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被诛三族,为何家人不逃跑,而是坐着等死
Posted 大臣
篇首语: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大臣被诛三族,为何家人不逃跑,而是坐着等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大臣被诛三族,为何家人不逃跑,而是坐着等死
中国封建社会,不论是哪个朝代,皇帝为了更好的统治,都制定出让人听了就直冒冷汗的酷刑,最可怕的莫过于凌迟、腰斩及炮烙等。遇到仁慈的皇帝,会废除一些刑罚,但古代有一种罪行,一旦触犯绝不可饶恕,即谋反之罪。
大臣若是被坐实有谋反之心,不管之前功劳多么显赫,皇帝都不会将其赦免,而且不只是处死大臣一人,通常会诛其三族,历史上被诛三族的文臣武将大有人在。许多人就非常纳闷,为何大臣的家人那么傻,不以迅雷之势逃跑,而是老老实实地坐在家里等死呢?
没有人不怕死,更没有人在得知自己将要被处死时,依旧淡定无比,喝上一口小酒,优哉游哉地等待死亡,除非脑袋出现问题。如果大臣真的犯下诛三族之大罪,家人之所以不逃跑,并不是因为傻,也不是无所畏惧,其实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一:朝廷就不给他们逃跑的机会
当皇帝听说某人有谋反的嫌疑,要么派心腹暗地里调查,掌握确凿证据后立马将其抓捕;要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起来再说,然后交由刑部审讯,甚至连大臣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皇帝下旨杀掉,他的家人肯定更不了解情况,等士兵到来,想跑也跑不掉了。
比如西汉名臣晁错,官至御史大夫,在当时可是位居三公的牛人,是在上早朝的路上,直接被皇帝派的士兵拿下,当场宣布其罪名,随后被腰斩而死,一点都没有征兆。估计晁错临死前都不明白所犯何罪,你说其家人怎么跑?
原因二:人都有侥幸心理
古代在实行诛三族时,也会考虑实际情况,除非是残暴不仁的皇帝,一般不会把罪臣家属全部处死,妻女会被流放,或者带到宫中做宫女,上官婉儿就是一例。另外,有些朝代的律法明确规定,年龄不足16岁的男子,会改为充军或流放。在此情况下,就有了侥幸心理,认为朝廷会网开一面,因此就不用逃跑了。
原因三:古代已经有严格的户籍制度,犯人想逃跑很难
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户籍制度,商鞅当时准备逃出咸阳,结果都被官兵发现。不少人应该听过保甲连坐制度,假如罪犯家人逃出城,朝廷必然会下通缉令,除非他们逃到荒无人烟之地,或者是深山老林,否则很快就被发现,如此就是罪加一等。所以啊,即使现代人穿越到古代,万一被官府追捕,想全身而退也难如登天。
相关参考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诛九族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诛九族可以说是古时候最残酷的刑罚了,一个人犯罪,就要连累与其有关(血缘、姻亲)的人都被诛杀,对于那些无辜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祸从天上来。当然了,明
古代评判一个人是不是美男子,要有的特征:才貌双全,或文学、音乐修养极高,或文治武功威震华夏。现在来说的这个,就是俗称古代第一美男,“貌似潘安”的潘安。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巩县(
古代评判一个人是不是美男子,要有的特征:才貌双全,或文学、音乐修养极高,或文治武功威震华夏。现在来说的这个,就是俗称古代第一美男,“貌似潘安”的潘安。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巩县(
李斯死后,赵高结局如何?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事无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几乎成了太上皇。羽翼已丰的他,渐渐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一天,赵高趁群臣朝贺之时,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说:“臣进献一马供陛
李斯死后,赵高结局如何?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事无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几乎成了太上皇。羽翼已丰的他,渐渐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一天,赵高趁群臣朝贺之时,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说:“臣进献一马供陛
现在的上班族,如果看老板不爽,就会直接辞职走人,最多也就是损失点工资。但在我国的古代,皇帝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大臣敢不经过皇帝的允许,就直接罢官回家,那可是抗旨的死罪,甚至有可能会被诛三族,几乎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朝的建立,推翻了暴秦的统治,也让汉高祖刘邦从一个小混混跻身成为大佬。但这一切的成功都离不开辅佐刘邦的三位贤才:萧何,张良和韩信
历史秘闻 史上最有个性的大臣,只因皇帝不答应他辞官,直接把皇帝给炒了
现在的上班族,如果看老板不爽,就会直接辞职走人,最多也就是损失点工资。但在我国的古代,皇帝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大臣敢不经过皇帝的允许,就直接罢官回家,那可是抗旨的死罪,甚至有可能会被诛三族,几乎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一般都把犯了罪的大臣诛九族,历史上被诛九族的人不少,但是明朝有一位着名的大臣却被诛了十族。他就是方孝孺,也是史上唯一一位。方孝孺,字希直,号“缑城先生”,幼聪慧,6岁能诗,人奇其才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一般都把犯了罪的大臣诛九族,历史上被诛九族的人不少,但是明朝有一位着名的大臣却被诛了十族。他就是方孝孺,也是史上唯一一位。方孝孺,字希直,号“缑城先生”,幼聪慧,6岁能诗,人奇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