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过后,发掘出2000多年前的文物,现代科技都无法仿制

Posted 青铜器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洪水过后,发掘出2000多年前的文物,现代科技都无法仿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洪水过后,发掘出2000多年前的文物,现代科技都无法仿制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很多事情的发生看似是巧合,但其实只不过是意外罢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天,因为连天的暴雨河南淅川发生了大洪水!为了应对来势凶猛的洪流,丹江口水库赶紧泄洪。这场洪水过去之后,水库的水位慢慢降低,滩头上满是各种垃圾,出现了一个古墓的遗址!

当地老百姓发现了这座古墓遗址之后,赶紧向当地政府汇报,很快考古队便来到了这里进行实地考察。当考古队赶过来的死后,水库的滩头一片狼藉,在泥沙中掩埋着一些零碎的陶器和青铜器,上面还有铭文。经过专家辨认,器皿上的铭文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字!在场的考古工作者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振奋,他们推断这附近一定有一个楚国的古墓!

于是大家便赶紧对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经过寻找考古队员过完发现了一个大型的楚国墓葬。经过专家对墓葬规模以及陪葬品的研究,认为这个墓葬的主人是一个楚国的 高等贵族,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古墓中的陪葬品实在是太丰富了,各种青铜器、象牙制品和玉器加起来足足有7000多件!大家都知道周朝实行着严格的礼乐制度,上至天子,下至普通贵族祭祀等活动都要遵从一定的礼乐制度。显然这个墓葬已经超越了规格,属于明显的僭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周朝末期的礼崩乐坏。

在众多文物中最令专家感到惊讶的就是那件“云纹铜禁”的青铜器了。这个东西看起来是一个长方形的青铜酒桌,然而专家却告诉我们,虽然它和酒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却不是用来盛放酒,而是用来禁酒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酒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咱们的祖先就开始饮用美酒了,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就是例证。武王伐纣灭掉商朝之后,深感酒带给人们的弊端,于是颁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禁酒令——《酒诰》。周武王规定:诸侯以及王宫贵族都不能随便饮酒,美酒只能用于祭祀祖先上天和宴请宾客,而平民在一起饮酒被发现后则会被处死!楚国的这个云纹铜禁中的“禁”专门指的就是禁止饮酒作乐。

这个青铜器重大180斤,采用了令人惊叹的镂空技艺,上面的装饰物也都惟妙惟肖,显示出楚国工匠高超的技艺。专家曾经想要仿制这个云纹铜禁,但是却发现,即便现在科技高度发达,但依然不能完美仿制出这个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器!古人到底是怎么制造出这么精美的器皿的呢,这恐怕永远会是一个未解之谜了!

相关参考

九千年前的古笛被发掘出,可吹奏现代曲调,中华文明史是否提前

话说,河南省舞阳县县北舞渡西南1.5公里处有一个贾湖村。这个村落的外表很普通,和其他寻常村落没什么两样。但是,1961年,舞阳县博物馆馆长朱帜因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贾湖村劳动时,他发现了这个村落与众不

历史秘闻 两千多年前的打击乐器,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今属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现珍藏在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的镇馆之宝,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出的文物清单中。曾侯乙编钟,重达五千多斤,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

世界历史 战国古墓挖出现代水晶杯,成为国宝严禁对外展出,有人却说是穿越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精美的工艺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包括现在家中使用的水晶杯子,它主要是由水晶玻璃制成,不仅晶莹剔透,而且美观大方。但是在考古发掘中,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古墓之中却出土

历史人物 “曹丞相”毁誉参半,现代为曹操平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最近在安阳县安丰乡发掘一座东汉大墓,据一些考古学家和本站网学家考证,认定这就是古籍记载中的曹操高陵。此说一出,这位1800多年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再次浮出水面,成为街谈巷议的热

历史人物 “曹丞相”毁誉参半,现代为曹操平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最近在安阳县安丰乡发掘一座东汉大墓,据一些考古学家和全榜网网学家考证,认定这就是古籍记载中的曹操高陵。此说一出,这位1800多年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再次浮出水面,成为街谈巷议的

127件印度文物精品亮相 時間橫跨2000多年

「佩什瓦」馬達夫拉奧之妻拉馬白殉夫儀式圖昨日,由湖北博物館、山西博物院、深圳博物館、美國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共同主辦的「印度的世界——美國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藏印度文物精品展」在省博開幕,127件(組)印

127件印度文物精品亮相 時間橫跨2000多年

「佩什瓦」馬達夫拉奧之妻拉馬白殉夫儀式圖昨日,由湖北博物館、山西博物院、深圳博物館、美國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共同主辦的「印度的世界——美國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藏印度文物精品展」在省博開幕,127件(組)印

2000多年前的兩封家書,秦士兵絮絮叨叨,但充滿人性

家書,與家里人相互來往的信,往往包含着濃濃的親情,成為維系家人情感的一個載體。在特定條件下,家書具有特別的意義,甚至具有不菲史料價值。唐·杜甫《春望》詩雲「”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詩中描述的是長安

2000多年前的兩封家書,秦士兵絮絮叨叨,但充滿人性

家書,與家里人相互來往的信,往往包含着濃濃的親情,成為維系家人情感的一個載體。在特定條件下,家書具有特別的意義,甚至具有不菲史料價值。唐·杜甫《春望》詩雲「”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詩中描述的是長安

历史秘闻 2000多年前的兩封家書,秦士兵絮絮叨叨,但充滿人性

家書,與家里人相互來往的信,往往包含着濃濃的親情,成為維系家人情感的一個載體。在特定條件下,家書具有特別的意義,甚至具有不菲史料價值。唐·杜甫《春望》詩雲「”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詩中描述的是長安