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想无抱负,却被誉为是超越诸葛亮的谋士

Posted 目的

篇首语: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无理想无抱负,却被誉为是超越诸葛亮的谋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无理想无抱负,却被誉为是超越诸葛亮的谋士

吕布刺杀董卓之后,和王允一起掌控了长安的局势,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四人向吕布王允上表请求特赦,王允这个死脑筋,非要致这四人于死地。李傕等人无奈,打算各自逃生,结果路上遇到贾诩,一番分析,与其浪迹天涯,不如杀回长安,干他一架,赌一把,输了再跑也不迟。结果,这把赌赢了,形势惊天逆转,王允被杀,吕布逃亡,李傕郭汜控制了朝廷,两个原本的通缉犯,一个当了大司马,一个当了大将军。

这起事件的核心人物就是贾诩,没有他,李傕郭汜等人早就作鸟兽散,长安也免遭又一轮战火。易中天品评贾诩为三国第一聪明人,甚至超越了诸葛亮和郭嘉。贾诩确实无比聪明,但是他的聪明总和世人眼中的智谋之士有所不同,细观此人所作所为,给人的印象就是他做事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没有目的性。

贾诩给李傕郭汜指出了一条生路,事成之后李傕等人知恩图报,给贾诩封侯升官,贾诩坚辞不受,这说明贾诩不是为权;李傕等人为祸长安之时,贾诩多有劝阻,说明他并非残暴之人,本性于董卓李傕不同;之后贾诩又帮助汉献帝出逃长安,说明他并非一心向李傕。

这些迹象表明贾诩既不贪权,也非喜祸之人,又与李傕无个人情谊,那他给李傕郭汜等人献计究竟是为了什么?也许他根本就不是为了什么吧!做任何事不一定非要有一个为什么,没有目的本身也是一种目的,献计就是献计,没有其他。这让人想到大明燕王朱棣的谋士姚广孝,作为朱棣的第一谋士,居功至伟,但在朱棣得到天下后,姚广孝放着高官厚禄不要,跑回去继续当和尚了,他帮助朱棣造反的目的就是造反本身,只要有造反这个过程,他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而不用在乎造反的结果是什么。

贾诩和姚广孝颇有相似,都属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类型。曹操奉迎献帝,李傕欲进攻曹操,贾诩劝阻,理由是曹操兵精将勇,倒不如去投降曹操,这主意出的,虽然是完全正确,但李傕肯定是无法接受啊,李傕此时是大司马,当朝最大的官,投降曹操?曹操算老几!贾诩竟然让一个大司马去投降一个地方诸侯,由此可见贾诩此时已经看出来曹操一定能成大事,但是他虽然慧眼独具,却偏偏不去投奔曹操,反而去投靠气量狭小的段煨,后又转投才能平庸的张绣,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更诡异的是贾诩在效力张绣期间,明知曹操必成大事,却力主张绣与刘表结盟,力抗曹操。做了这样的选择也就罢了,那就和刘备一样开始好好和曹操作对吧,可事情的发展偏偏相反,曹军一来,贾诩就动员张绣投降,张绣傻眼了,正常的应对不是应该坚据曹军,等待刘表援军吗?怎么一上来就投降!不过张绣对贾诩言听计从,最后还是投降了,估计刘表要傻眼了,这么不靠谱的同盟。结果曹操那厮,到了张绣的地盘后老毛病又犯了,念叨着“城中可有……乎?”搭上了张绣的婶婶,张绣气急,贾诩给张绣出计,降而复反。这一仗,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全折了,这下张绣和曹操梁子结大了。可是才过一年,曹操都还没来报仇,贾诩就劝张绣主动跑去投降曹操,张绣又一次傻眼了,这都叫什么事啊!

三国智谋之士众多,诸葛亮荀彧以匡扶汉室为己任,郭嘉庞统以一展所长为抱负,唯有贾诩,乃是以玩弄诸侯为乐趣,搅得各路诸侯混战厮杀,自己却能在这个乱世全身而退,真可谓是三国第一搅屎棍!

相关参考

超越诸葛亮的谋士因他之死才会出现三国鼎立

...吧。但是很多人却会忽略里面很多谋士,因为大家都觉的诸葛亮是最屌的掩盖了其他人的光辉。所以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一说比诸葛亮还牛的一个人物吧。我说的是一个三国鬼才谋士,是与毒士争第一的人。他就是郭嘉。曹操第...

伟大抱负无处施展,思念爱妻无法相守,看陆游一生的国仇家恨

在南宋和北宋交替之期,著名诗人陆游出生了,因为敌国的入侵,国家山河破碎,颠沛流离的家庭环境成为他幼年最深刻的记忆,他的家庭有着很强的爱国情怀,而在这样的环境下,陆游又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战火纷飞的岁

曹操与张绣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人生漫漫长路,在途中遇到挫折、坎坷也在所难免。想要迈过一道道坎儿,就一定要经历磕磕碰碰。胸中无理想、无抱负的人,常常会因大事惜身、小利舍命,终究是难成大事;而胸怀鸿鹄之志的人,无论大事小事,都会严于律

三国顶级搅屎棍,智谋在诸葛亮之上,却没有任何节操和抱负

三国中顶级谋士很多,最著名的就是诸葛亮,司马懿,但是有很多前期不怎么出名的谋士其实丝毫都不输给诸葛司马。其中有一个就是贾诩,用“乱世谋臣”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其人决定聪明,被人赞曰“算无遗策”,可惜

古代一皇帝,在位仅6年,却被尊为千古明君,死后千年无一人指责

导读: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古代的皇帝也不例外。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共出现过四五百位皇帝,他们坐上帝位的方式不同,性格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皇帝虽有雄才大略,却也难免有不太完美的一面,如千古

三国后期魏国 虎父无犬子

三国时期是个谋士如云武将如雨的时期,我们在惊艳群雄璀璨的时候也不禁想问下那些有名文臣武将的后代们是一个什么情况,作为名副其实的官二代,那些谋士武将的后代又有怎样的成就呢?下面来给大家盘点下三国时期的官

重赏

明朝大才子唐伯虎,少年时就极具才华,长大后更是名震江南,被誉为吴中四大才子之一。与所有读书人一样,唐伯虎也想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而且对自己的才华相当自信。然而,由于受到会试泄题

窝囊皇帝中的佼佼者,满怀一腔抱负,却被烧房辱妻杀儿

"皇帝"这两个字不仅是一个称谓,更是权力的象征,他们要么自己掌控权力,要么被当权者当成行使特权的活招牌,后者就被人们称作傀儡,傀儡要做的就是活着并什么也不做,让他往东别往西,很多傀儡皇帝是在年少时就被

功盖三分国

诸葛亮的事迹三顾茅庐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史上并无诸葛亮七擒孟获

 史上并无诸葛亮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