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何时自称“炎黄子孙”
Posted 种族主义
篇首语: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人何时自称“炎黄子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人何时自称“炎黄子孙”
82年前的今天,1937年4月5日,这一天是清明节。毛泽东、朱德派林伯渠为代表,以鲜花水果之仪致祭民族始祖轩辕黄陵之墓。同祭的还有国民党中央党部特派员张继、顾祝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
“黄帝”这个人物,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春秋以前的文献,像《诗经》、《书经》,所载最古老的帝王是禹,没有黄帝;稍后一点的《论语》、《墨子》、《孟子》,所载最古老的帝王,是尧、舜,也没有黄帝。
到汉代,司马迁父子综合战国以来对“黄帝”的各种描述,出于“五德始终说”的现实政治需要,才将其当作帝王谱系的第一位,写入了《史记》当中。此外,《史记》还以“黄帝”为始祖,构筑了一套“完整”的帝王血脉传承体系,不但尧、舜、禹是黄帝后人,连被视为“戎狄”的秦、有“蛮夷”之称的楚,与西汉连年交战的匈奴,都不例外。
data-filtered="filtered" 司马迁
《史记》中所有的帝王及部族,都是“黄帝”的血脉。这种刻意给所有部族提供一个共祖的做法,显然是为了满足大一统“维稳”的需要。
《史记》开此先例之后,新兴的“蛮族”政权一旦深入中原,也常选择抛弃原来的祖先传承,转而宣传自己是“黄帝”后裔,以弱化外族征服者的身份。像鲜卑慕容氏,建立辽的契丹等等。唯金、元、清三朝,都无意自称黄帝之后,甚至公开拒绝中原士人所提出的改认祖先以利统治的建议。
这种拒绝,既因为其自身统治实力强大,也因为帝制时代中国的政治重心,不在“黄帝”,而在“孔子”;不在种族血脉,而在儒学传承。譬如雍正、乾隆两个清朝皇帝都强调:“华夷之别”只在于文化,与种族无关。
data-filtered="filtered" 雍正
上述与“黄帝”有关的攀附或排斥,都只是皇权游戏。中国人开始普遍自称“炎黄子孙”,其实是很晚的事情,与清末民初梁启超等人的救亡图存活动有密切关系。
在“戊戌变法”之前,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救亡法宝,是孔子及其儒学,只不过他与康有为把儒学改造成了“儒教”,认为经过“康党”改造过后的“儒教”,可以与西方的基督教相抗衡;其目的,也是“治天下,而非治一国”,梁启超说得最明白,“我辈宗旨乃传教也,非为政也;乃救地球及无量世界众生也,非救一国也。一国之亡于我何与焉”——我们的核心工作是传教,不是从政,是拯救世界,大清国的存亡一点都不重要。
戊戌维新失败,“黄帝子孙”说法开始盛行
data-filtered="filtered" 梁启超
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等人流亡海外,眼界得到开阔,救亡的法宝,逐渐从“孔子”和“儒学”,变更为“黄帝”和“种族主义”。不过,梁启超等人当时的“种族主义”思想,在今天看来有许多很荒唐的地方。
1897年6月,梁启超在文章中写道:“彼夫印度之不昌,限于种也。凡黑色、红色、棕色之种人,其血管中之微生物,与其脑之角度,皆视白人相去悬殊。惟黄之与白,殆不甚远。故白人所能之事,黄人无不能者。日本之规肖西法,其明效也。日本之种,本出于我国。”
data-filtered="filtered" 康有为
既倡导种族主义,“孔子”自然不合用,所以“黄帝”应运而兴,1899年,康有为在加拿大对华侨演说,开口即称:“我国皆黄帝子孙”。
不过,此时康、梁口中的“黄帝子孙”,和革命党人口中的“黄帝子孙”有所不同。
康、梁认为,从种族、血统上来讲,满、汉同属黄帝的后裔。但革命党人拒绝承认满族是“黄帝子孙”,邹容公开说满族乃是“西伯利亚人种”,章太炎说则强调纯血统的黄帝后裔不存在,黄帝后裔指的是被华夏历史同化的所有种族,但满人拒绝同化,高高在上以外族统治者自居,所以他们不能算“黄帝子孙”。
data-filtered="filtered" 黄帝
不管满族是不是炎黄子孙,清末民初的这场“种族主义”救国潮流,确实将“黄帝”迅速抬上了“国族共祖”的地位。滔海志士陈天华曾在黄帝的肖像前如此恸哭:“哭一声我的始祖公公,叫一声我的始祖公公,在天之灵,能不忧恫?望皇祖告诉苍穹,为汉种速降下英雄。”
1920年代,“黄帝”成为“国族共祖”
历史进入1920年代,“种族主义救中国”渐被纠正为“民族主义救中国”,“黄帝”的“国族共祖”地位也愈加不可动摇。
data-filtered="filtered" 戴季陶
1929年,顾颉刚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学用本国史教科书》被国民政府查禁。原因是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较真精神,在书中认为“(黄帝)实在的事迹,还是暧昧难明,……或许是后来的人推想出来的一个奠土建国的古帝”,结果引来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的震怒。
戴认为:“中国所以能团结为一体,全由于人民共信自己为出于一个祖先;如今说没有三皇、五帝,就是把全国人民团结为一体的要求解散了,这还了得!”至此,“炎黄子孙”这一概念,获得官方保护,成为定论。
♦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到底有何区别?
♦ 古代皇帝如何立太子?五种方式,最后一种最不靠谱
♦ “张”姓如此大为什么没有出现过皇帝?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相关参考
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打败了蚩尤族,正式定居中原地区。现在汉族自称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历来自称“炎黄子孙”,所谓“炎黄”是指炎
有,炎黄子孙是指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都是“黄炎子孙”。即指炎帝和黄帝的后代。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YanEmperor),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YellowEmpero
柏举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漂亮的战役,这场战役是吴王阖闾所带的兵马深入楚国的一场战役。吴国是春秋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一个国家,在寿梦继位之后吴国才开始崛起。当时楚国和晋国正在争霸,晋国采取的战略就...
为什么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传说,中国也不例外。根据上古时候的传说,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当然,并不是说炎黄如同女娲一样,创造了所有的人。而是因为,中华民族能够
来源:黑哥说历史作者:拉克丝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咱们的祖先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千年,咱们都以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而骄傲自豪。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早就发生了翻天覆
问:英诺肯提乙派是何时由谁创立的?答:英诺肯提乙派(Иннокентъевцы)是从俄罗斯东正教会分裂出来的一个教派。出现于1908年。创立者为巴尔塔市修道院修士司祭列维佐尔·英诺肯提乙。他自称是“圣
关于中国人的称谓有很多,例如比较有气魄的称谓是「”龙的传人”,相对有些悲壮的称谓叫「”华夏儿女”,而「”炎黄子孙”则是有着传承性质的称谓,不管哪个的称谓都让人觉得大气上档次,然而这些都代表着中华民族数
我国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更加精确地来说,是起源于黄河的各条支流,以及支流上再分出去的支流所流经的地方。在两条河水相交的地方,往往会形成一个冲积出来的三角地带,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非常适宜人类的
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并入黄帝部落。炎黄集团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九黎族首领蚩尤带领的东夷集团与苗蛮集团联军,将炎黄部落联盟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建立了更庞大的部落
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称呼,甚至连海外的华人都在用
炎黄子孙,也称「”黄炎子孙”,「”黄帝子孙”,是华夏民族的自称。这个名称出自《国语·周语下》:「”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