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小姐”一词,究竟起源于何时
Posted 竹篮
篇首语: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千金小姐”一词,究竟起源于何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千金小姐”一词,究竟起源于何时
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称呼都变化很大,甚至有些已经被遗忘了。现代人称丈夫为老公,而古人则有郎君、相公、官人等不下七八种称呼,虽然意思是一样的,但每一种称呼的起源都不同。在一些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听到“千金小姐”一词,通常指的是达官贵人家的未出嫁的女子,这一词语究竟起源于何时呢?其实背后有一段凄凉的故事。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征伐,楚王是个多疑的国君,因听信小人的谗言,把太子太傅伍奢给杀了。伍奢有个儿子叫伍子胥,在得知父亲被杀后,伍子胥为了活命,乔装打扮一番,连夜逃离楚国,并发下毒誓,一定要出人头地,然后给父亲报仇雪恨。
逃亡之路充满荆棘,一心想斩草除根的楚王,命人到处搜捕伍子胥。经过深思熟虑,伍子胥打算逃到吴国,他虽然猜出了路途上的艰险,却对自己充满信心,仇恨使他不惧任何困难。由于跑的太过仓促,身上只带了很少的钱财,没多久就花完了,为了活下去,他只能忍受着饥饿前行,甚至还做过乞丐。
就这样,伍子胥一直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基本上是昼伏夜出,白天躲起来,晚上以最快的速度赶路。一段时间后,伍子胥依旧还在楚国境内,靠着谨慎的做法,加上一些运气,多次躲过士兵的盘问和追捕。
有一天,伍子胥实在是饿的不行了,如果再找不到东西充饥,肯定会饿死在逃亡的途中,报仇的愿望将会化作泡影。来到一条河边,本打算捉几条鱼烤了吃,却遇到了一位正在岸边洗衣服的女子,或许是该女子要洗的衣服太多,就带了一份午饭,放在了编织的竹篮里面。
伍子胥看着女子的那份饭,口水顿时止不住的往下流,面子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来到女子的面前,祈求她能把饭给他吃。女子看到落魄的伍子胥,顿时产生了同情心,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从竹篮中拿出饭,双手递给了伍子胥,为了避免尴尬,她转过身继续洗衣服。
饿了好几天的伍子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虽然这份饭没能让他填饱肚子,至少救了他的命。在表示感谢后,伍子胥就离开了,但不一会又返回,对女子说道:“姑娘的救命之恩,我一定谨记在心,希望姑娘不要把此事告知他人,若是日后我飞黄腾达,必将回来报答姑娘的恩情。”
客观来说,处境危险的伍子胥,提出这样的请求并不过分,只是为了尽可能的不暴露自己的行踪。然而,女子听完伍子胥的话,觉得自己的人品被怀疑,跳入河中自杀了。伍子胥抱着女子的尸体跪地痛哭,但也于事无补,指着苍天发誓:“他日功成名就,定当以千金报德!”
历经了千辛万苦,伍子胥来到了吴国,并成为吴王阖闾最器重的谋臣,亲率大军攻破楚国的都城,报了当年的杀父之仇。他没有忘记曾经在河边许下的誓言,派人到处打听当年救他的女子家人的情况,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命人将上千斤黄金抛入女子跳河的地方,以这种饭方式报恩,从此之后,才有了“千金小姐”的说法。
相关参考
药酒起源于何时 关于药酒的起源,旧有商代、唐代、宋代诸说。近来,陈鸿飞、陈明在《科学博览》上撰文,又提出药酒起源于明代的说法。他们认为,“所谓药酒,系指用植物性的根茎叶花果和
...是,你知道中国人是何时才开始吃“汤圆”的吗?汤圆起源于何时?我们先看几个传说故事:故事一:传说有次元宵节,乾隆爷下江南,在村庄里迷路了,肚中又饥又渴,就向一户农家敲门寻些吃的。开门的是位老婆婆,她家里...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呢?在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在门的两侧贴上春联。那么为什么过春节要贴春联呢?它有什么用处?贴春联这一习俗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起源于何时? 春联一开始不叫“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呢?在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在门的两侧贴上春联。那么为什么过春节要贴春联呢?它有什么用处?贴春联这一习俗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起源于何时?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
中国是一个历史极为悠久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逐渐形成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传统节日,其中就包括清明节。据记载,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现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有多少
地中海是指介于亚、非、欧三洲之间的广阔水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宽约1800公里,面积约250多万平方公里。以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和突尼斯之间突尼斯海峡为界,分东、西两部
古人眼睛为“目”,箭靶中心目标为“的”。这两个字如何组合成了“目的”呢?公元581年,隋高祖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北周高官窦毅结束了官宦生涯。窦毅的女儿悲愤中骂道:“可惜我不是男子汉,不然,我必挺身解救国
一年一度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浴兰节、诗人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历史上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种之说,最为传统也最为盛行的说法是为了纪念
安居骨部说。《鄂温克族的起源》的作者乌云达赉认为,鄂温克族起源于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下游等流域,他们的祖先是靺鞨七部之一的安居骨部,并提出向西发展说。认为“安居”即ewenki(鄂温克)的译音(连
安居骨部说。《鄂温克族的起源》的作者乌云达赉认为,鄂温克族起源于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下游等流域,他们的祖先是靺鞨七部之一的安居骨部,并提出向西发展说。认为“安居”即ewenki(鄂温克)的译音(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