——湖南平江(52人):

data-filtered="filtered" 钟期光

  上将:苏振华、钟期光、傅秋涛等3人;

  中将:方强、方正平、甘渭汉、刘志坚、吴信泉、邱创成、张震、张令彬、欧阳文、钟赤兵、赖毅等11人;

  少将:王赤军、方正、方国安、方国南、孔峭凡、叶楚屏、吕展、李元、李基、李光辉、李桂林、李彬山、李梓斌、杨尚高、吴自立、何辉、何能彬、何维忠、余非、余光文、张书祥、张平凯、张正光、张闯初、林胜国、罗湘涛、郑贵卿、钟伟、钟明彪、秦化龙、徐德操、唐明、黄连秋、黄胜明、喻缦云、谢忠良、谢福林、裴周玉等38人。

  第五大将军县——江西吉安(46人):

  中将:刘西元、李作鹏、肖望东、吴富善、余秋里、周彪、周贯五、袁升平、梁必业、梁兴初、彭林、彭嘉庆、蔡顺礼等13人;

  少将:王力生、王茂全、邓龙翔、任昌辉、刘昂、刘世湘、刘华春、刘华香、刘贤权、刘绍文、杜文达、李元、李铨、李木生、杨怀珠、肖大荃、肖荣昌、张太生、欧阳家祥、罗通、罗文坊、胡云生、胡备文、钱江、郭延林、郭金林、梁仁芥、舒行、曾光明、曾如清、谢斌、廖鼎琳、黎有章等33人。

  第六大将军县——江西永新(41人):

  中将:王恩茂、王道邦、旷伏兆、张国华等4人;

  少将:马辉、王学清、左爱、左齐、龙潜、龙飞虎、龙振彪、龙道权、龙福才、刘义、刘福、刘子云、刘发秀、刘鹤孔、江燮元、李治、李真、肖森、肖思明、肖新春、吴融锋、张銍秀、陈云中、陈信忠、罗斌、周志飞、周志刚、贺光华、贺庆积、贺振新、贺盛桂、盛治华、彭龙飞、彭清云、彭富九、谭开云、颜文斌等37人。

  第七大将军县——河南新县(40人):

  上将:许世友1人;

  中将:吴先恩、张池明、范朝利、郑维山等4人;

  少将:王大华、王才贵、王世仁、叶道友、朱火华、朱致平、李德生、杨明山、肖永正、肖永银、肖志贤、肖德明、吴世安、吴华夺、余述生、张吉厚、张百春、张宗胜、陈波、范朝福、官宗礼、胡立声、胡立信、胡贤才、徐明德、高立忠、高厚良、黄光霞、程世清、鲁加汉、谭友夫、谭知耕、熊作芳、潘焱、潘寿才等35人。

  第八大将军县——湖北大悟(36人):

data-filtered="filtered" 徐海东

  大将:徐海东1人;

  中将:周志坚、聂凤智、程世才等3人;

  少将:方毅华、邓少东、石志本、叶建民、田厚义、宁贤文、伍瑞卿、刘何、刘华清、孙光、严光、李长如、吴杰、吴永光、吴林焕、何光宇、何辉燕、张国传、张潮夫、金绍山、周明国、郑本炎、赵文进、姚运良、高林、席舒民、黄立清、韩东山、董志常、谢甫生、雷绍康、颜东山等32人。

  第九大将军县——安徽六安(34人):

  中将:梁从学1人;

  少将:王海清、王德贵、吕仁礼、刘善福、齐勇、关盛志、孙仪之、杜彪、李发、李书全、李世安、李国厚、杨中行、杨以山、杨植亭、吴宗先、吴瑞山、何柱成、余品轩、张忠、张宜爱、张震东、查玉升、赵俊、桂绍彬、徐光友、徐国夫、高先贵、涂学忠、黄仁廷、程业棠、傅春早、潘峰等33人。

  第十大将军县——湖南浏阳(30人):

data-filtered="filtered" 王震

  上将:王震、李志民、杨勇、宋任穷、唐亮等5人;

  中将:孔石泉、汤平、张藩、张翼翔、饶子健等5人;

  少将:石敬平、刘子奇、江文、汤池、苏鲁、苏鳌、李贞、李信、李辉高、杨世明、何志远、邱蔚、张和、罗若遐、黄霖、黄曹龙、曾涤、熊晃、黎东汉、戴文彬等20人。(本文摘自《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欧阳青著)


♦ 郭天民——有功不居功的开国上将

♦ 开国将军中战功赫赫的“三杨”谁打仗更厉害?

♦ 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的不同葬礼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相关参考

诸葛亮第六,谁排第一

三国那段历史是残酷的,三国里那些极有才华,最后却壮志难酬,成为历史过客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来说说三国里十位最令人扼腕痛惜的十大过客。第十名,关羽,眼泪指数----3星关羽是忠义的象征,代表的是民

姜子牙第一,此人第二

姜太公垂钓愿者上钩的典故,已流传数千年,其形象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称得上是中国大器晚成第一奇人。正所谓:做人不识姜太公,阅尽史册亦枉然。>要说这大器晚成的奇人,姜太公排第一,谁排第二?>纵观中国历史,

古代这三次饭局,一次比一次危险,鸿门宴仅排第二,哪个才是第一呢

有人说,中国的很多事情都是在饭局中搞定的,如职场上的升迁、朋友之间的友谊以及亲戚之间的交往。在古代,有一些饭局看起来波澜不惊,实则暗藏波涛,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没命,这不只是说说,有很多著名的例子。今天给

张姓仅排第四,王姓未入榜,谁是第一

早在先秦之前,姓和氏是分开的,固有“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的说法。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姓氏就合二为一。由于人口的迁徙以及其他原因,每个地区各姓氏的人口比例不尽相同。

梁冀排第一 中国史上九大贪官和珅只能排第二

中国封建朝代持续了两千多年,清官贪官都有,下面阿婷说历史给大家列举中国史上的九大贪官,看看他们都是谁,又是如何排名的?第九:李义府唐太宗时任监察御史,史书称其“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

慈禧只能排第二,第一发明残忍酷刑

宠幸,对于古代深居宫中的女子来说,不单单只是救命稻草这么简单,更是掌控后宫、操纵朝局的利器。为了获得皇帝更多的宠幸和权利,历代有心机的妃子不计其数。有心机自然就有野性,做起事情来难免狠毒。细数古代历朝

黄忠只能排第二,第一令人意外

三国时期打仗主要是以冷兵器为主,一些出色的将军不仅近战武艺超群,而且还擅长远射,现代的狙击手就是从古代的弓箭手演变而来的。在《三国演义》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出色的武将比如说吕布、关羽还有夏侯兄弟等,虽然

司马懿只能排第二,第一令人意外

翻开古代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奇特之处,即:任何成大事者,都是阴谋家。如果一味的光明正大,那么迟早会被淘汰。关于这一点,最典型的案例是:项羽和刘邦争锋,项羽一直光明磊落,最终却身败名裂。众所周知,一本《三

马超只能排第二,第一几乎无人不服

什么是狼性呢?狼性是一种不畏生死,勇猛向前,拥有着顽强的拼搏精神。拥有狼性的将军,才能真正的带领自己的士兵勇往直前,攻无不克!那么三国中最有狼性的猛将有哪些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五甘宁(狼性指数8.

乾隆仅排第二,第一活出自我

咱们都晓得,古达皇帝乃天下老大,再牛的文臣武将见到皇帝都要下跪,其他人更不必说了,却有一个人不需要跪拜,即皇帝的老爸,也被称为太上皇。两千多年来,历史上有过不少太上皇,其中很多是在死后被儿子追封的,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