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说一不二, 藏进八宝山后, 周总理劝说没反应, 只听毛主席的话
Posted 脾气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许世友说一不二, 藏进八宝山后, 周总理劝说没反应, 只听毛主席的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许世友说一不二, 藏进八宝山后, 周总理劝说没反应, 只听毛主席的话
1955年被授衔的那些大将们,个个都身怀绝技,有其自身的能力。但是除此之外,这些大将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脾气不太好,除了陈毅等少数人员脾气好点之外,大多数人脾气都不怎的,可能是因为经常打仗的原因。
其中许世友上将就是众多脾气不好中的一个,除了脾气不好之外,许世友还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所以他说出的话一般都是确定了的,没人能改变其主意。但是能被授予军衔,足见其个人能力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中国而言,能制住许世友的人,也就只有毛主席了。许世友一生只给两个人下跪过,一个就是他的母亲,我们都知道许世友是个大孝子,所以给母亲下跪不足为奇,而另一个就是毛主席,足见在许世友心理,毛主席算是偶像级别的人物。
当然毛主席对许世友也不错,当时国家统一标准,这些大将们去世后都会被火化然后葬入八宝山,但是许世友却提出自己要和母亲一起合葬,毛主席听到这一请求后就为他开了特例。
其实在早些年的时候,许世友带着数千人曾经隐藏在大别山一段时间,来到这里许世友就是为了躲避他人的闲言碎语。周总理知道这件事情后,马上归劝许世友希望他能下山,没想到许世友都没搭理,后来毛主席恰好来南京视察工作,并提出要接见许世友,许世友这才决定要下山见毛主席。同时他也十分谨慎,派人去查了这个传口信的人,不是什么来历不明的人,才敢最终下山面见毛主席。
见到毛主席之后,许世友没有开口说话,第一反应居然是哭,因为许世友和自己手下的士兵一直待在这深山老林里,有许久没有见人,再加上自己与毛主席情谊深厚,见到毛主席就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在两人的交谈过程中,毛主席用真挚的语言劝了许世友很多,他这才决定最终下山。世间上也只有毛主席才能说的动许世友。
许世友下山之后,毛主席积极的抓住机会赞赏许世友,使得许世友在众人面前的形象再次回归,最终许世友也放下了自己心中的戒备,选择回到部队继续革命。
最终许世友在其80岁这年去世,死后的遗体与母亲葬在了一起。许世友作为中国的将军,对于毛主席做到了忠,对于自己的母亲做到了孝,死而无憾。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从开国上将一路做到副总理,为何死后被开除党籍骨灰移出八宝山
那些挺过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带领官兵们开创了新中国的各级将领们,开国后大都加官进爵,封王拜相了。可有一位将军,55年授衔的时候给了开国上将的军衔,还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路从一个将军做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
解放军华东军区一级人民英雄、华东野战军射击英雄,魏来国一生两次经典战斗,用265发子弹,打死202个敌人,荣获山东射击英雄的光荣称号。当时山东军区许世友司令员听说后,高兴的说,好样的,好样的,并且让全
上百年泉涌的井好好地为什么突然干了。而且干的就这么巧,就在周恩来灵车已离开医院,到八宝山来火化的时候干了。1976年1月11日,就在周总理遗体火化的当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发生了一件谁也意料不到的奇事—
核心提示:知道自己来日不多的许世友,就让秘书给中共中央写报告,正式提出了土葬的要求。他的理由很充分: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了尽孝,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报告呈交上去之后,许世友的病情
1939年春,周恩来副主席代表党中央到新四军视察。当时,虽已国共合作、统一抗战,但国民党顽固派却是假抗战、真反共,处处制造摩擦,破坏统一战线。为安全起见,周副主席决定以实行统战后担任的国民革命军政治部
历史人物 周总理为什么要批评熊向晖 周总理批评熊向晖的原因是什么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在上海会见蒙哥马利元帅。>>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风云人物。他退出现役后,曾在1960年5月访华五天,毛泽东、周恩来和陈毅分别会见了他。临别,他感到在中国逗
冀朝铸,长期从事我国领导人的翻译工作,其高超的英文翻译水平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我国领导人的肯定和外国友人的普遍尊重。 冀朝铸1929年7月生于山西省汾阳县,早年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后,冀朝铸
冀朝铸,长期从事我国领导人的翻译工作,其高超的英文翻译水平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我国领导人的肯定和外国友人的普遍尊重。 冀朝铸1929年7月生于山西省汾阳县,早年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后,冀朝铸
周总理的追悼会上, 邓颖超为了等毛主席, 将追悼会推迟半小时举行
关于周总理想必大家了解的不少,我们都知道周总理在1976年去世,因为其生前为世界和平做出过巨大贡献,因此在其去世后联合国为其降了半旗,足见其在世界人民心里的位置。很感谢这位总理生在了中国,为中国做的贡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香港成了英国的租借地,国际性的自由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华南的过程中,完全有能力收回香港,但毛泽东、周恩来从国际关系以及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决定不急于收回香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