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敌报国无所畏惧,与皇帝一起自杀殉国

Posted 太监

篇首语: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杀敌报国无所畏惧,与皇帝一起自杀殉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杀敌报国无所畏惧,与皇帝一起自杀殉国

导读:古代的皇宫中,除了皇室家族及宫女外,还有一群必不可少的人,也就是太监。早在东汉之前,太监并不一定都是阉人,也有许多正常的男子,由于一些事情的发生,皇帝龙颜大怒,遂做出了一个决定,太监必须是被阉割之人。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曾有多不少知名的太监,如赵高、高力士、魏忠贤等人。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太监的心理都有点不正常,在得到皇帝的宠信后,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排除异己,残害忠臣,几乎无恶不作。然而,在明朝时期,却有这么一位非常忠心的太监,在王朝灭亡之际,他没有像其他文武大臣一样逃跑或投降,而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杀敌报国。京城被攻破后,皇帝自认为无颜面对列祖列宗,选择了自杀殉国,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自缢于皇帝的身旁,此人就是王承恩。

史书上对于王承恩的记载不多,只知道他是北省邢台人,从一名干杂活的小太监,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掌权太监曹化淳的赏识,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曾有人这样评价王承恩:“论奸,当朝无人能奸得过王承恩;论忠,也无人能忠的过王承恩。”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后,因为没有留下子嗣,其弟弟朱由检之所以能成功继承皇位,王承恩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另外,他还帮助崇祯帝除掉魏忠贤。他深知皇帝多疑,曾尽自己所能,力保名将袁崇焕,也曾残忍地干掉对手周延儒。公元1644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围攻北京城,此时大势已去,城内只有很少的守卫军,各城门都面临随时被攻破的危险。原本那些在皇帝面前口若悬河的文臣,现在早已为自己留了后路,有人选择了逃跑,更多人则准备投降于李自成。

王承恩豪饮了一杯烈酒,决定与明朝共存亡,来到城楼的炮台上,接连发射了几枚炮弹,击毙了数十人。崇祯帝命人找到王承恩,他或许已经猜到了皇帝的想法,并跟着他来到了煤山。在此处的一棵歪脖子树下,崇祯帝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留下了这样了道血书:“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然后就自缢了。

王承恩内心非常平静,没有丝毫的害怕,对着崇祯帝的尸体磕了三个响头后,来到了旁边的海棠树,吊死在这棵树上,追随崇祯帝而去。客观来说,王承恩是个做着坏事的好人,他对皇帝忠心耿耿,并把一些都给了主子,包括自己的生命,与那些投降的大臣相比,王承恩是值得敬佩的。

相关参考

太平天国小兵,后投降清军,甲午战争中自杀殉国,却被慈禧污蔑

一说起太平天国运动,很多人都会想到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人,也会想到石达开、陈玉成及李秀成著名将领。其实,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有一名不起眼的小卒,后投降于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与日军展开了激战,失败后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屈原投江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有说他是出于愤世、殉国、洁身、尸谏、赐死、谋杀、救主、殉道等原因而死,还有说他是因为政治悲剧和殉楚文化而死。在这些说法中,最广为流传的是愤世与殉国之说。屈原为什么投江?愤世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屈原投江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有说他是出于愤世、殉国、洁身、尸谏、赐死、谋杀、救主、殉道等原因而死,还有说他是因为政治悲剧和殉楚文化而死。在这些说法中,最广为流传的是愤世与殉国之说。屈原为什么投江?愤世

丁汝昌自杀殉国,光绪下旨将其棺木加上三条铁链,不许下葬

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和海军文化积淀。在中国海军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至今仍为国人所乐道。到清朝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海军的力量逐渐落后其他国家,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中国人

历史上最惨烈、最有血性、最壮观的鏖战,最后皇帝百姓一起殉国

宋太祖赵匡胤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正所谓唐宗宋祖,这里面的宋祖说的就是赵匡胤。不可否认的是,赵匡胤在治理朝政方面是非常厉害的。可是宋朝制定了崇文抑武的国策,这就导致了问题不断出现。重文轻武的情况下,

李自成:你为何不以死殉国

明朝灭亡的原因比较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作为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必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都城被攻克的那一刻,崇祯没有苟且偷生,做到了祖训要求的“君王死社稷”。按照古代忠君思想,既然皇帝都自杀了,

丁汝昌自杀殉国,光绪下旨将其棺木加上3道铁链,十余年不准下葬

丁汝昌,一个在历史进程中充满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一代名将,也有人说他是中国海军溃败的罪魁祸首。在他去世之后,当朝统治者甚至对他加以最残酷的惩罚,对其咬牙切齿恨之入骨。1836年,丁汝昌生于安徽,是当

此人身为一降将,却被李鸿章跟左宗棠抢着用,最后此人自杀殉国

说起丁汝昌这个人大家应该不会太陌生,他是一位民族英雄。十八岁的时候,他参加了太平军,由于出身贫寒,而且又遇到了家乡闹灾,想要活命的话,只能成为军人。他头脑精明,十分灵活,而且懂得分析形势。在曾国荃讨伐

甲午中日战争,丁汝昌等人自杀殉国,纽约时报44字评论,感动千万人

晚清时期,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军事实力,更是得到空前的强盛。即使是这样,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朝的整体实力还是要强于日本。在李鸿章、左宗棠及张之洞等人的带领下,清朝进

唯一一个和敌人拼刺刀殉国的军长

  王甲本,字立基,云南省曲靖富源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中将军长。青年时立志从军报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他学习刻苦认真,在军事方面颇显才华。毕业于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王甲本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