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上一句更经典,你听说过吗

Posted 节度使

篇首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人皆知“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上一句更经典,你听说过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人皆知“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上一句更经典,你听说过吗

谈到古代经典文化,想必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与中国相媲美,毕竟延续五千余年从未断绝,这一点几乎无人不服。古人通过文学作品,或者民间谚语,创造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名言警句,其中不少达到家喻户晓之地步,比如“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是一句唐诗,出自晚唐诗人曹松的《己亥岁》,从字面意思即可看出,与古代战争有密切关系。无论哪个朝代,只要打仗肯定会有伤亡,只是残酷程度不同罢了,胜利一方的将领,凯旋后必然头顶光环,受到帝王无尽的赏赐,不知是否想起战死沙场的那些将士。

曹松之所以发出如此感慨,跟他处的年代背景有关。当时唐朝早已不复往昔之繁盛,节度使的势力不断壮大,朝廷无力控制天下局面,各地节度使之间摩擦不断,大小战事频繁发生,胸怀报国之志的曹松,命运跟偶像杜甫非常相似,始终处于不得志的状态。

年轻时才华横溢,对未来之路充满信心,坚信只要付出努力,一定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本想安心读书的曹松,却因家乡战乱不止,不得已迁徙异乡,甚至没有机会参加科举。多年间,曹松一直漂泊不定,找不到立足之地,基本生存问题都难以解决,悲惨之状可想而知。

历经磨难,从未改变初心,看了太多因战事背井离乡之人,曹松内心极度渴望天下太平,《己亥岁》也正是他在此期间的作品,全诗内容为:“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个字均是曹松含泪写下。

不难看出,在流传千古之名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前面,还有一句更有内涵、更经典的一句,即“凭君莫话封侯事”,为何称其经典呢?此句可理解为,踏上战场的将领,不要想着凭借功勋封侯拜将,你所取得的一切,都是成千上万士兵用性命换来的。

曹松的这首诗广为流传,绝非他无病呻吟,而是多年经历的真实感叹。有人说他太过悲观,没有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般潇洒,你对此有何不同看法呢?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将功成万骨枯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年代:【唐】作者:【曹松】体裁:【七绝】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

历史军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在大唐与吐蕃的交战史上,石堡城是一个令人心酸之地。石堡城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南,背靠华石山,面临药水河,前方距离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日月山咫尺之遥。石堡城名为城,实则一个军事堡垒,弹丸之地,却

忽必烈一生中杀了多少人 一将功成万骨枯

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有战争就免不了死伤,有仁爱的将领宁愿花更多的精力来换取双方更少的伤亡,但在历史上更多的是以杀立威,敢于屠城和杀人的情况。忽必烈就曾经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杀人和屠城最多的人。蒙古人的战

忽必烈一生中杀了多少人 一将功成万骨枯

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有战争就免不了死伤,有仁爱的将领宁愿花更多的精力来换取双方更少的伤亡,但在历史上更多的是以杀立威,敢于屠城和杀人的情况。忽必烈就曾经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杀人和屠城最多的人。蒙古人的战

世人皆知“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后面一句更经典,你听过吗

古人给我们留下许多文化珍宝,包括诗词歌赋、成语典故,虽然朝代不断更迭,但在历史风沙的长河中,它们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成为不可多得的财富。世人经常说“春宵一刻值千金”,用来形容洞房花烛夜的美好,但它真的只

历史小说 宋江死之前,为何毒死李逵

宋江死之前,为何毒死李逵?为他保守天大的秘密  宋江率领梁山泊众头领平定方腊,功成名就,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宋江的成功,也应了那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带

白起杀了多少人

导读:古人有句话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人们往往只看到战场上功臣名将表面的荣耀,却忽视了这荣耀背后战死的无数英魂。后人无法准确评价这些锐不可当、战无不胜的将军们,因为他们既伟大,又残暴。白起为何是

世人皆知“好马不吃回头草”,其实后半句更经典,却十人九不知

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大家第一反应一定是一对男女分手后,一定不要复合吧,不然吃回头草并不会增进两个人的感情,如果两个人真的合适就不会分手了,所以如果他们都吃了回头草并不会有好结果,这是一种对待感情的

世人皆知“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后半句更经典,道尽人性

君子与小人,这两种人一直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见到的两种人。我们都想要与君子交往,避免与小人有过多的交流。在古代,古人也是用俗语告诉了我们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的区别,也通过这句俗语给我们真实地反映出了

世人皆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前面一句更经典,却少有人知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的。这句话形容了在曹魏顶级谋士郭嘉死的那一年,诸葛亮开始出山辅佐刘备。时至今日,人们对这句话仍然是侃侃而谈,毕竟这其中的谜题有很多。历史上的诸葛亮出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