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掉头颅,不留骂名
Posted 敌军
篇首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宁掉头颅,不留骂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宁掉头颅,不留骂名
唐玄宗在位前期,重用姚崇等贤臣,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创了“开元盛世”之局面,达到了王朝最鼎盛阶段。后来,他却失去了往昔的贤明,尤其是错用了安禄山,导致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尽管朝廷最终平定了叛乱,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许多将领战死沙场,其中就包括南霁云。
南霁云,河南清丰人,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年轻时靠种地为生。闲暇之余,南霁云拜师学艺,练就了过硬的功夫,尤其擅长枪法和射箭,据说达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另外,他还喜欢读兵书,梦想以后能做个大将军,朋友都笑他异想天开,而他却不在乎,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定能做到。
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南霁云选择了参军,之后成为张巡的部下,其才能被张巡发现,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公元757年,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掉,安庆绪就派大将尹子奇,带着三十万精兵围攻睢阳城。睢阳的军事位置相当重用,一旦失守,敌军就能长驱直入,大唐江山岌岌可危。
此时镇守睢阳的主帅是许远,他认为自己的才能远不及张巡,就主动把主帅的位子让出来。若是在以前,张巡肯定不会接受,毕竟没有皇上的圣旨,但此刻的形势较为特殊,他就没有推辞。面对于数倍于己的敌军,张巡没有退缩,但他清楚的认识到,一旦被敌军长期围困,后果不堪设想,毕竟城中粮草有限。
于是,张巡就让南霁云突围,赶紧去搬救兵。南霁云二话不说,仅带着30骑兵杀出一条血路,马不停蹄地赶往彭城,但镇守此地的许叔冀拒绝出兵救援。南霁云愤怒无比,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想其他办法。不久后,他来到了临淮,向御史大夫贺兰进明说明情况,请他派兵支援睢阳。
贺兰进明死活都不愿答应,但他觉得南霁云有勇有谋,想收为己用,心灰意冷地南霁云,拔刀斩断一只手指,然后就带人离开了。临走之前,他用尽全身力气射出一支箭,并且向天发誓:“叛军平定后,必杀进明,此箭乃我志也!”然后含泪奔向睢阳,他知道张巡在等着他归来。
睢阳城中的粮食已经吃完,就连战马也没有了,甚至将士们把城中的麻雀和老鼠都捉光了。几个月后,睢阳城被敌军攻破,张巡、南霁云、雷万春等将领兵败被俘,尹子奇就想劝他们投降,却没有一人答应,南霁云愤怒地喊道:“宁掉头颅垂青史,不留骂名在人间。”南霁云死后,被唐肃宗追封为左金吾卫将军,百姓尊他为“二龙大王”,并建庙供奉。
相关参考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雉。而刘邦能够娶到吕雉实属高攀,而他之所以能够娶到这个貌美如花的吕雉,还要归功于刘邦有一副好面相。当年,吕公迁居沛县,因与县令交好,而不断地有人前来拜访。刘邦只是前来凑个热闹,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雉。而刘邦能够娶到吕雉实属高攀,而他之所以能够娶到这个貌美如花的吕雉,还要归功于刘邦有一副好面相。当年,吕公迁居沛县,因与县令交好,而不断地有人前来拜访。刘邦只是前来凑个热闹,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国刘备怎么死的,为关张报仇失败(白帝城托孤)”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刘备和关羽、张飞曾经有过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结果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张飞被手下割掉头颅,刘备怎么死的
导读:熟知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被誉为“万人敌”的张飞,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在熟睡中被部下割掉头颅,死的相当窝囊。张飞脾气不好,尤其是喝点酒之后,经常打骂下属,刘备也多次提醒他,但张飞却没有放在心上,
历史秘闻 曹操最为器重的武将,战斗力令吕布畏惧,却死的比张飞还窝囊
导读:熟知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被誉为“万人敌”的张飞,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在熟睡中被部下割掉头颅,死的相当窝囊。张飞脾气不好,尤其是喝点酒之后,经常打骂下属,刘备也多次提醒他,但张飞却没有放在心上,
江西有个县,被称为中国第一烈士县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因为那个县的人口当时有23万人,却有8万人选择了参军,有5万多人为国捐了躯,还有很多开国将领是从这个县走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的一位将军,
历史人物 栗田健男为什么在攻击莱特湾时掉头 难道他要违抗命令
栗田健男>>伊藤正德:“当时你的舰队已经逼近到莱特湾附近海面时,你却突然下令返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栗田:“当时我认为那样做是最好的办法。但现在回想起来,已经认识到这完全是我个人的错误。不管怎么说
陈友谅连败两将,遇常遇春掉头就跑,方国珍来战,一照面戟就飞了
元朝末年,群雄四起,在诸路义军中,有几个著名人物,如陈友谅、方国珍、朱元璋、明玉珍等等。在评书《朱元璋演义》中,这些人都有武功,而且不是一般的武功。元朝皇帝想借武科场比武将天下英雄一网打尽,天下英雄不
清在关外汉族百姓中就推行"剃头令",对被征服的汉人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更换服装,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剃发易服,作为臣服的标志。如天聪五年(1631年)清太宗在大凌河之役胜利时令"归降将士等剃发",崇德三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南宋宁宗庆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在一夜之间被整得斯文扫地,声名狼藉。身处骂名的朱老夫子没过几年就在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