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出一会有奸臣上奏,大臣进来后,皇帝说:杀了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成功由大量的失误铸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我算出一会有奸臣上奏,大臣进来后,皇帝说:杀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算出一会有奸臣上奏,大臣进来后,皇帝说:杀了

正德16年,明武宗驾崩,因为膝下没有子女,于是找来朱厚熜继位,改年号为嘉庆,统治时间长达45年,嘉庆自幼聪慧过人,上位没多久就掀起大礼仪运动,为亲生父亲挣得名誉,十几岁就打击内阁,确立皇权专治,后期虽然沉迷修道,朝中一切都在嘉靖的把控制中,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

嘉靖统治初年,重用贤能,勤于政务同时鼓励农业发展,很快就创造了一个繁荣盛世,不过统治后期,国家太平以后,嘉庆却变得十分懒惰,失去了进取精神,开始迷恋修道长生,朝中大事都交给家臣严嵩把持,导致国家大乱,好在晚年时嘉靖重新掌权,国家再次走上正轨。

严嵩被《明史》列为六大奸臣之首,《明史》评价:“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除了会阿谀奉承窃取权力以外,一无是处,严嵩曾经也是个穷小子,不过却天赋异禀,尤其擅长做对联,父母看到孩子的天分,想尽办法让他读书接受教育

成年以后,严嵩如愿考取功名,入朝做官,一路做到内阁首辅,严嵩十分擅长为官之道,多次在皇帝面前表示忠心,当时有一种文体名为“青词”,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心愿,随后烧掉告知神仙,严嵩就是靠的一手好青词才得到了嘉靖赏识,不过也有人认为严嵩所写青词都是儿子严世藩代笔。

严嵩也算大器晚成,靠着溜须拍马。60岁的高龄在才进入内阁,正因为比别人起步的晚,严嵩入阁以后加快贪污速度,逐渐在朝中拉拢了一批奸臣集团,大肆敛财,对此嘉靖并非不知道,只不过却选择了纵容,导致严嵩势力越做越大,祸乱朝纲。

不得不说严嵩具备了贪官的所有特点,善于讨好上级,同时又在同僚中行事谨慎,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危机感使他步步为营,担任内阁首府期间利用权力不断打压政敌,许多同僚都被严嵩逼得走投无路,沈炼、杨继盛等人都被严嵩残酷害死,严嵩做乱的这段时期,正是嘉靖消极怠工,精力全部投向修道事业上,他需要一个傀儡帮助他管理,严嵩多年的谄媚最终换来了这个机会。

据说严嵩势力鼎盛时期,所有上奏给皇帝奏本,都需要先交给严嵩过目,只有他同意了才会送给嘉靖批阅,因此即便人们想要弹劾严嵩也没有办法,仗着这层关系,严嵩间接把持皇权,贪污起来更加方便。

严嵩儿子严世藩比起父亲更加胆大妄为,严世藩工于心计,把嘉靖看得十分透彻,父子俩联合起来在朝廷为非作歹,无恶不做,对此许多大臣敢怒不敢言。

严嵩本来混的顺风顺水,只不过一个人改变了嘉靖对严嵩的看法,嘉靖14年,严嵩向朝廷举荐欧阳必进,嘉靖十分厌恶此人,一度大发雷霆,不过看在严嵩的面子上还是接纳了他,随后朝中大臣议论纷纷,认为严嵩胆子也太大了,竟然强行要挟皇帝接受他的推荐,一时间谣言四起,传到了嘉靖耳朵里,嘉靖意识到事情不对劲,急忙罢免了欧阳必进,算是给严嵩的一次警告。

严嵩深谙为官之道,也清楚嘉靖的心思,明知道嘉靖不喜欢此人却强烈推荐,最终引来嘉靖反感,不过当时严嵩已经82岁高龄了,早就到了该退休的年纪,却依旧把持朝政不愿离开,痴迷权力最终让他尝到了苦头,这是老迈昏聩的严嵩犯下的第一个过错。

此外宫里曾发生过一次大火,将皇帝居住的地方烧的一干二净,严嵩却建议嘉靖迁往南宫居住,南宫曾是囚禁明英宗的地方,嘉靖对此十分反感,认定严嵩已经没有了价值,开始物色新的人选帮助他管理朝政。

次辅徐阶处处迎合嘉靖心思,趁机上位,徐阶很早就看不惯严嵩的所作所为,只不过自己没有机会与之对抗,如今机会来了,徐阶上位以后,制定了一个严密的计划,知道嘉靖皇帝喜欢修道,就向他推选了一个道士,此人名为蓝道行,谣传能力通天,可以与神仙进行交流。

一日,嘉靖正在与神仙交流,蓝道行突然说道自己得到神仙指示,很快就有奸臣上奏,果不其然,太监禀告严嵩正在门外等候,嘉靖没有反应过来,虽然知道严嵩贪污却没有想到如此严重,紧接着等候在大殿之外的众多官员齐齐上奏,细数严嵩父子罪状,嘉靖这才知道严嵩背着自己做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嘉靖再次上朝,下令严格查办严嵩父子,最终严嵩被贬回乡,家产全部被充公,所到之处人人唾骂,最终沦为乞丐,饿死在街头,死后无人收尸,更没有人前去吊唁,严嵩成也嘉靖,败也嘉靖,嘉靖此人十分聪明,对于严嵩贪污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绝不会容许他人染指皇权。

值得一提的是严嵩的罪名是“通倭犯上”,也就是谋反,真相是这样么?从严嵩的经历来看,早已经位极人臣,除了利欲熏心以外,严嵩并没有勾结倭寇,并且一些资料显示,在嘉靖沉迷丹药的时候,严嵩常常以身试药,对嘉靖十分忠诚,充其量也就是个“奸臣”,还不至于“谋反”的地步,不过想想严嵩所作所为,也算是罪有应得。

(图文来自网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参考

清朝一位大臣天天吃白菜,皇帝知道后,为什么要杀了他

在古代,每个朝代都有清官和贪官。而如何判断一位官员是清官还是贪官,不能只看表面。而是应该从多个维度去分析。由于有些贪官擅于伪装,甚至还将自己伪装成清官,要是不仔细的话,很容易误判。而要是遇到一位较真的

为什么司马绍一会儿说"太阳比长安远",一会儿又说”长安比太阳

司马绍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小时候很聪明。在他4岁那年,父皇问他:"长安城和太阳比,哪个离我们远呀?司马绍随口答道:"太阳比长安远。"父皇问他:"为什么呢?"因为我只听说有人从长安来,可从来没听

历史人物 此人在奏折中画了一幅画给皇帝,皇帝看后立即疏远了奸臣

唐德宗时期,有一名叫顾少连的大臣,曾受礼部侍郎所器重一路升迁,担任过御史,尚书,中书舍人等要职。顾少连为人方正,足智多谋,一向最看不惯的就是狡猾献媚的奸诈之人,每每遇到,总要狠狠的教训其一番。>德宗在

历史人物 赵高为什么要杀了胡亥

  作为一个奸臣还能够杀掉皇帝,这的确是非常罕见的事,毕竟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昏君要么就是被逼下台然后自杀,要么就是被反叛的大军所杀。被自己极为亲近的大臣杀害还是很少见的事情。秦二世胡亥是赵高一手扶持上

为什么说耆英是卖国奸臣

那是在1840年的时候,英国挑起了入侵中国的鸦片战争。清军不断地被英军击溃,道光皇帝认为是用人不当造成的。于是他把往日的功臣林则徐撤职,并在1842年任命了一个新的钦差大臣,让他兼杭州将军,统帅浙江的

明朝两位大臣怒骂皇帝,皇帝听后大笑说:官升一级

明朝大臣们敢于上书劝诫皇帝,因为那是他们的职责之所在。由于言辞激烈,常被打板子坐监狱或远调边疆。明朝就是这样一个朝代,只要下面有打人报告,不管是赞扬还是批评,皇帝必须得看到,这个太有意思了。我们来举两

世界历史 丁宝桢杀了大太监安德海后,慈禧是怎么报复他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打狗也要看主人”,因此在古代皇帝宠幸和信任的太监,或者宫女,无论其身份多么低微。大臣将军们也不敢得罪,还要极力的讨好巴结。而在清末发生了一件事,当时相当于皇帝,掌控大清江山半个世纪的

赵高为什么要杀了胡亥?他派谁去杀的胡亥?

  作为一个奸臣还能够杀掉皇帝,这的确是非常罕见的事,毕竟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昏君要么就是被逼下台然后自杀,要么就是被反叛的大军所杀。被自己极为亲近的大臣杀害还是很少见的事情。秦二世胡亥是赵高一手扶持上

唐朝大臣顾少连简介 他做了什么让唐德宗远离了奸臣?

  唐朝有一个大臣名叫顾少连,为官的时候任御史一职。御史这种老学究平生最看不惯的事情有两种:一是看不惯皇帝不进忠言,不遵礼法,随心所欲;二就是看不惯皇上身边溜须拍马的小人、奸臣。  可巧了,朝堂上就有

不能随便给妃子加薪? 宋仁宗的权力约束

...:“你们不信,不妨试一试。”旨意下发后,大臣们果然上奏说没有依据。有的嫔妃半信半疑,仍然向仁宗讨要封赏,仁宗也不推辞,取来彩笺写上某宫某氏转任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