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之内,你就能成为皇亲国戚
Posted 雇主
篇首语:愿所行皆坦途,愿所求皆如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五日之内,你就能成为皇亲国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日之内,你就能成为皇亲国戚
古人常说,一命二运三风水,认为所有事情均为命中注定,这种观点听起来非常滑稽,甚至令人捧腹大笑。因为现代人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拼搏才有未来,并非上天的安排。接下来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西汉初年一位穷小子身上,听听就好,切勿当真哦!
此人姓窦,父母给他起了个“广国”的名字,但他更喜欢别人叫他窦少君,略显儒雅大方。窦少君父母去世很早,从小无依无靠,所以比同龄人更成熟,也更能吃苦。弱冠之年,在邻居的介绍下,离开生活多年的故乡到宜阳谋生。
漂泊的日子很苦,窦少君经常独自流泪,但他没有退缩,擦干眼泪后鼓起勇气到处找工作。既没有学历,又没有任何关系,只能跟着一位雇主卖苦力,上山采石成为他的第一份工作。幸亏雇主对他不错,但雇主不在的时候,窦少君经常被工友欺负。
别人住在茅草屋,他只有露宿在外面,尽量躲得远远的。有一次干完活,天色已经很晚了,而且下着大雨,窦少君本想跟工友凑合一晚,结果被赶了出来,含泪跑到附近山洞里睡觉。第二天早上,窦少君几乎吓傻了,因为昨晚发生雨量太大,引发泥石流,工友住的茅草屋被淹没。
雇主看到眼前的景象,简直欲哭无泪,抱着幸存的窦少君痛哭,边哭边说:我这下摊上大事了,倾家荡产不说,如果这件事被官府知道,小命估计都保不住。雇主思考许久,决定离开是非之地,去京城长安避避风头,窦少君也跟着一起去。
给雇主干了几年活的窦少君,一文钱都没挣到,穿着破旧的衣服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跟乞丐差不多,甭提多悲催。雇主租下一间房,让窦少君到街上买菜做饭,顺便采购一些生活用品。在街上的一个角落里,窦少君看到一位摆摊算卦的道士,不自觉地走了过去。
道士仔细观察他的相貌后,激动到两手发抖,并且说道:“五日之内,你就能成为皇亲国戚。”窦少君以为道士在骗自己,头也不回地离去,留下道士一人在风中凌乱。接下来,他听说当朝皇后也姓窦,而且出生地跟他相同。
窦少君立马托人写封信,交给把守皇后的侍卫,并称自己是皇后的亲弟弟。侍卫虽然怀疑窦少君的身份,但考虑到万一此事是真的,自己也可算大功一件,立即将信送给汉文帝的妻子窦皇后手中。窦皇后在宫里召见了窦少君,发现他真是失散多年的弟弟。
原来,窦少君有个姐姐,不过年幼时就走散了,这次听完道士的话,决定赌一把,结果赌对了。汉文帝下旨重赏小舅子窦少君,还封他为章武候,前几天还是穷小子的窦少君,转眼间成了国舅爷,如同做梦一般。
相关参考
古代的公主,出生于帝王之家,从小就被皇帝视作掌上明珠,身份不是一般的显赫,朝廷重臣都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到公主,这样就能成为皇亲国戚。公主到了出嫁的年纪,皇帝会亲自会她挑选一位丈夫,不管她愿不愿意,都必须
1、“每逢大事有静气”>出处>曾国藩年轻时在官场沉浮,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便向理学名臣唐鉴先生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心静下来,就能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
1、“每逢大事有静气”>出处>曾国藩年轻时在官场沉浮,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便向理学名臣唐鉴先生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心静下来,就能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
毕加索油画古代画家成名,更多的是依靠官场,在官场谋取一个什么官位,或者投靠一个大官,就可能获得机遇,成名的途径还比较单一,扬州八怪之后呢,艺术家成名就增加了一条,就是资本运作,资本也可以让画家成大名,
小学在编教师怎样入党?简单地说,首先你找你们学校党支部组委,然后看看上边让你准备什么材料,你就准备什么,上级批准了你就可以成为入党积极分子,表现良好一年之后才能成为预备党员。如果你要是工作一年多了,那
仅凭一个山西,就能成为独霸一方的 ”山西王”,阎锡山有何秘诀
山西是民国时期的「”全国模范省”,有此赞誉得益于阎锡山的治理。从1911年出任山西督军,到1949年太原解放,阎锡山岿然不动,稳握山西大权长达38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山西王”。据说,阎锡山的名字非常
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太监,这个名字还是慈禧起的,在慈禧还在世的时候,他掌握宫中大权几十年,可以说,李莲英是慈禧最信任的一个人。按说,一个太监有了这样子的荣华已经不错了,但是他却不满足,他想成为皇亲国戚,
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太监,这个名字还是慈禧起的,在慈禧还在世的时候,他掌握宫中大权几十年,可以说,李莲英是慈禧最信任的一个人。按说,一个太监有了这样子的荣华已经不错了,但是他却不满足,他想成为皇亲国戚,
窦婴是谁,人家是窦漪房的亲侄子,是皇亲贵胄,身份地位都是摆在那里的,他怎么就不能当上丞相了? 非也!非也!西汉的丞相可不是一句皇亲贵胄就能当得上的。从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来,一直到汉文帝灌婴之间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贾逵的儿童,他不仅聪明好学,而且惹人喜爱 在他只有5岁的时候,一天,贾逵的姐姐抱着他在院子里玩,恰巧隔壁有一位先生在教书。姐姐是位勤学的姑娘,她隔着墙偷听起讲课来。想不到小贾逵也听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