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天内打退敌41次冲锋,歼敌280余人

Posted 敌人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一天内打退敌41次冲锋,歼敌280余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一天内打退敌41次冲锋,歼敌280余人

他是著名作者杨朔在他的名篇《金星英雄》的主人公,文中写道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创造了一个人一天之内击退敌人41次进攻,歼敌280余人的奇迹。如果“胡修道”活着,看了战狼2可以笑着说,这算什么,我年轻时候比他牛逼多了。

1952年11月5日,敌军发动上甘岭发起最猛烈的进攻,此时胡修道和班长李锋、还有新战士滕土生负责坚守3号阵地。由于第第一次与敌人真枪实弹地干,胡修道心中还是有些紧张,当敌人一步步靠近时,胡修道手里紧紧的拿着爆破筒,敌人越来越近,班长一声令下,说兄弟们打 打 打。

第一次上战场的胡修道在战斗中并命地扔手榴弹,手上拿着什么就扔,由于过于紧张直到班长抓住他的手腕,说小胡敌人已被打退了。(多年来,胡修道回忆说自己十分后悔,自己当时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弹药,他说在战场上,弹药常常比生命还宝贵。)

过了两小时后,敌人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有了第一次实战的经验,第二次胡修道和战士们集中火力,潮敌人打出,胡修道不停的拿手中的弹药,手榴弹招呼敌人,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四散逃命。

为了尽快结束战斗,敌人把坦克开了过来,又调来了几百门大炮,加上天上的飞机对阵地疯狂乱炸,此时胡修道依靠着所剩不多的弹药,与敌人来来回回地打,胡修道以智,勇打退了敌人十几次进攻。天黑了胡修道又坚持了一天,说终于可以休息了。

第二天,天刚亮敌人又开始挤压过来。此时胡修道手中只剩下,一颗手榴弹、胡修道也抱着必死的决心,跳出阵地,大叫一声冲啊,冲啊,冲啊,撼天震地的杀声。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志愿军的大部队赶到了,把敌人打退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志愿军。

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创造了一人一天歼敌280余人的记录,守住了阵地。被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相关参考

孤身打退敵人41次衝鋒 創造了單兵作戰一天殲敵280餘人的紀錄

上甘嶺上建奇功,英名垂青史;一生奉獻忠於黨,風範成千古。”2002年3月,胡修道同志病逝於南京。這是他的輓聯,也是老英雄一生的寫照。在抗美援朝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中,胡修道英勇殺敵的事蹟曾在中朝大地廣爲傳

日本投降后,中日之间还爆发一次战斗,歼敌5000余人,很少人知道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有两个日子值得我们纪念的,第一个便是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日本裕仁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第二个日子就是同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订投降书。这两个日子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中

历史军事 22天内日军三次更换主帅

2月14日,日军陆军中将植田抵沪,兵力增至3万余人。2月16日,张治中向蒋介石请战,蒋介石命军政部派张治中率嫡系第5军抵沪,并命令:“着第5军归蒋总指挥光鼐指挥。”蒋光鼐决定实行区分作战,下达了兵力布

世界战争风云 一天内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

   战争史上,在一个战场上,一天内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10月14日。这一天,双方投入的坦克达1800辆。   

兵器百科 PPSh-41冲锋枪

PPSh-41冲锋枪PPSh-41冲锋枪又被称为“波波莎”冲锋枪,是二战期间苏联生产数量最多的武器。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苏军步兵标志性装备之一。该枪使用自由式枪机原理,开膛

兵器百科 俄罗斯PPSh-41冲锋枪

俄罗斯PPSh-41冲锋枪PPSh-41冲锋枪(又称“波波莎”冲锋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生产数量最多的武器,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苏军步兵标志性装备之一。研发历史在

解放战争中一日歼敌9000余人的巨金鱼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为支援中原、苏北解放区的自卫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军区野战军主力第2、第3、第6、第7共4个纵队,出击陇海铁路徐郑段,迫使蒋介石从中原、苏北前线抽

徐向前打破惯例,所用战术令人拍案叫绝,一战歼敌就达2万余人

(电影《血战漫川关》)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转战至川北,开辟了川陕根据地。民国时的四川称得上是个缩微版的「”春秋战国”,内部长期征战不休。红军刚入川的时候,以刘湘为首的川军军头认为红军不过是些东流西

历史上共有几次反围剿

5次。1、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攻。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5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一个半师,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中央革命

冷枪歼敌五千击毁坦克18辆

核心提示:而整个45师在6个月中依靠冷枪歼敌5040人,冷炮歼敌2800余人,击毁敌人坦克18辆。美军无奈地将537.7高地称为“狙击兵岭”。 本文摘自:中国军网,作者:白孟宸,原题:《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